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江西藍天救援隊: 水上救群眾 水下堵管湧

2020-12-17 大洋網

救援隊員在洪水中執行夜間救援任務。

大洋網訊 7月28日,從上午5時到下午2時,一直忙碌著救援、轉移群眾任務的江西藍天救援隊隊長潘國武原本計劃返回營地稍作休整,哪知救援裝備剛搬上車,他的手機卻再次響了起來;隨著潘國武一聲「出發」,藍天救援隊隊員們又重新回到了水面上。過去20多天內,潘國武帶著救援隊員一同去了多個洪水受災區域:安徽歙縣、江西油墩街鎮、響水灘鄉、謝家灘鄉等。隊員們出現在受災區域的各個角落,潛水進行水下排險、上堤壩填補管湧、乘衝鋒艇救援和轉移群眾……危急時刻,這支民間救援團隊再次展現出其社會擔當。

據了解,在此次抗洪搶險救災過程中,江西藍天救援隊分別在鄱陽、永豐、峽江、九江、都昌等地出動了多支隊伍,總計600餘名隊員、衝鋒舟100餘條。僅7月8日至11日,他們就協助政府轉移受困群眾近兩萬人。目前仍有多支救援隊伍駐守在一線,協助當地政府和村民開展抗洪搶險及災後重建工作。

長時間與洪水作戰,不少救援隊員都曬黑了,但對於他們而言都是值得的。潘國武說:「保護人民群眾,乘風破浪,在所不惜。」

救援隊員救出受困民眾。

提前進入備戰狀態

潘國武介紹,藍天救援隊作為一支專業的民間救援隊,如今已經細分出高空救援、山地救援、水上救援、潛水救援、翻船救援等多種救援類型,而潘國武所帶的這支隊伍便是以水上救援和潛水救援為主。

對於此次抗洪搶險,潘國武實際上也是早有心理準備。潘國武時常會和隊友們一同駕駛著衝鋒艇在鄱陽湖水面上開展作業和演練,而自今年6月初進入汛期以來,鄱陽湖的水位便開始不斷上漲。為此,江西藍天救援隊便提前啟動了全省防汛備勤,省內83支隊伍進入備勤狀態,要求各隊組建一支抗洪搶險突擊隊,24小時備勤,一出現險情立即出發。

7月7日,多地水位超警戒線,在收到各地發來的求援信息後,藍天救援隊立即下令啟動抗洪搶險應急預案,並啟動後方平臺工作組收集各地災情;江西省應急協調中心以就近救援的原則,通知險情地周邊200公裡範圍內各抗洪搶險突擊隊火速趕往增援,而300公裡範圍的隊伍則備勤,隨時準備增援。

水面「首戰」持續25小時

7月7日,受強降水影響,安徽省歙縣縣城部分地區出現房屋被洪水淹沒的情況,在得到消息後,負責此次抗洪搶險任務的第一梯隊藍天救援隊隊員們立刻奔赴安徽歙縣進行馳援。

然而8日凌晨,鄱陽鎮卻意外出現決堤。「鄱陽鎮決堤,有群眾被洪水衝走,你們馬上撤回鄱陽!」一直駐守在鄱陽縣的潘國武接到協調中心消息來不及多想,在收拾好裝備後,他便帶領第二梯隊的隊友們迅速轉場到達當地。兩個半小時後,第一梯隊也到達距離歙縣600裡外的鄱陽縣鄱陽鎮磨刀石鄉鄧家村。「這次應該是我們參加救援以來經歷的情況最複雜和最險峻的一次。」潘國武回憶。

當時他在石門街前沿進行救援指揮,親眼見證洪水的兇猛。「當時有另外一支救援隊也在現場參加救援,他們自己的衝鋒舟都差點被衝走了,卡在了兩棵樹中間,船上還有人,當時我們馬上實施方案計劃對他們進行救援,最後幸好這支救援隊得以自救,順著水流漂了下去,找了個平緩的地方重新靠岸。」潘國武說。

救援過程中,藍天救援隊隊員們也同樣遭到險情:由於洪水來得突然,當時洪水已淹沒了當地民房的一層,其中有一位村民在決口處被洪水衝走。儘管到達當地時夜色正濃,藍天救援隊隊員們依然頂著探照燈,駕駛著衝鋒艇前去對受困群眾開展救援。潘國武總共派出了三艘衝鋒艇,「哪知決口底部當時有不少建築、鋼筋等硬物,三艘衝鋒艇被水下硬物刺穿了兩個氣艙,如果不及時撤退,我們的隊員和衝鋒艇都會被捲入洪流中。」慶幸的是,很快隊員們在洪水中聽到了受困村民的呼叫,經過及時的救援和撤退,所有人得以順利「返航」。

而7月8日上午8時許,一位叫餘寶先的隊員更是在轉移三名群眾的過程中,由於皮划艇無法劃入房子的大門,索性從3米高的院牆上跳入老人家中,不慎踩中玻璃導致大腳趾上一塊肉被割傷,「但是他一聲不吭,堅持完成了救援任務。」潘國武說。

從8日凌晨一直到9日凌晨,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與洪水鬥爭了長達25小時,「回來之後,大家累得渾身汗水混雜著泥水,但是能夠從洪水中救回群眾的生命,就是很值得的。」據記者了解,參與救援那些天,上百名救援隊的隊員們只能擠在一間面積約80平方米的辦公室的地板上休息,即便如此,隊員們依然不言苦累,不分晝夜地奮戰在一線。

潛水幾十次排查管湧

除了水上救援任務之外,藍天救援隊這次還參與了對水下閘門的排查以及管湧的圍堵工作。「最近鄱陽湖的水位基本上下降了,所以我們主要是做一些決口的填補工作。比如昌州圩的決口較大,如果要填補決口,就需要潛水員潛入水底勘察其中的地形地貌,便於後續工程隊進行回填。」潘國武說。

而每次下水,潛水員們都需要背負50斤左右的氧氣瓶等潛水設備,而且要多次上下水,在水下也需要面對渦旋和雜物纏繞等風險,因此對潛水員的體力和專業性都有很大要求。潘國武告訴記者,管湧的形成多是由於圩堤的土壤黏性不夠、比較脆弱,或是由於蛇和老鼠在圩堤下方打洞導致水流不斷衝擊。而管湧存在的最大危害是會把圩堤內的泥沙帶走,使圩堤內形成空虛,從而有決口風險,因此圍堵管湧至關重要。

「但是圍堵管湧不能堵死,如果它不冒水,堤壩的其他地方就會有決口的風險,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將它圍起來的方法,來保存它的泥沙。」在填補管湧的過程中,難度較大的便是對灌溉閘等閘口處管湧的處理:「閘口的寬度往往只有四米寬,位於水下,潛水員只能潛入水中,用一袋袋沙子去填補,外面一層,裡面一層,形成一個梯形。但由於水下較黑,潛水員往往只能用手來摸,憑感覺和經驗進行圍堵,難度很大。」即便是一個僅僅4米寬的閘口,往往可能要消耗50多袋沙,也就意味著潛水員需要上下水幾十次。

此外,潛水員還需要進行水下開閘排澇。為了讓村民們早點回家,僅7月20日當天,四支藍天救援隊潛水隊伍便打開昌洲圩的15個閘門進行排澇,總計約38公裡,途經15個行政村。

據了解,過去幾年為了填補水下救援能力的空白,藍天救援隊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持證潛水員的隊伍組建,目前江西藍天救援隊一共有四支專業的潛水員隊伍。「當然,每一次行動之前,我們的潛水員都會隨時進行風險評估,確保安全後才會行動。」潘國武說。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程依倫、肖歡歡

相關焦點

  • 福建紅十字水上救援隊馳援閩北江西救災
    福建省紅十字水上救援隊積極協助省消防救援總隊,派出8名骨幹隊員到達武夷山前置抗洪搶險點參與預置及抗洪搶險救援。李少雄攝 中新網福州7月17日電 (林春茵)剛自福建北部內澇災害現場返程,又奔赴江西救援水災。
  • 追記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員陶成誠、黃先紅!
    11月16日,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就是在這裡進行深潛訓練時發生意外,不幸遇難。代號「老貓」的陶成誠、代號「金貓俠」的黃先紅總是逆行在危險最前線,用行動為群眾帶來生的希望。  今年7月,持續強降雨導致六安市多地出現險情,陶成誠、黃先紅帶領救援隊深入25個鄉鎮,連續奮戰十幾個晝夜,救援群眾上萬人次。  「我妻子腰椎間盤突出,老母親93歲,都行動不便。洪水來了,我們遠遠看到藍天救援隊的身影,一家人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 追憶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
    2016年一場洪災席捲皖西大地,創立初期的藍天救援隊人員極度匱乏,但是在陶成誠的帶領下連續在西河口鄉洪澇災害一線奮戰多天,他們參與一線救援、轉移受災群眾。並且積極為受災群眾們籌集生活物資,贏得了西河口老百姓們的廣泛讚譽。2020年再一次面對洪災,那一抹抗洪一線的藍色旗幟依舊高高飄揚在洪水之上。
  • 追記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員陶成誠、黃先紅:向險而行勇擔當
    11月18日上午,六安市殯儀館前廣場上,上千名群眾自發地肅立在此,向陶成誠、黃先紅作最後的告別。消防、公安、武警人員脫帽向兩位戰友致敬,江蘇、河南等地藍天隊員們身穿統一隊服向他們的隊友深深地鞠躬。虎頭潭水嗚咽。11月16日,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就是在這裡進行深潛訓練時發生意外,不幸遇難。
  • 【榜樣】向險而行勇擔當 —— 追記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員陶成誠...
    11月16日,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就是在這裡進行深潛訓練時發生意外,不幸遇難。一抹天藍,一片希望近年來,在皖西大地上發生的一次次危急事件中,總能及時看到一抹藍色的身影。代號「老貓」的陶成誠、代號「金貓俠」的黃先紅總是逆行在危險最前線,用行動為群眾帶來生的希望。
  • 危難時刻的逆行者——追憶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
    11月16日,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在裕安區獨山鎮虎頭潭二道壩水域進行潛水訓練時突發意外,不幸遇難。38歲的陶成誠代號「老貓」,是皖西衛生職業學院的一名老師。2015年,在外地學習了藍天救援隊模式的陶成誠懷著一腔熱血,組織籌建六安市藍天救援隊。
  • 圖記|北京藍天救援隊利用國慶假期進行水上訓練
    10月5日,北京市豐臺區藍天救援隊利用國慶長假,在位於房山區的小清河畔進行為期兩天的衝鋒舟水上航行及救援訓練、隊內綜合拉練等科目。北京藍天救援隊,是獨立的專業性民間志願公益救援機構,2007年成立於北京,2010年正式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是全國第一支正式註冊的民間救援隊。北京藍天目前有12支分隊。
  • 六安藍天救援隊兩隊員遇難!今天,帶你認識一下這群人
    水上搜索救援、緊急協助尋人、防災減災培訓……。近年來,六安市第一支通過註冊的民間救援隊伍——六安藍天救援隊,用默默奉獻和及時救援守護一方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譜寫著藍天下的人間大愛。努力服務更多群眾藍天救援成立於2007年,是我國第一支民間正式註冊的人道主義專業救援隊伍。作為其中一支年輕隊伍,六安藍天救援隊於2015年11月開始籌建,2016年7月26日在六安市民政局完成註冊,2018年6月23經中國藍天考核合格成為中國藍天救援聯盟正式隊伍。
  • 深夜噩耗:兩名藍天救援隊隊員遇難
    11月16日深夜11點多,安徽@六安市藍天救援隊 發出一條令人痛心的消息:當日14時,在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虎頭潭二道壩水域,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和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進行潛水訓練時發生意外,不幸身亡。
  • 蕭縣藍天救援隊隊長:防永遠大於救
    原標題:蕭縣藍天救援隊隊長:防永遠大於救(原標題:《郝智遠:防永遠大於救》)「清明期間,有群眾祭祖時引起一次山火,燒死了不少樹。」採訪中,蕭縣藍天救援隊隊長郝智遠向記者展示了幾段用手機拍攝的視頻。郝智遠所在的救援隊是一家純公益的民間緊急救援機構。成立於2015年11月,該救援隊目前擁有56名正式隊員、200餘名預備隊員,其中5人考取應急救援員證。除了山林火災外,郝智遠所在救援隊日常的救援內容包括水上救援、深井打撈、「寶貝回家」(尋親、尋人、打拐)及大型公共安全保障等內容。
  • 同在藍天下,生死是兄弟!藍天救援隊現場救援跟蹤報導
    最新進展: 8月4日 21:30 接北京藍天救援總隊通知,四川達州藍天救援隊,六名隊員緊急集結,星夜兼程,馬上前往雲南地震災區救災。藍天救援隊雲南救災指揮部一覽8月4日下午,藍天救援隊在距離天生橋7公裡處發現一支救援隊因為燕塞湖河水上漲導致被困,雲南藍天救援隊隨即使用繩索系統協助被困隊伍安全返回大路。
  • 房山藍天救援隊一天四起救援,狂風暴雨冰雹中來回奔波
    靈鷲禪寺救援昨天12時32分,房山藍天救援隊接到第一起任務,系水上救援,一名21歲的男子在房山區張坊鎮與河北交界處的拒馬河溺水。「好心情」「心向自由」「閃電」「板磚」等33名隊員經過40分鐘的努力,把溺水者遺體帶到岸邊,之後藍天隊員收拾裝備回撤。
  • 生命的守護神——贛州市南康區藍天救援隊慈善志願服務紀實
    在江西贛州市南康區,活躍著這麼一群為慈善事業奔忙的人,在疫情期間,他們臨危不懼、衝鋒「疫線」;他們在人民群眾生死危急關頭,時刻準備著與死神搏鬥;他們凝聚各類社會主體力量,積極傳播慈善文化,大力開展慈善活動,努力為全區困難群眾紓難解困,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美的生命守護神、榮獲「全國民政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的南康藍天救援隊。
  • 深圳藍天救援隊:在險峻山嶺中放飛「藍色的夢」
    深圳藍天救援隊:在險峻山嶺中放飛「藍色的夢」 2020-09-15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用生命撐起一片「藍天」——追記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陶成誠、黃...
    2020年11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救援組組長黃先紅在裕安區獨山鎮虎頭潭二道壩水域進行潛水訓練時突發意外,不幸遇難,寶貴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片綠水青山之中。    衝鋒在一線的「熱血隊長」    「一位是衝鋒在一線的熱血隊長,一位是救援在一線的老黃牛。他們的離去是我們隊伍的重大損失。」
  • 藍色逆行背影、譜寫奉獻之歌 追記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陶成誠、黃先紅
    2020 年11 月16 日14 時許,六安市藍天救援隊發起人陶成誠、六安市藍天救援隊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進行深潛訓練時突發意外,不幸遇難。在同事和朋友眼中,陶成誠變賣車輛、最先拿出100 多萬元給隊裡的行為至今讓人難忘,在隊員們眼中,陶成誠是一馬當先的「老貓」(陶成誠的藍天救援隊ID),而黃先紅雖然年齡偏大,在救援一線現場卻比年輕人更拼命,對待救援任務更是任勞任怨。
  • 藍天救援隊:未發現落水跡象
    5月10日,有網友爆料,在德州市新湖五中沿岸,有一兒童失足落水,德州藍天救援隊進行全力搜救。此消息引起眾多人圍觀,並一直有網友轉發。5月11日,記者聯繫到德州藍天救援隊,負責人楊先生說,5月10日下午2時許,確有接到該求助信息,系四人在湖上泛舟時,其中二人看見水中漂浮著半邊人影,認為有人落水,故電話求助。藍天救援隊出隊後,經過近三小時的打撈,以及聲吶水下成像儀器的大面積搜尋後,並沒有發現有兒童落水跡象。
  • 浙江餘姚民間救援隊馳援江西鄱陽 抗洪一線搜救上千人
    受浙江省寧波市餘姚江西商會委託,日前餘姚兩支民間救援隊日前抵達鄱陽抗洪一線,在當地政府統一協調下參與救援。民間救援隊是除武警、消防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輔助和補充力量,在許多突發險情救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藍天救援隊、中國紅箭救援隊、公羊隊等。
  • 默默奉獻 少說多做 ——記重慶市合川區藍天救援隊志願者郭梨
    30歲、入隊一年、服務時長500餘小時、隊裡排名第3……這些數據,就是合川區藍天救援隊志願者郭梨的「履歷」。這個年輕帥氣、性格沉穩的小夥子,因熱心公益、樂於奉獻加入了這個隊伍,一年裡參與水上救援十多次、尋找走失老人3次、今年洪水期間更是積極投身救援,轉移被困群眾、搶救物資……「因為共同的善念和愛心,大家才能走到一起來。我們志願者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真正幫助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9月7日,郭梨見到記者開門見山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