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臺灣「二二八事件」69周年,據聯合早報網27日報導,臺灣政治大學野火陣線學生們昨天將二二八受難者的姓名及生平製作成小張海報,張貼於總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試圖鼓動同學們「關注二二八事件」的本質,並要求撤除蔣介石銅像。
據報導,學生們主張民主社會不應供奉獨裁者,但校方迅速清除蔣介石銅像上的海報,且一度撕下合法張貼於風雨走廊布告欄上的海報。
政大野火陣線是學生社團,日前曾抗議政大校歌充斥黨國意識,要求廢止現行政大校歌,並發起連署廢除校歌,已有上千名師生連署。
政大野火陣線發言人、政治系大二學生楊子賢表示,昨天中午十二點半,政大野火陣線數位同學在總圖書館張貼了卅位政治受難者的姓名及生平小海報,遭館員制止,並通知駐警隊,原本他們想要以和平溫和的手段,喚起政大學生關注二二八事件,但駐警隊數人大聲怒斥並立即撕下他們張貼的小海報。
學生們後來改去不用申請即可張貼海報的風雨走廊布告欄貼海報,未料政大的主任教官擅自把張貼的海報撕下來,且再度通知駐警隊。校警現身大聲怒斥,並要求出示學生證,否則要驅離他。他質疑政大還在戒嚴,非常荒謬,經課外活動組人員出面,學生才能合法張貼二二八受難者的小海報。
政大主秘王文杰表示,校方充分尊重學生個別意見的表達,學生們可循校內管道提出撤除蔣介石銅像的案子,再進行校內討論;至於張貼海報被撕掉、主任教官及駐警隊制止並怒罵學生,他會再了解。校方晚間乾脆拿黑布將蔣介石銅像整個包起來,銅像前方貼了張告示,施工維護中請勿靠近。
繼「太陽花運動」後,臺灣政治大學學生社團「政大野火陣線」又掀起所謂「轉型正義」運動,抵制早期具有「黨國意識」的校歌,要求拆除孫中山和蔣介石銅像。
「轉型正義」這個陳水扁執政時的熱詞,最近再度成為綠營口中的「金科玉律」。連日來,民進黨「立委」不僅拋出廢止「國父遺像」提案,更端出一連串極具敏感性的政治提案。至於這一切究竟是為了正義,還是服務於「臺獨」戰略的「綠色恐怖」,島內輿論的看法十分對立。
所謂「轉型正義」,指的是民主政體下對過去威權政府不正義行為的調查、矯正與賠償。1990年臺灣「行政院」成立「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並於1992 年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就此開啟臺灣所謂「轉型正義」之濫觴。此後,民進黨以「二二八事件」為切入點,不斷以「正義支持者」和「真相爭取者」姿態,在島內展開政治活動以擴大支持力量。2006年,民進黨執政時的臺「國史館」發表「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提出「蔣介石是最大元兇」的結論。陳水扁隨即直接援用該報告結論開展一系列「去蔣化運動」,一度引發島內強烈反彈。不過,隨著陳水扁將他的「國務機要費」爭議也扯上「轉型正義」,「轉型正義」漸漸成為島內政壇的「棄用詞」,並隨著陳水扁的下臺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延伸閱讀:「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底發生的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事件,以及3月至5月間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臺灣人民、捕殺臺籍菁英事件。
1947年2月27日,國民黨軍警在臺北打死請願減稅的商販。28日,臺北市民罷市、遊行請願,又遭國民黨當局的鎮壓,激起了民眾的憤怒,爆發了大規模武裝暴動。幾天之內,暴動民眾控制了臺灣省大部分地區。從此該事件由請願轉變成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並爆發自國民政府接管臺灣以來因貪腐失政導致民不聊生所累積的民怨,引發軍民衝突以及省籍對抗。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臺灣,國民政府由中國大陸增援軍隊抵臺鎮壓屠殺與實施清鄉。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急電南京求援,國民政府調駐守上海的21軍在基隆登陸,進駐臺北,對群眾進行大規模鎮壓,運動最終失敗。
此事件造成許多傷亡,數字眾說紛紜,而各方統計的死亡人數,由數百人、數千人、一萬餘人,至數萬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