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教育12月24日訊,今日,教育部召開了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七場新聞發布會,公布「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的有關情況。「十三五」期間,創新教材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教材「五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首先,新的教材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初步確立。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加強統一領導和管理。
各級教育部門調整優化內部教材管理體制。教育部對部內五個司局的教材管理職能進行整合,組建了教材局,牽頭負責教材建設和管理,承擔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工作。教育部相關司局根據教材工作的總體安排,負責相應學段、學科專業的教材建設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明確教材工作的職能部門,具體落實教材建設和管理職責。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省級教育部門成立了專門的教材工作機構。
另外,分級分類強化教材建設專業支撐力量。教育部成立了課程教材研究所,建設國家級高水平課程教材研究和決策支撐平臺,啟動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打造服務教材建設的專業智庫,首批11個基地已於2019年掛牌運行,天津、江蘇、廣西、陝西、甘肅等省(區、市)成立了省級課程教材中心,為地方教材工作提供專業支撐。
十三五期間,還頒布了《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和《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教材編寫、修訂、審核、出版發行、選用使用等各環節管理要求。研製數字教材、中小學少數民族文字教材、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課外讀物進校園等系列管理辦法,進一步織密制度網格,全面提升教材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設立了全國教材建設獎,由國家教材委員會主辦、教育部承辦,每四年評選一次,對各級各類優秀教材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予以表彰。2020年已經部署開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的評選。
建立了國家課程教材編審專家庫,入庫編寫專家5000多名、審核專家3000多名。建設教材理論研究、文獻資料、編寫資源、統計分析資料庫,為教材建設提供資源支撐。
期間加強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教材門類更加齊全、品種更加豐富、類型更加多樣,教材的時代性、適應性和育人功能不斷增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其中,基礎教育類教材近1萬種,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教材近8萬種,高等教育類教材近10萬種。
值得關注的是,普通中小學三科教材實現統編統審統用。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統一組織編寫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實現了所有年級的全覆蓋。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覆蓋20個省(區、市),2022年前將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到2025年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啟動了中等職業學校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計劃明年下半年提交審核。
下一步,教育部將全面總結「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經驗,深化高等學校教材與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與改革,加快構建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教材體系,努力開創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