央廣網海東1月21日消息(記者劉澤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新莊村,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新莊村原來是「兩面荒山一片天,太陽出來曬死人」的地方。村支書李連和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綠化新莊村東西兩面荒山3000多畝,種植樹苗幾十萬顆,昔日光禿禿的大山披上了綠裝,新莊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小樹苗引來了大產業,李連和帶領新莊村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卯寨景區,從一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進一步拓展到相鄰三個村共同發展。如今,新莊村戶戶安其居,人人樂其業,村民收入翻倍,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今天(21日)推出:《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山下小橋流水,山上滿目蒼翠,青磚白瓦的民居在霧氣中顯得朦朧迷離,位於青藏高原上的新莊村更像「高原小江南」,但在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一溜兒天,兩溜兒山,一條溝溝九道灣,高楞趄坡水不站,老天爺開眼才能吃上個飯……」李連和今年61歲,是新莊村的黨支部書記,這首民謠,他再熟悉不過。為了能吃飽飯,李連和20歲遠離家鄉,55歲「衣錦還鄉」,在外漂泊了整整35年。
李連和:我回家的時候,我們村上破爛得看不了,我就說我要從山上開始綠化,把山先綠起來,再把環境做起來,再把人引進來,再把地方的經濟發展起來。肩背上的擔子特別重,重的原因是我們這個窮山溝什麼都沒有。
記者:當時您開始種樹的時候,是怎麼說服家裡人的?
李連和:我們青海有一句話,「老子有福老子享受,何必給兒孫置馬牛。」我栽樹他們不同意,包括我朋友們看見都覺得心酸。幾百年的荒山,世世代代沒栽了,你把這個樹栽上是笑話。
李連和要讓笑話變神話。2014年開始,他先後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讓黃土高坡徹底改變了模樣。2017年,他嫁接當地旅遊扶貧資金,又把山區變成了卯寨景區。
「這是一個中心廣場,這裡修了一個網紅水上樂園,把水放滿人就在這裡跑動,爬過去,吊過去,走過去,跑過去。政府投資修的停車場、遊客中心,框架起來了,過完年趕在五一全部修完。那是卯寨花田,前面是水滑道,這是村上修的採摘園和花卉基地。」採摘園裡,32歲的李積良帶著四五名工人管理著四個採摘大棚。去年6月,李積良回到家鄉,從頭學習種植技術,現在已經能獨當一面。
李積良說:「去年李書記給我打電話,說家鄉建設好了,缺少年輕血液,沒必要去外面打工。這樣一來家也照顧上了,錢也掙上了。李書記今年60多歲了,一天跑到黑,我們看在眼裡,他這麼大歲數還努力拼搏發展家鄉,作為我們年輕人更應該加把勁。同時有個方向,看李書記咋幹,先學,哪天他老了,幹不動了,年輕人上。」
孟福雲則是放棄了30萬元的年薪,回到村裡幫助農戶種草莓。
記者:這個群裡面這麼多人,104個人。
孟福云:對,每天都有加入的,都是來摘過的。這個(群)建了也就20天左右,後面我朋友跟我說,樂都那邊朋友圈全發的你們卯寨的草莓。到上個周末,最多的一天賣了2300元。
記者:這個收入還是挺可觀的。
孟福云:對,一天2000多元的話,你想打工的話得幹幾天。卯寨這個地方挺另類的。
孟福雲說的卯寨,就是民謠裡唱的那「一條溝溝」,新莊、扎門、老莊三個村的祖祖輩輩在這條溝裡靠天吃飯。2017年4月,隨著卯寨景區開門迎客,脫貧按下了快進鍵。
去年5月,李沅業夫婦開起了農家樂,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除了遊客,村裡人的消費也在升級。今年正月初三到初六,每天的酒席訂單都超過了40桌,就連原來的停車場也不得不改建成了現在的小舞臺。
趙春秀:要是不擴建這個,就沒辦法發展,如果沒有這個臺子,體驗不到這種感覺。
記者:收入怎麼樣?
李沅業:收入可以,原來最早出去打工,一個月3000多元。
記者:現在平均一天大概多少?
李沅業:好的時候9000多塊錢,禮拜六禮拜天要是提前不預定,中午晚上吃不上飯。
趙春秀:一般都說這飯菜質量好,味道好,他們都說有空餘時間帶客人來這吃飯。人多的時候累,但是心裡美美的,客人來我也覺得有個奔頭,有個賺頭。
記者:想過卯寨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嗎?
李沅業:想都想不到。
趙春秀:不可能,我那時候想怎麼把我孩子供出來,能念個書,啥時候都把路修平,這個想法已經實現。李書記的眼光比一般人看得遠,以前我們村莊封閉式的,現在幾乎青海省都知道我們卯寨,卯寨很火的。
當年的李沅業和村民們確實沒想到有一天能在家門口解決就業、脫貧致富,沒想到李連和自費帶著村裡的年輕人到陝西、甘肅等地學習考察。而正是這一次次的學習、動員、培訓,讓村裡人轉變了觀念、學會了技能、卯足了幹勁,實現了夢想。趙春秀說:「當時我看到火熱的一片,那個心情實在是特別激動,我就像是有使不完的勁,什麼都想幹,後來他回來以後,在村上宣傳,搞旅遊,農家樂、民俗賓館,我就把我原來的家房屋都拆了,重新蓋,要不沒有整體的規劃,不能實現。」
在李連和的帶領下,扎門村2016年摘帽,新莊村和老莊村2017年脫貧,去年,新莊村人均年收入從9000多元增加到12000多元,村裡還舉辦了第一次集體分紅大會,每人分紅500元,每戶還有10斤肉和1000元的天然氣補助。2019年卯寨景區接待遊客達30萬人次,旅遊收入800萬元,卯寨景區3村26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後持續增收。但李連和和鄉親們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續寫起卯寨的「新民謠」。
臘月十七,李連和召集起村裡的年輕幹部整裝待發,他們第二天要到華東地區考察學習鄉村旅遊的先進做法,和以往一樣,所有的開銷都由他個人承擔,這是李連和給鄉親們備下的年貨。李連和說:「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讓我們做起事來,不用擔心,膽子要大,我們步子邁寬點。我要把這地方持續發展,並不是現在脫貧摘帽了,再過五六年咋辦,要完全徹底脫貧摘帽,就要把他們的心、腦子打開,帶動他們再幹啥。我們僅僅是小小的村上書記,脫貧攻堅我們一定堅持完善。」
又是忙碌的一天,又是華燈初上,李連和帶著年輕人走出會議室,村裡的大紅燈籠目送著他們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