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說明
市民朋友請在20位候選人中選出您心目中的「十大傑出青年」(限選10位)。參與報紙投票、網站投票,每人只能憑本人身份證號進行一次投票;參與APP投票、微信投票,每個帳號只能進行一次投票,投票截止時間為4月15日。得票情況將計入第11屆「揚州市十大傑出青年」評選的總分。
(按姓氏筆畫排序)
1.于洋,男,1984年1月出生,揚州市伊綠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12年博士畢業後就職於江蘇省農業科學院,2014年辭職回鄉創業。他通過種養結合和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創新,實現了低能耗、高產出的農業發展之路。先後主持、參加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2項,在國內外權威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其建立的研發團隊獲得科研院所專利授權12 項。公司先後被評為江蘇省農學會科普基地、江蘇省農學會科技服務站、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地(生豬)、中央財政農業技術推廣重大項目試驗基地、江蘇省自主創新項目示範基地等。個人獲全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江蘇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揚州市綠揚金鳳創業領軍人才等榮譽。
2.王劉陳,男,1984年4月出生,揚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總臺)主編。2007年起一直擔任《揚州新聞》欄目記者,採制了一大批生動的新聞報導。他策劃、製作、選送的「治城先治水」、「城市公園體系建設」、「聚焦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節目,被央視《新聞聯播》三次以單一主題、較大篇幅報導,提升了揚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13年四川雅安發生地震後,王劉陳主動請纓奔赴震區,成為江蘇省第一批到達現場報導的媒體記者,並積極參與當地的救援、救災工作。此外,揚州出現H7N9疫情、旱情、澇情時,他都衝在最前進行報導。先後獲評揚州市「三下鄉」先進個人、揚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先進個人,先後有二十多篇作品榮獲省、市政府電視新聞獎。
3.王克巍,男,1986年2月出生,揚州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中隊長。從事消防事業13年來,一直奮戰在基層一線,帶領中隊官兵堅守在各類火災撲救、重大活動安保、各類社會救助、抗擊水災風災地震、搶險救援、交通事故等現場。先後參加各類滅火救援3000餘起,帶領中隊官兵累計救出被困群眾兩百餘人,挽回經濟損失數千萬元。成功參與處置2008年冬季雪災搶險救援、2010年揚州聯博藥業火災、2015年江蘇揚子石化火災、2016年泰州靖江德橋倉儲火災、2016年鹽城阜寧強龍捲風冰雹等重大災害事故。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連續多年被江蘇省消防總隊、市消防支隊評為優秀警官、優秀基層指揮員、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獲得揚州市最美警察提名獎。
4.卞婷,女,1985年12月出生,揚州市公安局揚子津派出所社區民警、新華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她積極探索社區警務工作新途徑,實施聯治、聯析、聯調、聯建、聯防的「五聯」機制,探索出「微防範、微講壇、微平臺」的「三微」工作法,推行「創先、創新、創研」的「三創」模式,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千餘起,抓獲各類嫌疑人68名,服務群眾3200餘人。她籌建了以關愛弱勢群體為重點的「揚州貝貝敬民工作室」,成為博愛幼兒園76名留守兒童的「警察媽媽」。曾獲得省廳警用手槍射擊比賽第一、全市基礎業務競賽第一,先後榮立三等功三次,被評為揚州三八紅旗手、揚州十大巾幗衛士、首屆「揚州最美警察」、揚州市十佳社區民警、「揚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當選揚州市第八屆人大代表。
5.劉衛國,男,1978年3月出生,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潔麗特口腔門診主任。作為一名退伍軍人,近2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曾榮獲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被評為「抗洪英雄」。他創辦兩家口腔門診,組建了「衛國志願者協會」,大力開展進軍營、進學校、進社區、進鎮村、進企業、進老人心中「六進」公益護牙行活動。每年組織30多場次公益護牙行,為不同人群護牙義診,並長期關愛烈士父母和失獨家庭。汶川、玉樹地震中,個人捐款5萬多元;鹽城阜寧龍捲風,前往災區志願服務,並資助30名困難學生。15年來,愛心捐獻已達50多萬元。被評為「中國好人」、「江蘇好人」、揚州「十大好人」、揚州市道德模範、揚州市「十佳志願者」、全國愛國擁軍傑出人物,當選為揚州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6.劉彥軍,男,1981年9月出生,寶勝科技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技術開發部部長、電氣裝備項目部總經理。在10年的產品研究開發過程中,自主開發新產品30項,參與開發新產品30項。20項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20項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0項新產品獲得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獲實用新型專利50多項,發明專利10項。同時參與省重大科技產品科技轉化,4個項目產品獲得國家政策性扶植資金近億元。獲評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江蘇省傑出青年崗位能手、揚州市青年崗位能手、江蘇省第四期和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等稱號。
7.楊川,男,1982年7月出生,國網揚州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室配電自動化專職、配電二次班班長。先後投身揚州智能電網、「世界一流配電網」等大型項目,在廣陵新城建設蘇中地區首個高可靠性供電示範區,主持「名仕花園小區」配電網示範項目獲全省推廣。專業技術過硬,在省級期刊發表專業論文6篇,EI發表專業論文1篇,參與編寫的國網公司培訓教材及省電力公司崗位培訓課件獲全國電力系統推廣。獲國家電網公司經研體系科技進步獎1項,江蘇省電力公司經研體系科技進步獎1項,揚州市科學技術獎1項。獲評國家電網公司「優秀專家人才後備」,江蘇省電力公司「青年五四獎章」、「崗位能手」、「創新能手」等稱號。
8.楊志鴻,男,1977年1月出生,揚州光明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蘇省青年商會常務理事。公司先後研發出多種艦船用電纜,獲得實用型專利25個,發明專利5個,其中7個系列產品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5個系列產品被批准列為「國家級火炬計劃」,22個系列產品被省科技廳列為高新技術產品。公司產品先後被11個國家船級社認可,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始終保持在30%以上,穩居全國亞軍,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企業」、「省工商聯先進企業」、「省民營科技型企業」、「揚州市創新型企業」。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其家庭被揚州市政府評為「十佳慈善之星」。個人先後獲評「揚州市十佳青年創業之星」、揚州市第一期「科技企業家培育工程」培育對象、揚州市「五一勞動獎章」。
9.張志強,男,1977年11月出生,揚州市翠崗中學教師。作為揚州市教育名師室指導教師和學校「志強工作室」領銜人,熱心青年班主任培養工作,舉辦班主任工作講座10多場,創建揚派班主任群並組織參與網上論壇活動,指導一位老師獲江蘇省班主任大賽二等獎。積極參與少先隊課題研究,參與編寫多本書籍。創辦翠崗「小桔燈」志願協會,打造出「善心如種·善行如花」小桔燈志願服務品牌,先後兩次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案例。2017年2月主動申請援疆,掛職新源六中副校長,任援疆辦副主任,為新源教育和援疆工作奉獻青春。曾獲江蘇省優秀輔導員、揚州市教育先進工作者、揚州市優秀班主任、揚州市家庭教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10.張曉梅,女,1978年2月出生,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自2008年就職蘇北人民醫院以來,傾心致力於不孕症診治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憑藉卓越的科研能力及臨床實踐技能,工作伊始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繼而拿到了以蘇北人民醫院為專利權人的第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她以精湛的技術為數以千計的不孕症家庭圓了求子之夢,被百姓譽為「送子觀音」。曾獲得Korea Fertilink Poster傑出獎,江蘇省婦幼保健系統引進新技術二等獎2次,揚州市新技術引進一等獎2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榮獲江蘇省衛生拔尖人才、江蘇省青年崗位能手、江蘇省333工程及六大人才高峰對象、揚州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醫學重點人才稱號。
11.金玉榮,男,1977年3月出生,揚州時會堂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2003年回鄉創業,成功創辦三家企業。2007年,其註冊的「時會堂」牌茶葉獲得儀徵市名優茶葉評比金獎,並被評為揚州市名牌產品,公司也被列入揚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他創辦的茶葉公司已擁有精品茶園280畝,每畝銷售茶葉過萬斤。其專題研究的秸稈資源再利用項目獲2014中國青年涉農產品創業創富大賽中獲創意組優秀獎。開發的食用菌培養基產品年銷售額高達2300萬元,消化廢棄秸稈近2萬噸。他行善樂施,十多年來已為五保戶、敬老院和社會事業捐款捐物近10萬元。獲評「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江蘇省最美新型農民」等稱號。
12.周欣,男,1979年3月出生,揚州市建築安全監察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曾負責瘦西湖隧道等30多個重大項目、120多萬平方米建築,未發生一起建築安全死亡事故。深入一線開展建築工地揚塵治理管理2600多次,為揚州文明城市創建和創成「省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先進城市」作出重要貢獻。他先後主持「萬福大橋超大型鋼板樁圍堰」等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0多項,起草《江蘇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辦法》,主編《建築工地揚塵防治標準》填補國內空白,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20多篇,擁有實用新型專利2項。入選江蘇省第四期、第五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獲得「全國工程造價期刊優秀編輯」、「江蘇省工程造價管理先進個人」、「江蘇省建築施工揚塵治理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13.趙強,男,1973年12月出生,中國電信揚州分公司客戶服務調度中心副主任。以「趙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積極推進員工崗位創新活動。「ADSL寬帶十步操作法」、「ITV操作法」等操作方法極大的提高了裝維效率和質量,故障申告率從25%下降至8%以下,獲得全省電信系統推廣應用。牽頭研發光終端保護背板、POE反向供電等多個創新項目,有效推動了光寬帶走向千家萬戶。制定了一套適合裝維生產的材料管理平衡體系和方法,每年為企業節約千萬成本。制定各類安裝維護的標準工時和調度支撐體系,使得揚州公司的裝維能效始終在全省電信企業中名列前茅。連續多次被評為省、市公司先進生產者、崗位明星,2010年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榮獲江蘇省勞動模範稱號。
14.顧陳杰,男,1988年8月出生,中國人民銀行揚州市中心支行科員、經濟師。國務院《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與監管》課題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組成員,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籌備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網際網路金融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員。參與起草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多次受邀在「中國金融學會青年論壇」作主題發言,為江西省公安廳、浙江省金融學會等單位作專題講座。參與編寫著作4本,發表論文3篇,在總行發表調研文章4篇。3次獲江蘇省「萬人學法」競賽先進個人,2次獲總行模擬法庭大賽「最佳辯手」,曾被評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法治工作先進工作者、揚州市「2015暖冬行動優秀志願者」、揚州市「法治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個人」。
15.顧學榮,男,1979年6月出生,揚州市人民檢察院公訴處副處長、檢察員。從事公訴工作9年,共審查起訴500餘件刑事案件。他起訴的案件中,有涉案金額5.3億、公安部直接偵辦的「12.9」專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有全省首例徇私舞弊不徵、少徵稅款案,辦案經驗引起全國多個檢察機關學習借鑑;有揚州首例欺詐發行企業債券案,有效淨化了揚州金融市場環境。他辦理的高檢院、公安部督辦的「陽光一佰」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被央視《焦點訪談》、《檢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被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為指導性案例。曾獲江蘇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江蘇省政法系統「忠誠衛士」、江蘇省瀆職犯罪專職公訴人、最美揚州人、揚州市「十佳公訴人」等榮譽,記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16.郭靳,男,1995年8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雷達旅操縱員。入伍5年來,先後捐款資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上學,還通過網絡發動志願者幫助3所小學建立了「愛心圖書室」。他不僅個人先後捐出善款以及物資一萬餘元,還幫助貴州、新疆、甘肅、寧夏等地學校募集物資累計超過5萬餘元。其個人愛心助學事跡在軍地傳為佳話,先後多次被《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甘肅日報》《現代快報》等軍地媒體報導,先後於2016年、2017年榮立三等功。2016年2月,他當選為空軍某雷達旅首屆「十大感動人物」;同年12月,他先後被評為2016「江蘇好人」、2016「江蘇省好青年」。
17.寇祥明,男,1979年9月出生,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資環室副主任,江蘇省生態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農業生態、特種水產種苗繁育及高效養殖、廢棄資源肥料化利用三個方面的研發及示範推廣工作。先後主持省、市級課題18項,參與課題40多項;獲國家、省、市科技成果獎8項;主持研究制定省、市級地方標準4項,參與研究制定省、市級地方標準15項;建成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4個;在省級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篇。先後獲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第四批科技特派員、江蘇省科技諮詢專家、揚州市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專家等稱號,獲評揚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揚州市青年崗位能手。
18.韓傑,男,1981年6月出生,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膠體與界面化學以及納米材料領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發表SCI論文70餘篇,引用1800餘次,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2010年獲評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11年獲揚州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2012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年獲第一屆「東方膠化杯」全國膠體與界面化學優秀青年教師獎,2016年獲評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016年獲評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闞大春,男,1973年10月出生,揚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處處長。從事食品藥品監管工作16年,直麵食品藥品監管面臨的嚴峻挑戰,堅持監管必須查案、查案必須從嚴、辦案必須合規,帶領團隊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健全行刑銜接機制,提升投訴舉報辦理效能,案件查辦特別是大案要案查辦位居全省前列,為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在他帶領下,所在稽查處2016年被人社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授予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先後榮獲全市「四五」普法先進工作者、「三下鄉」活動先進個人、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個人、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先進個人等,獲7次嘉獎,並榮立三等功。
20.譚偉海,男,1988年8月出生,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首席盲人笛子獨奏演員、作曲。自幼失明,2006年加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後,師從多位全國知名竹笛大師。先後參加了北京帕運會開幕式、閉幕式、聖火採集儀式和廣州亞殘會閉幕式盛會。2011年,他在揚州市音樂廳舉辦了「圓夢、感恩」笛子獨奏個人音樂會,這也是揚城首個失明殘疾人在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他隨團先後赴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巡迴演出,受到了各國觀眾的歡迎和讚譽。他同時進行樂曲創作,改編創作了《水鄉樂韻》、《夢》、《秦郵風韻》等樂曲,得到名家認可和業內好評。曾獲江蘇省「我們身邊的好青年」、江蘇省「自強不息殘疾好少年」、揚州市「十大新聞人物」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