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們走到了2019年12月,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個月。
踏出一條白色的路Cicada - 走入有霧的森林
多少人,輸給了一句「我本可以」。
來不及的「遲」可怕麼?
暮氣沉沉、敷衍生活的樣子,更可怕。
認真生活吧,不論你身在大城或小鎮。
盡情綻放吧,無問你年方二十或不惑。
唯有努力,才會得到回饋。
《遲》
作者/劉墉
「遲」這個字真是耐人尋味,「遲到」的遲是晚;「遲緩」的遲是慢;「遲鈍」的遲是拙;「遲疑」的遲是猶豫:「遲明」的遲是接近。
遲有時是那麼優雅,像是「姍姍其來遲」;遲有時是那麼威嚴,譬如「無體之禮,威儀遲遲」;遲有時又是那麼蘊藉,好比經中的」春日遲遲」;而遲卻又常變得那麼令人沮喪,尤其是當我們發覺「今生已遲」。
在兒童時代,我們最常用這個「遲」字,總是怕遲到學校、怕遲交作業,那時遲對我們小小的心靈,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成年之後,我們不再常用「遲」這個字,但是每當說到遲,「遲了一步」、「起步太遲」,那遲便有了許多挽不回的意味。
到了老年,我們將很少用遲這個字,因為反應遲鈍、行動遲緩,反正什麼事都少了爭,便也不再計較遲不遲,而到那時,如果偶爾說出個遲字,似乎就有此生再也趕不及的慨嘆了。
什麼是遲?遲實在只是慢,慢慢的春天和少女的腳步是美的:慢慢的禮儀是莊敬的;慢慢的反應是篤鈍的;而慢的起步,常是失敗的。
什麼是遲?遲就是來不及了,所以欣欣的孩子,總不會遲,他只要心智身體健全,今天立志做什麼事,將來都能成。但是三、四十歲的人,若說從今天開始學醫,或許仍不遲;若要學撐竿跳,卻可能已遲。至於五、六十歲,學書法或許不遲,要想學醫,則可能遲了。
總之,年齡愈大,似乎遲的事情也愈多,所以走錯了路,少時悔,要比老時悔,有用得多。因為人到老年,恐怕連悔都已經太遲。
遲,在這遲遲的人生,在我們遲遲的腳步間,遲緩的行動和反應中,有多少遲遲的季節飄逝了!
抬頭,才是遲明的少年;回首,已是遲暮的白髮,而悟已遲、悔已遲、恨已遲,此生已遲。
遲,一個多麼緩慢柔軟,又觸目驚心的字啊!
圖/視覺中國
十二月通關密語·給「雖遲但拼」的你
圖/插畫師Lost7
NO.1 給自己
只有陽光而無陰影,只有歡樂而無痛苦,那就不是人生。
悔恨自己的錯誤,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轍,這才是真正的悔悟。
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海明威·說
圖/韓國插畫師 9Jedit
NO.2 給青春
青春時節,不應該將自己的心錨一樣過早地沉入窄小而瑣碎的泥沼裡,沉船一樣跌倒在溫柔之鄉,在網絡的虛擬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釀造自己龍鬚麵一樣細膩而細長的日子,消耗著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未老先衰變成一隻蝸牛,只能夠在雨後的瞬間從沉重的軀殼裡探出頭來,望一眼灰濛濛的天空,便以為天空只是那樣的大,那樣的髒兮兮。
青春,就應該像是春天裡的蒲公英,即使力氣單薄、個頭又小、還沒有能力長出飛天的翅膀,藉著風力也要吹向遠方;哪怕是飄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闖一闖未開墾的處女地。
肖復興·說
圖/德國插畫師 Lara Paulussen
NO.3 給成長
我現在越來越安寧了,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事情我無能為力,這些我們都不要去費氣力了。但是有一部分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怎麼看待自己,怎麼看待世界,我們把能改變的那部分盡我所能,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加以改變。
我知道我一定會有災難,因為世上不可能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也知道一定會有人性的幽暗之處在四面八方存在著,而當我把它們看得更清楚以後,我反倒對這個世界多了一份理解。我現在會覺得,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泥沙俱下,但我依然對它充滿希望,依然可以安然面對。
畢淑敏·說
圖/視覺中國
NO.4 給工作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人哪裡需要遠離凡塵?工作場所就是修煉精神的最佳場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更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在一開始就能許你光明前途。任何成就都是需要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出來的。而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差距會越拉越大,無非是有的人一開始就深諳盡心做事的意義,有的人卻一直把應付當聰明,結果一不小心就輸掉了自己的未來。
念一·說
圖/德國插畫大師 Quint Buchholz
NO.5 給讀書
今天,我們的問題不是不知道,而是浪費大量時間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變成了知道最多而思考最少的人。
智慧的人是有控制能力、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然後有的放矢地去閱讀的。當你不再忙於「知道」,而開始靜心「思考」時,你就有了求知的方向。然後,根據你所關注的,去看有思想含量的書,這時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
張抗抗·說
圖/插畫師Lost7
NO.6 給健康
家人、工作、業績、壓力、事業、夢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無法逃避的生活與責任。但,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你健康地活著這一基礎之上。
多少人告訴你,活著就要為夢想狂奔,但很少有人提醒你,狂奔的前提是健康這一資本。
拜託你,盡力健康地活著:吃清潔的食物,睡充足的睡眠,過有序的生活,做真實的自己,愛良善的人們。
劉娜·說
圖/視覺中國
NO.7 給「舒適區」
實際上,「舒適區」往往是自身的弱點、軟肋或缺陷,若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走不出舒適區,就不要遑論什麼成長和進步。一個連自己缺陷都不能糾正的人,只能是一再挫敗。敢於拿自己弱點開刀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徐飛·說
圖/視覺中國
NO.8 給失敗
在人生途中,你每走一步,就必定會得一步的經驗。不管這一步是對還是錯,「對」有對的收穫,「錯」有錯的教訓。
一帆風順固然值得羨慕,但那天賜的幸運不可多得,可遇而不可求。唯一穩當可靠的是自己心中的指南針。無論你繞了多遠,無論你被阻擋得多麼嚴密,只要你不忘記你的方向,你就有走到目標的一天。
羅曼·羅蘭 · 說
圖/德國插畫大師 Quint Buchholz
NO.9 給親情
他們等不起啊,他們擁有的,只是現在。而我們擁有的,不僅是現在,還有明天。就算你帶父母看看這個城市迅疾的變化,多陪他們逛街、買菜,哪怕多陪陪他們一起做飯,聽聽他們嘮叨家常,也是一種幸福。
這種幸福,是你年少不懂事時的厭惡;是長大後,一個人在外獨自闖蕩時、孤單時夢寐以求的家的思念。
沈善書·說
圖/西班牙插畫家Sandra Rilova
NO.10 給愛情
很年輕很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喜歡什麼人,一點一滴,一顰一笑都讓我有無盡的話想要表達想要歌頌。但總是怯於啟齒,小心翼翼把那些心事靜靜地窩在心裡,摺疊得整整齊齊,幻想著總有一天,會勇敢地站在他的面前撲啦啦地全部抖開。
等啊等啊,最終這些情愫,就像一粒種在曬不到太陽缺乏雨露的泥土裡的種子,只能腐爛在密不透風的土壤裡。我們都太喜歡等,固執地相信等待是永遠沒有錯的,美好的歲月就這樣被一個又一個遺憾消耗掉了。當我們在此刻感覺到含在口中的酸楚,也就應該在此刻珍重,身上衣、眼前人的幸福。
鐵凝·說
圖/視覺中國
NO.11 給明天
生命的定義就是擁有明天。它不像「未來」那麼過於遙遠與空洞。它就守候在門外。走出了今天便進入了全新的明天。
那麼明天會怎樣呢?當然,多半還要看你自己的。你快樂它就是快樂的一天,你無聊它就是無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靜下心來就會發現,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是不是?
馮驥才·說
圖/韓國插畫師 9Jedit
NO.12 給新的起點
對於人生來說,終點固然誘人,起點更彌足珍貴。一時的終點上的失美,並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尋找不到新的起跑線,失去了在「預備」聲中大大振作起來的力與美。
終點之美,屬於優勝者;起點之美,屬於每一個人。而自覺地進入起點並調動起自己的未來,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種優勝。
劉心武·說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