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勞動節:將「勞育」種子深植學生心中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張迎迎)勞動,既能讓人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亦能使人學會珍惜「粒粒皆辛苦」的成果。為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
為響應《意見》要求,恰逢「五一」勞動節,全國各地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勞動主題教育宣傳活動,引導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美麗的道理,繼而養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價值觀。
讓勞動成為學生必修課
為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參與勞動,進一步培育學生勞動意識。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協辦「學習貫徹《意見》精神,讓勞動教育落地生花」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線上講座;陝西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制定了《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勞動教育活動課程實施方案》於春季開學後在全校實施。
日前,山東青島市推出《勞動教育(實驗)》教材,內容覆蓋小學、初中、高中3個學段共21冊。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套由地方教科研部門編寫的勞動教育教材,於今年秋季新學期起供青島市市南、李滄、城陽3個勞動教育實驗區和90所勞動教育實驗學校的20萬名中小學生使用。
「小學階段以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為主,側重幫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初步形成創造性的勞動意識。中學階段主要以生產勞動教育為主,以生活教育為輔,鼓勵創造性勞動,幫學生提升勞動能力,涵養勞動品質。」青島市教科院院長柴清林介紹道,注重小學、初中、高中學段間銜接,進行勞動教育一體化設計,是《勞動教育(實驗)》教材的顯著特點。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該套教材涉及勞動教育各個方面,如小學教材包括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班級值日及如何栽培多肉植物等;初中教材中有泥塑、盆栽花卉、職業體驗等;高中教材則包括創業策劃、饅頭製作及褲裝製作等內容。
把勞動教育融入「日常」
勞動是最有效的體驗教育,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連日來,形式多樣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在河南鄭州中小學展開,通過勞動技能課程、主題班會等方式,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掃地、洗碗等家務勞動。
「洗菜、切菜、打雞蛋……我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做好了這道番茄炒蛋,媽媽每天給全家人做飯太不容易了。」鄭州市經開區第五中學七(7)班學生崔盛楠感慨地說。
據了解,不僅僅是「五一」假期,勞動教育正融入教學全程。在河南省實驗幼兒園院內,班級內設置陽臺花園,片片蔬果花園生機勃勃,讓孩子們通過種養,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認識;在食育工坊裡,孩子們學會簡單的食材烹飪,在勞動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
「勞動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應當與課堂教學、家庭教育、社會實踐相融合,貫穿在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鄭州市經開區教文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希哲說,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精神,增強他們的勞動能力。
不只是鄭州,以「五一」勞動節為契機,河北石家莊市中小學開展「傳承勞動精神 爭當勞動先鋒」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多種形式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等。這個「五一」,各式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全國各地相繼展開,激勵著無數中小學生熱愛勞動、參與勞動,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意志。
(責編:王仁宏、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