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傳來三個壞消息!法國印度亂成一團,馬克龍莫迪被「逼宮」
在此種情況之下,一天從世界各地傳來了三個壞消息,這似乎向世界傳達一種即將陷入一場巨大漩渦的錯覺。美國目前的局面美國總統大選競爭賽上,現任總統川普慘敗,失去連任美國總統機會,但是其卻始終不願意放棄總統權力,一口咬定"獲選"總統拜登在大選中舞弊,並向美國國內多家法院提起控告,最後均遭拒絕。
-
印度傳來3個壞消息,莫迪這回或遇上難題了
截至本月30日,印度累計確診人數已上升至1024萬,病亡人數也即將突破15萬人大關,目前仍舊是全球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儘管,從印度衛生部統計的數據來看,印度日增確診2萬多人的情況,比之前有所好轉。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由於印度人口密度大,貧民窟、鄉村地區的檢測活動與防疫工作沒能落實到位,印度疫情的真實狀況,要遠比表面情況嚴峻。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3個壞消息突然從印度傳來了。
-
一天3條壞消息!印度全國罷工,美國翻臉不認人,莫迪焦頭爛額
印度總理莫迪在2020年可謂鏡頭感十足,印度也逐漸向世界表示野心,不過印度最近卻爆發了多重危機,首先12月5日印度首都新德裡爆發了大規模農民遊行示威活動,為的是抗疫莫迪在先前提出的農業法案。這些農民也讓印度總理莫迪十分頭疼,印度政府出動了很多高壓水槍和催淚瓦斯,希望能夠驅散他們,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效果。雙方目前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談判,政府和農民代表進行了6輪磋商,沒有任何實質性協議,印度農民的意思是如果法案不徹底取消,抗議就會繼續下去。
-
1天傳出3個壞消息,法國印度混亂一片,馬克龍莫迪被「逼宮」
最近,尤其是法國跟印度,更是爆發了轟轟烈烈示威遊行,整個局面一度混亂,馬克龍跟莫迪直接被"逼宮",1天連續傳來3個壞消息。法國爆發暴動在11月份全球第2波疫情高峰之後,法國隨後也開啟封城等措施。據最新消息,法國已經解封,解封大致分為三步走。
-
印度剛發射最強飛彈,卻傳來一個壞消息,莫迪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印度在軍事領域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有錢還不挑的「大客戶」,不過印度這樣的形象在莫迪總理上臺之後有了一定的改觀,在莫迪政府的國防建設的相關政策裡,讓印度實現軍工產業國產化一直都是其政策的核心,因此最近印度便試射了其本國最強的飛彈,但是隨著印度飛彈的試射成功,卻有一個壞消息傳來,莫迪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
印度首都有危險了?6月27日傳來的這個壞消息,讓莫迪很擔憂
就在印度往拉達克增駐大批軍機、在邊境部署防空飛彈、印軍司令稱已做好充分準備之時,印度後院卻突然傳來了壞消息。這一回,新德裡真有危險了。據俄新社報導,6月27日,不可勝數的沙漠蝗蟲直接撲向了印度首都,並於當天抵達了新德裡古魯格拉姆、古爾岡等地。
-
中國無可奈何,印度傳來壞消息,情況已經慘不忍睹
12月19日,印度緊隨美國的腳步,毫不意外地成為全球第二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的國家。然而,正在等待他們的,還有兩個壞消息,每個都與中國有關……根據印度衛生部12月19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數據顯示,該國於當天累計確診病例正式突破「1000萬」門檻,成為繼美國之後,全世界第二個達千萬級的國家。
-
屋漏偏逢連夜雨,2天內傳來4個壞消息,莫迪要為行為買單
現在印度的情況說明專家擔心的事情沒有錯,印度兩天內傳來了4個壞消息,值此疫情之際,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莫迪政府又該如何應對呢?根據中國經濟網的相關報導,印度的確診人數已經超35萬,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也是「穩定」在1萬人左右,這種穩定並不是什麼好消息。新冠的出現就像一塊試金石一樣,測試各個國家應對突發災難的反應是否合格,很明顯印度政府顯然是失敗了。
-
12月13日,美國印度各傳來三個壞消息,美總統卻在「煽風點火」?
關鍵時刻,美國和印度這對「難兄難弟」,又遇上新麻煩了。先來說說印度吧。當地時間13日,印度累計確診人數已經突破了985萬,病亡人數也超過了14.3萬。儘管,印度目前日增確診數保持在"穩定"的3萬人左右,但在印度有著13億人口且密集程度高,以及貧民窟、鄉村地區的檢測活動沒能得到普及的情況下,實際確診人數或許要遠遠超過官方數據。更何況,隨著冬季到來,第二波疫情也正如期而至。其中,美歐已經開始率先經歷這一難題了。
-
美國火上澆油,印度暴亂全面失控猶如戰場,考驗莫迪的時候到了!
哪裡有混亂,哪裡就有美國的影子,這句話確實不錯。近期,印度國內再起暴亂,美國也沒有閒著,多次煽風點火,導致印度暴亂徹底失控,混亂現場堪比戰場,西方國家計劃撤僑,這下只能看莫迪的了。美國火上澆油,印度暴亂徹底失控據路透社消息,近期,印度國內暴亂再起。此前印農在新德裡舉行的大規模世衛活動已經蔓延到了全國,印度上下的鐵路、商業、工廠等都開始罷工,支持印農反對莫迪政府頒布的有關農業改革的政策。他們極力要求官方取消這個政策,並保持現行的「最低支持價格」體系。
-
莫迪收到一個壞消息,這次印度農民要賭一把大的
自11月26日起,印度農民不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首都新德裡等地舉行抗議活動,反對印度政府出臺的3個有關農業改革的法案。按照印度主管「三農」問題的部長託馬爾的說法,「這些法案是歷史性的,會給農民的生活帶來改變,農民將能夠在全國任何地方自由交易他們的農產品。」不過,印度農民擔心,新法規意味著印度政府不再以保障價格從印度農民手中收購糧食,此舉將導致糧食巨頭操縱市場,許多人可能將失去土地。因此,這些農民要求印度政府撤銷上述法案,繼續保持現行保障性的「最低支持價格」制度。
-
印度傳來一個好消息,莫迪終於能夠挺直腰杆,一雪前恥揚眉吐氣
據《環球網》對外報導,近日印度傳來一個好消息,其政府千呼萬喚的兩款新冠疫苗 Covishield 和 Covaxin 終於完成了國內審批,由印度藥品管理總局授權這兩款疫苗的緊急使用權。
-
南印度工潮風險緊隨農民示威困擾莫迪
到12月中旬,圍攻新德裡的農民「全國示威」(Bharat Bangh)活動還在繼續,到12月14日,印度各地農民也紛紛展開行動。相比之下,來自印度產業工人的回應似乎有些單薄。但當外界把目光轉向南印度時,情況就略有差異了:在南印度卡塔納克邦的工潮,正有持續蔓延的趨向。
-
又一名印度政要殞命克什米爾,莫迪政府焦頭爛額!
莫迪政府最近可謂是麻煩纏身。不僅疫情失控導致國內矛盾激化,還在經濟停滯的情況下,挑釁周邊鄰國,正面臨著外交孤立的困境。最近又被美媒曝光新冠疫情死亡數據造假,莫迪政府陷入了「前有狼後有虎」的窘境。就在莫迪為這些麻煩事一籌莫展時,印度邊境又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印度的一名人民黨政治要員艾哈邁德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庫爾加姆地區被槍殺。據悉,這名遭到刺殺的官員曾任爾加姆地區人民黨副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艾哈邁德被槍殺前一月,還有另一位印度人命黨領導人在克什米爾地區遇刺。
-
新德裡傳出壞消息,150多名印度士兵中招,考驗莫迪的時刻到了
印度的疫情防控的確做得不是特別到位,雖然印度近段時間一直進行各種軍事活動,不斷加強邊境的軍事力量,但是在國內卻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莫迪在疫情的防控方面的確沒有提出更合理的措施,反倒在不斷把經濟實力用在軍事力量的提升方面,於是也就受到了不少民眾的抵制。
-
印度農民「集結」新德裡,帶動全國大罷工?網友:我國農民該慶幸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家之所以稱之為國家,就是這一個個人民所支撐起來了,離開了人,將國之不國家之不家。 農民作為糧食的生產者,為國家人民提供著生活一切所需。現在我們的鄰國正在經歷著一場以農民為組織的大罷工,開始站出來反對政府的欺壓。 近日,由於印度政府對農民發布了新的「農民法案」,取消了農民對於農產品的議價權,和農產品的最低保護價,引起了印度農民的不滿,20多萬農民向新德裡方向遊行,抗議莫迪政府,讓政府取消已經生成法案。此抗議行為贏得了反對黨和多個行業的支持,全國舉行了「大罷工」。
-
印度亂局再起,正在訪印的美總統為何沒表態?或許莫迪早已安排好
此外,在美總統訪印期間,印度還發生了20年一遇的騷亂,造成至少35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一個非常令人意外的現象——身在印度的美總統竟然沒有對此事作出評論。那麼,印度這次發生了如此大的騷亂,而美總統又剛好在印度,為何沒有對此事表態呢?甚至在回到美國後,也絕口不提印度騷亂一事。難道說,美總統已經改了自己「口無遮攔」的習慣?事實並非如此,老特之所以不評論印度騷亂,或許是莫迪早就安排好的。
-
最大兵工廠無限期罷工,莫迪:後勤或被切斷
前幾天,印度的首都新德裡有一家醫院醫生與護士集體罷工,因為這家醫院已經連續6個月沒有給員工發工資,醫護人員沒有了生活來源,所以紛紛罷工。然而,近日印度的機械廠宣布將要無限期罷工。 印度機械廠的罷工使印度前線軍隊的軍備物資告急 近日,印度最大的軍械廠宣布從10月21起將要進行無限期罷工。這家軍械廠已經有219年的歷史,其經營模式早已有了自己的固定模式,可是印度政府卻要將這家公司進行改成公司化的經營模式。這一改革肯定會為其帶來很多影響,也會損傷員工的利益。
-
印度理髮店為慶祝莫迪連任,免費理髮一天,有人專門理莫迪髮型
贏得9億選民投票的大選後,莫迪迎來第二個印度總理任期,他的宣誓就職典禮也是非常隆重,據報導多達6000多人出席,其中不乏國內外政要人物,而在民間,印度人也有自己的獨特慶祝方式。當地時間2019年5月30日,印度班加羅爾當地一家理髮店推出一天免費理髮服務,慶祝莫迪連任總理。
-
印度數十萬農民「進軍」首都:莫迪焦頭爛額,美英加紛紛火上澆油
本月8日,印度農民在首都新德裡舉行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這起抗議得到了全印度多個行業和反對黨的支持,隨後這波聲勢浩大的抗議蔓延至了全國,從8號上午11時至下午3時,印度多地的鐵路公路、商業街區都紛紛罷工。這場由三個法案所引發的抗議浪潮,正變得越來越不受控制。就在這一關鍵時刻,口口聲聲說幫印度的美國,暗中伸出了"小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