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想要發展,相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青訓。
日前,中國足協就在官網上貼出了一則對《中國足協青少年訓練大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經過2年多時間調研、起草的大綱徵求意見稿,覆蓋了我國足球發展的諸多方面。
這份多達86頁,乾貨滿滿,涉及發展,男女足的目標,甚至還有「官方吐槽」。
當然,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希望我們的球隊越來越好。
仔細閱讀大綱徵求意見稿,其涉及的內容可謂相當詳盡。
總共涵蓋5大方面,其中包括中國足球青訓的願景和目標、青訓理念、實踐教學、女足青訓、關於中國球員能力現狀的調研。
而且每個大方面裡,都有著非常詳細的內容。
首先是對中國球員能力現狀方面進行了總結,其中便提到了目前球員的優勢與劣勢。
比如技術全面性較差、閱讀比賽能力、觀察能力和交流能力不足、遇到不利局面時容易放棄、球員團隊合作能力較差等。
這個部分的分析,也被球迷們調侃為來自足協對我國球員的「官方吐槽」。
而針對未來規劃的青訓部分,可以說是這次大綱徵求意見稿的重中之重,也是令人眼前一亮的部分。
以青訓理念方面為例,不僅涉及了常規的技術能力和戰術能力,甚至還滲透到了心智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方向。
如果理論看起來有點紙上談兵的意味,那麼這份大綱對於實操方面的規劃也做的相當詳細。
實踐教學方面佔據了較大的篇幅,並且細化到了U5(5歲及5歲以下)、U6-U12、U13-U16、U17-U21這四大年齡段,根據不同年齡段身心發展特徵和訓練進程,制定了訓練重點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這份大綱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未來中國足球青訓將圍繞中國國家隊的比賽理念。
提出以攻勢足球為主導,追求攻守平衡,崇尚更有侵略性、靈活性的戰術風格……各級國字號梯隊全部入圍世界範圍最高級別賽事。
最終目標一目了然,世界最高級別賽事自然是劍指世界盃,體現出了對於青訓創造未來的十足信心。
縱觀日韓足球的發展歷程,以及近幾年實力直逼國足的越南、泰國等亞洲國家,愈發凸顯著青訓的重要性。
這也促使了中國足協、國內各支足球俱樂部,包括校園足球,近些年也不斷在青訓方面發力。
相比以往「學習西班牙足球」、「學習德國足球」這種寬泛的概念,本次文件中的攻勢足球理念更具象化。
畢竟歸根到底,無論多先進實用的足球理念,最終還是落到中國足球本身,需要因地制宜,而不是完全照本宣科。
日韓足球總是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提到日本足球會想到他們優秀的跑動和結合球的技術特色,而提到韓國足球則會想到奔跑和速度方面的優勢。
即便是近些年異軍突起的越南和卡達足球,更多也強調了球隊在整體性方面的特點。
近幾年異軍突起的越南足球
而想到中國足球,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的特點和風格,往往是隨著教練風格的改變而改變。
如果教練較為成功地將理念灌輸給球隊,才有可能在某一時期打出某種風格的足球。
這次大綱徵求意見稿的出爐,或許對於沉寂多年的中國足球會是一個轉折點。
以攻勢足球為主導、崇尚更有侵略性這個導向,就明確了各級國字號梯隊的風格以及今後在青少年球員培養中所著重打造的風格。
如果真能達到這個培養目標,起碼將來的國足將具有一定的特點。
一支擁有自己特點的球隊,才能在更好的足球戰術理念下被打磨的更加堅不可摧。
當然,所有人心中都很清楚:僅僅靠一個大綱徵求意見稿,顯然不能一勞永逸解決中國足球的所有問題。
無論是德國,還是借鑑過德國的日本,他們的足球發展模式都給我們帶來啟發,一棵小樹苗要想長成參天大樹,需要一個慢慢積累養分、循序漸進的過程。
德國青訓
無論是什麼樣的理念都需要有人去堅持貫徹,對於中國足球來說,更需要這種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將大綱傳遞的理念真正融入到中國足球的血液裡。
在堅持方向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樹苗進行枝幹式的細小調節和修正,來使其成長更為充分。
而不是當遇到問題時,就迅速將整棵樹苗拔地而起,推平土地騰出地盤,再種上一棵新樹苗。年年都是新樹苗,年年也都是小樹苗。
大綱的貫徹也要因地制宜,對於特點不同的球員也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不斷地發掘和培養我們自己的球隊特點,並且不斷傳承下去。
作為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的快樂很單純,但足球的發展並不簡單。
中國足球的成與敗,其實也並不在於政策的制定和修補,而在於自身的選擇與堅持。
微信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