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對於高中教科書介紹在殖民經濟下臺灣的經濟發展史,描述臺灣被日本殖民歷史情境,因此稱日本為「母國」一事,蔡正元不表認同,認為當時臺灣總督府和日本政府的關係,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非「子國」「母國」的關係。
圖源:蔡正元臉書
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龍騰文化108課綱高中歷史第一冊,在殖民經濟主題下介紹臺灣的經濟發展史,描述臺灣被日本殖民歷史情境,因此稱日本為「母國」,並非整本課本都稱日本為母國。
對此,蔡正元認為,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代,日本的臺灣總督府和日本內閣政府的關係,不是「子國」和「母國」的關係,而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關係,應該要寫成「總督府也跟進日本內閣國策」才對,寫成「母國」是不懂「憲法學」理論。
蔡正元強調,對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臺灣絕大多數人口,反而要稱「中國」為「母國」,因為當時不論是清政府或民國政府,對待在臺灣的大陸移民後裔,真的是以「母國」的身份在對待「華僑」。
按該課文段落為,「1930年代,日本因為對外擴張,進入軍需工業時代,總督府也跟進日本母國國策,建置相關的工業設施。」
延伸閱讀:
臺灣小學課本宣揚「加入聯合國」?「臺獨」洗腦連孩子都不放過
4月,網絡上流傳一張今年臺灣翰林版小學六年級下學期社會科教科書第33頁的插圖,簡要地說明「臺灣一直積極想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因受到中國大陸的阻撓,至今尚未成功,連帶無法加入許多聯合國所屬的國際組織,如WHO。」
「大華網絡報」對此發表評論說,無論這件插圖是否為真實存在,但內容卻是民進黨及綠營所有意灌輸的觀念,也反映出臺灣的歷史教育出了大問題,甚至到了「洗腦」的地步。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臺灣在疫情當頭,民進黨當局被中國大陸指稱「以疫謀獨」,而臺灣加入世衛組織(WHO)的議題操作,確實也是民進黨當局在防疫以外積極推展的工作。然而,到底什麼是臺灣加入WHO?不僅小學六年級學生不清楚,相信島內成年人大多也弄不清楚,但大家卻總認為是因中國大陸打壓才無法加入。因此,這情形也說明了「洗腦」的效果。
然而,聯合國既然是那麼多國家參加組成的國際性組織,為什麼中國大陸的打壓就能產生效果呢?而且,近幾年來非常支持臺灣的美國,到目前還是世界上的第一強權國家,何以臺灣有美國的支持與力挺,卻仍然無法進入聯合國呢?這些問題要讓小學六年級學生發現與理解,確實超過了他們所應學習的範圍。
目前聯合國僅承認「中國」只有一個,且是由中央政府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表,所以臺灣若想以「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的困難並不是「中國大陸打壓」這麼簡單化的理由便可解釋。
事實上,「中華民國」因國際現實因素已於1971年10月25日退出聯合國。但在過去馬英九執政時期,由於兩岸間以「九二共識」為互信的政治基礎,因而即使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臺灣卻能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和觀察員的資格,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每年的大會(WHA),以及參與其所舉辦的專家會議。
如果臺灣要加入聯合國和WHO是民進黨當局的政策,就應該告訴臺灣民眾加入的條件是什麼?乃至於所規劃的步驟又是什麼?以及除了「中國大陸打壓」之外還會有什麼困難處?若不循此途,相關的宣傳或教育內容,其實都只是掩藏「臺獨」意識的「洗腦」而已。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華夏經緯網 中國臺灣網 環球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