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中國五大都市圈 已公布4.3萬億重大工程計劃

2020-12-16 財聯社

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目前國內較為成熟的都市圈有5個,分別是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長江中遊、成渝都市圈。

根據戴德梁行的報告,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和成都都市圈分別佔全國GDP的比例分別為19.8%、12.2%、10.4%和6.4%。

(來源:戴德梁行)

(來源:戴德梁行)

長三角都市圈

區域範圍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規劃範圍為蘇浙皖滬四省市全部區域。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裡)。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裡),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裡),示範引領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以上海臨港等地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經濟與產業

1)長三角GDP達17.9萬億元,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市層級結構最合理的城市群,已有六大城市躋身GDP萬億俱樂部,未來將以核心城市為支點構建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五大都市圈。2)長三角以電子、汽車、現代金融等產業為核心,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中心。3)長三角石化、冶金等領域存在一定無序競爭,核心城市規劃滯後,經濟效率與世界級城市群存在差距。

(來源:戴德梁行)

京津冀都市圈

區域範圍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的「首都經濟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邯鄲、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邢臺、衡水等11個地級市以及定州和辛集2個省直管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為中部核心功能區,京津保地區將率先聯動。

(來源:戴德梁行)

經濟與產業

1)京津冀整體創新水平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A+H股上市公司市值31.4萬億元,佔全國的41.1%。近年頂層設計不斷強化,將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2)京津冀呈現「重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布局,高耗能行業佔比近幾年明顯下降,未來將向「高端製造+科技創新」方向著重發力。3)京津冀城鎮規模等級不合理,發展不平衡明顯。

粵港澳大灣區

區域範圍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以廣府文化作為核心文化。

(來源:戴德梁行)

經濟與產業

1)2018年珠三角人均GDP達12.9萬元、居中國五大城市群首位,城鎮化率85.3%、中國最高,將與港澳「拼船出海」,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2)珠三角製造業水平發達,未來致力於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3)除深圳外,珠三角城市主要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優質公共資源短缺。

長江中遊都市圈

區域範圍

2015年3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家批覆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

長江中遊城市群以武漢為中心,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國家級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鹹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嶽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來源:戴德梁行)

經濟與產業

1)長江中遊土地面積合計32.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市群,常住人口總量達1.3億人、僅低於長三角,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中部崛起的戰略支撐帶。2)長江中遊以鋼鐵、汽車等傳統工業為基礎,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為支撐,未來重點推進金融、旅遊、文化創意的深度合作,打造世界級規模的先進位造業帶。3)長江中遊中心城市輻射能力較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比重低。

成渝都市圈

區域範圍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重慶、成都為中心,引領成渝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研究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經濟與產業

1)成渝2018年城鎮化率達53.8%、西南最高,處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地帶,戰略地位突出,極具發展潛力。2)成渝產業協同度較低,未來將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和全國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3)成渝內部缺少重要節點城市,成渝兩地產業分工協作不夠充分、競爭大於合作,創新能力不足。

已公布4.3萬億重大工程計劃

到目前為止,幾乎全部的都市圈省份(城市)都已經公布了2020年重大投資計劃,其中長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為1500億,江蘇為5410億,浙江為4150億。京津冀中,北京為2523億,天津為2105億,河北為2402億。粵港澳大灣區中,廣東為7000億。長江中遊都市圈中,湖南為4686億,湖南為3050億,江西為2390億。成渝分別為4686億和3445億。

(五大都市圈2020年年度計劃投資額明細)

相關焦點

  • 投資超3萬億!浙江推進滬杭甬超級磁浮等工程 相關企業有望受益
    原標題:投資超3萬億!會上明確,浙江將推進沿海高鐵、杭州蕭山機場綜合樞紐、滬杭甬超級磁浮等千億元「超級交通工程」建設,以重大交通項目投資推動交通強省建設。
  • 解碼「大深圳」:4萬億級都市圈謀變,深莞惠打開黃金通道
    在廣東這個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的中國第一經濟大省,類似的都市圈悄然浮出水面。近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科學制定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構建協同發展機制。以都市圈為引領,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鄉同城化浪潮奔湧。在大灣區東部及毗鄰的粵東粵北地帶,深圳都市圈呼之欲出。
  • 一圖看懂|2021年上海市水務重大工程
    2020年水務重大工程建設推進工作按照《2020年上海市水務重大工程白皮書》的建設計劃(共10大項45子項),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市、區、局各部門各單位的支持和指導下,水務重大工程項目審批、工程建設、推進機制建設、黨建聯建等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 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來源:財經記者圈文|任澤平、熊柴、閆凱,原載於澤平宏觀(ID:zepinghongguan)導讀中國都市圈、城市群時代已經來臨!從經濟規模看,2018年上海都市圈以9.1萬億元GDP一騎絕塵,蘇錫常、深莞惠、廣佛肇、北京、杭州、武漢、南京、成都都市圈緊隨其後,GDP在2-4萬億元之間。從產業創新看,上海、北京、深莞惠都市圈佔據絕對優勢,A+H股上市公司數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合計分別佔全國38%、37%;杭州、蘇錫常、廣佛肇、南京都市圈亦優勢明顯,A+H股上市公司數、發明專利授權量佔全國比重均分別在3%、4%以上。
  • 成都都市圈破土新生:五年「增值」1萬億 壯大四川「主幹」
    一年前的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此背景下,四川明確表示要把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和支撐性工程。一年來,成德眉資四市動作頻頻,可以說比以往任何時候聯繫得都更緊密、走動得都更頻繁。
  • 大事記:2020鄭州都市圈建設十大工程/2035年鄭州變森林「綠都」
    一周重磅 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出爐 9月3日,河南省中原城市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提出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五城」聯合抓好「一體系五工程」,書寫2020年「聯考卷」答案。
  • 深圳都市圈:「小變化」與「大猜想」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2020年的最後一天,深圳市人民政府官網公布了一份《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這份《建議》當中,關於深圳都市圈提及成員的一個小小變化引起注意:從深莞惠3市,擴至深莞惠河汕5市。
  • 澤平宏觀: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從經濟規模看,2018年上海都市圈以9.1萬億元GDP一騎絕塵,蘇錫常、深莞惠、廣佛肇、北京、杭州、武漢、南京、成都都市圈緊隨其後,GDP在2-4萬億元之間。從產業創新看,上海、北京、深莞惠都市圈佔據絕對優勢,A+H股上市公司數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合計分別佔全國38%、37%;杭州、蘇錫常、廣佛肇、南京都市圈亦優勢明顯,A+H股上市公司數、發明專利授權量佔全國比重均分別在3%、4%以上。
  • 四川路橋董事長孫雲:掘金四川4萬億元投資計劃
    在第14屆西博會期間,四川省發布的2013-2014年計劃實施的4.26萬億元重大投資項目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四川路橋董事長孫雲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梳理了4.26萬億元投資計劃中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脈絡。作為四川省內唯一一家擁有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的企業,四川路橋在4萬億投資計劃中將提升主業空間,拓展多元發展,實現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戰略目標。
  • 一文看懂
    馬興瑞說,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0.5萬億元以上、同比增長6.3%左右,佛山成為廣東省第三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城市。  此外,全省一二三產業比重調整為4.1:40.1:55.8,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萬億元、增長4.5%,新增減稅降費超3000億元。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
    從經濟規模看,2018年長三角城市群以17.9萬億元GDP一騎絕塵,京津冀、長江中遊、珠三角、山東半島、成渝、海峽西岸城市群緊隨其後,GDP在4.2-8.4萬億元之間,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GDP合計34.3萬億,佔全國的38.1%。從產業創新看,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依舊佔據絕對優勢,A+H股上市公司數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合計分別佔全國64.1%、63.9%。
  • 鄭州都市圈規劃揭秘 開封許昌等五城定位分別是什麼?
    促進生態共保共育;「共鉚一股勁」,聚力推進項目建設。今年以來,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過持續培育建設,2019年鄭州都市圈GDP總量達1.8萬億,常住人口1920萬,以佔全省9.6%的國土面積,承載了19.92%的人口,創造了33.16%的經濟總量,鄭州都市圈在全省的核心增長極地位更加彰顯。構建外暢內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 重大工程,關鍵時刻挑大梁
    中交新疆交通投資公司總經理劉洪波介紹,自3月初復工至今,已有1600多臺設備陸續進場,整個烏尉公路包項目已完成投資超16億元。「重大工程關注度高、影響面廣,容不得懈怠馬虎。我們一定要確保進度,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視線轉向八桂大地。在廣西桂平市,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剛通過今年首場洪水考驗,又迎來火熱的建設高潮。在黔江副壩,工人們正忙著進行混凝土面板澆築。
  • 任澤平:從城鎮化到城市群,都市圈是城市群「硬核」
    從經濟規模看,2018年上海都市圈以9.1萬億元GDP一騎絕塵,蘇錫常、深莞惠、廣佛肇、北京、杭州、武漢、南京、成都都市圈緊隨其後,GDP在2-4萬億元之間。從產業創新看,上海、北京、深莞惠都市圈佔據絕對優勢,A+H股上市公司數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合計分別佔全國38%、37%;杭州、蘇錫常、廣佛肇、南京都市圈亦優勢明顯,A+H股上市公司數、發明專利授權量佔全國比重均分別在3%、4%以上。
  • 中國都市圈時代,固安成京津雄三城聯動核心區
    宣告了,中國已正式步入「都市圈時代」。其中,京津雄都市圈以全國2.3%的國土面積,承載著全國8%的人口,貢獻著全國10%GDP,備受關注。特別是核心三城京津雄聯動,形成完美互補互利模式,正推動都市圈整體能級的快速提升。在都市圈聚能中,核心點和微中心則決定著都市圈發展承載力。
  • 於一洋:紐約都市圈發展經驗對中國都市圈培育的啟示
    紐約在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進入都市圈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對於紐約都市圈的重新發現和價值解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其發展建設經驗將為中國的都市圈發展尤其是與紐約都市圈有相似之處的長三角區域的都市圈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 銀川都市圈中線供水工程已完成投資1.5億元
    「銀川都市圈中線供水工程項目主要是對銀川市興慶區、平羅縣沿河分散泵站進行集中統合整治,有利於解決區域取水困難問題和高質量發展問題」,1月9日,在銀川市月牙湖鄉,寧夏水利工程建設中心銀川都市圈中線供水工程項目部工程師郭鋒說
  • 我國新出爐1都市圈,GDP近3萬億,瞄準國家中心城市和自貿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日益上升,區域協調的發展模式逐漸成為主流,城市群、都市圈等在各廣大地區迅速崛起, 現在,中國有34個國家級都市圈,把視點拉回中部六大省區來看,已經發布了以武漢、合肥、南昌、鄭州為中心城市的都市圈,只有長沙、太原兩個省會城市推遲了都市圈的建設計劃, 俗話說好飯不怕晚
  • 中國都市圈發展迎來龐大空間,軌道交通成為重點
    來源:一財網林小昭孟瑋介紹,今年將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各地區城市群發展,指導地方開展都市圈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提高重點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水平,規範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1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2020年,將進一步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集中力量加大對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比如說,加大對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高等級公路規劃建設,加大對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城鎮老舊小區和配套基礎設施改造等建設。
  • 中國十大都市圈:上海第1,南京領先成都,全部來自於五大城市群
    12-21 15:23:18 來源: 城市生態圈 舉報   上周,恆大研究院的任澤平團隊公布了一份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