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人民觀點)

2020-12-16 人民日報

  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深刻認識把握新發展階段,就要深刻認識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系統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提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斷提高。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表現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要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無論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是破解「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抑或是跨過「進一步發展繞不開的坎」,都需要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迎難而上、奮勇前進。

  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變,關鍵在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的原因所在。進入新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發展任務仍然很重。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既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也要看到這些矛盾已經構成制約我國發展的突出短板,必須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當前,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經濟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只有實現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才能順利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只有大力提高發展質量,才能解決好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十三五」時期,我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中國經濟注入澎湃動能;堅持統籌協調,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聯動性;持續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破解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踐充分證明,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就能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大海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聚焦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既要堅定必勝信念、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也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錨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增強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行動自覺,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我們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相關焦點

  •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②(
    原標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②(人民觀點)  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
  • 新論|辛鳴: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在社會發展方位上呈現出一系列新特徵,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全局性影響及其意義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新時代最重要的特徵任何社會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的,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各方面的發展都是矛盾運動的結果。其中,社會主要矛盾的運動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個時代的重要特徵。第一,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體現了新時代的新標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明確講到,「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
  • 人民日報: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勠力同心、接續奮鬥的結果,是我們黨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逕取得的重大成就。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有力證明: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就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基本依據,是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變化的科學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觀點。一、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理解社會主要矛盾,首先要理解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的關係,從社會基本矛盾出發來理解社會主要矛盾。
  • 辯證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與不變
    一、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與不變的依據  運用矛盾觀點分析問題是我們黨歷來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矛盾觀點是我們理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與不變的理論依據。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誌著中國的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整個近代是一個較大的時間跨度,而新、舊民主主義社會是大的時間跨度內小的階段。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階段性特徵,即社會主要矛盾會發生階段性改變。
  • 許維:淺談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之變化
    黨的十九大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堅定文化自信,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及時提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判斷,主體是人民,目的是為人民謀幸福。
  •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後的哲學思考
    ●黨的十九大對主要矛盾轉化的新論斷,就是對歷史與發展的觀點的秉承  ●我們黨不僅勇於直面這一矛盾與後果,還將之定位為「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並全力以赴,彰顯的正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方法論精神  ●堅持矛盾分析的辯證觀點,是我們黨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方法論利器  ●從主要矛盾變遷以及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原理出發
  • 疫情防控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準確分析把握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確保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把握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就是要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 堅持系統觀念,握牢發展主動權(人民觀點)
    經濟社會體系是一個普遍聯繫、多維多元的複雜系統,堅持系統觀念,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方法,也是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對於每一名黨員幹部而言,堅持系統觀念,善於運用系統方法抓改革、謀創新、促發展,既是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工作本領的題中應有之義「現在很多公司都在中國尋求增長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我們必須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  穩定的社會結構、高效的社會運行機制、充分的就業、充滿活力的社會創造是社會全面進步與繁榮的重要表現。
  • 6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
    ,要求我們在認識複雜事物發展過程要著重抓主要矛盾。 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據的哲學原理有(  )  ①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②發展的實質是新出現的事物戰勝舊事物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繫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③④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重要領域關鍵環節與全面改革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二者相互聯繫密不可分
  • 浙江代表熱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 新論斷開啟新紀元
    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面對全國人民的期待、面對國際社會的關注,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如何認識理解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論斷?如何用這一科學論斷武裝頭腦、指導工作、提升發展?
  • 「雲發布」《建議》體現時代新變化 符合實踐新要求 反映人民新期待
    12月21日,中共雲南省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共產黨雲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內容。
  • 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新變化
    我們仔細地研讀、領會這些戰略部署,特別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會發現不少突出的變化。這既有理論上的新概括,又有實踐上的新要求;不僅從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清晰勾勒了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路線圖」,而且集中體現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理論邏輯。
  • 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特徵要求 推動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他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深入分析國際形勢發展變化,深刻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豐富內涵,對廣州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和加大開放創新力度、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意見建議。
  • 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現實意義
    這一重大判斷,不僅為新時代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而且為實施新時代「兩步走」戰略提供了決策依據和理論支撐。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矛盾不是一成不變的。
  • 「魯言開講」宣講時間|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特徵新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同時還要看到,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還比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隨著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毫不動搖、腳踏實地向著這個目標進發。
  •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人民觀點)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怎樣應對新發展階段的新矛盾新挑戰?本版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一起學習領會新發展階段的內涵與意義。
  • 2.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哪些深刻複雜變化?
    《建議》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