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十四運會開(閉)幕式工作第三次聯席會議在西安舉行。會議期間,十四運會組委會與北京北奧藝通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確定十四運會開(閉)幕式導演團隊。
據了解,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式將於2021年9月15日舉行,閉幕式將於9月27日舉行。開(閉)幕式作為一場大型體育盛會的標誌性儀式,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十四運會「精彩圓滿」舉辦的首要標誌。
陝西是中華體育的故鄉,曾留下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據了解,十四運會開(閉)幕式將圍繞「建黨百年體育盛會」的主題進行創意策劃。作為十四運會開(閉)幕式的導演團隊,北京北奧藝通曾策劃執行多場全國大型活動的開(閉)幕式,具有豐富的經驗,十四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由姜浩揚、姜鋼擔任,團隊主創人員均來自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核心創意團隊
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將在陝西舉辦,商洛市承擔著公路自行車和女子排球(19歲以下組)2個項目場館建設和賽事籌辦任務。目前,基本改造、建設完畢。
據了解,按照《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場館建設體育工藝標準和技術規範》要求,經省籌委會審定,商洛市確定了「一建三改」的場館建設改造方案。即:在市區新建一個專用排球訓練場館;提升改造商洛市體育館、市體育運動中心球類訓練館分別作為排球比賽場館和熱身場館;提升改造商州區至洛南縣116公裡環形公路,作為公路自行車賽道。
新建的排球訓練場館(商州區體育館)位於商洛市商州區商丹新區,項目佔地11畝,框架結構2層,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比賽區面積700平方米,配套建設3000座可移動座椅及更衣室、淋浴室、設備室等相關功能用房。
排球比賽場館(商洛市體育館,館內座位4100個)改造提升項目主要包括土建裝修工程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該項目改造修繕面積11800平方米,比賽區面積1150平方米,其中土建裝修工程主要對室內原功能技術用房進行拆除並改造修繕,重新設置為33間滿足比賽要求的功能用房,同時對通風空調、屋面防水、地場吸音、樓道吊頂、給排水、電器及無障礙設施進行改造;智能化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機房建設、綜合布線、視頻監控、時鐘、公共廣播、照明工程、場地揚聲系統等內容。
排球熱身場館改造提升項目主要是將市體育運動中心球類訓練館內的籃球場地和網球場地改造成兩塊排球熱身場地,兩塊場地總面積1190平方米,並在熱身場館和比賽場館之間搭建軟通道。
公路自行車賽道維護提升項目起終點為商洛市體育運動中心,途經商鞅大道—亞迪大道—312國道—蟒嶺綠道—307省道—市體育運動中心道路沿線範圍,線路總長度116公裡。目前,該賽道已經通過各級部門多次審核驗收。
商洛數千人參與自行車運動
在商洛,有一支會員超過500人的自行車運動協會,騎友通過自行車騎行走遍商洛每個角落、穿越祖國大江南北。
受賽事啟發成立單車協會
商洛市位於陝西東南部、秦嶺南麓,轄區多為山區。以前,在大多數商洛人眼中,自行車只是一種交通工具,且隨著電動車、摩託車、汽車的普及逐漸淡出視線,然而,一場自行車賽改變了很多人對自行車的認知。
2012年,商洛市承辦了2012環中國國際自行車賽商洛站的賽事,吸引很多人關注,辛保平就是其中之一。「那些參賽運動員對秦嶺賽道讚不絕口,我就想,咱們本地人也可以通過騎行鍛鍊身體,又可以到處走走看看。」辛保平說。
很快,商州騎跡單車協會在辛保平牽頭下成立了,第一批會員共有50餘人。
辛保平說,協會剛成立時自己還在社區任職,每天早6時起床,騎到7時半左右回家,然後去上班,2017年退休後堅持每天騎行,9年來累計騎行了12萬公裡。
2012年,商洛市創辦了「環秦嶺自行車賽」,每年舉辦一次,賽事不僅吸引了外界對商洛的關注,也讓商洛人越來越喜愛自行車這項運動,商州騎跡單車協會規模也逐漸壯大,目前會員超過500人。
辛保平和協會的騎友們連續6年參加環秦嶺自行車公路賽、兩騎川藏線、六環青海湖、兩次下江南、環海南島、騎行神農架、環騎太行山、開展美麗鄉村快樂周周騎活動。他們以「我騎行、我健康、我快樂」的宗旨,堅持天天有騎行、周周有活動、月月有長途,現在身穿紅衣、車掛小旗的騎行隊伍已經成為商洛一張靚麗的名片。
自行車賽吸引國內外選手參賽
近日,在一次騎行活動上,華商報記者見了商州騎跡單車協會部分騎友。
今年69歲的廉潔是2012年開始參與騎行運動的,剛開始,他每天就在城區附近短距離鍛鍊,經過兩個多月的鍛鍊,慢慢地他參加一些遠距離的活動。2017年曾騎行到西藏,雖已年近七旬,但一天騎行百公裡對他仍不算難事。
廉潔說,協會裡中老年人比較多,天天都有活動,誰有空就參加。他現在要照顧上學的孫子,參加活動沒有以前多了。
據了解,近年來,商洛市連續舉辦環秦嶺自行車賽,吸引眾多國內外專業選手以及自行車愛好者參賽。同時,賽事吸引了很多當地居民參與到自行車運動中。截至目前,商洛市各縣區共有單車協會10餘個,自行車動員愛好者數千人。
護路工人見證秦嶺蟒嶺綠道變遷
路修寬了 居民生活也好了
十四運會公路自行車賽道總長116公裡,在整個公路自行車賽道中,蟒嶺綠道是商洛市重點打造的路段。今年61歲的何寶成是負責蟒嶺綠道部分路段的護路員,他從23歲起就在這段路上工作,直至今日他已在這段路上工作了30多年,他親身經歷了這條路的變遷。
據了解,蟒嶺綠道這段原來是商州區通往洛南的一段縣道,後來因商洛市舉辦環秦嶺自行車賽,蟒嶺綠道成為秦嶺賽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便將道路進行拓寬改造,並打通通往洛南縣的一段道路,逐漸成為現在的蟒嶺綠道。
何寶成說,最早的時候,這段路路面是土路,一下雨就會泥濘不堪,後來改為砂石路,直到建成水泥路居民出行才算比較舒暢。現在路面拓寬,還成了自行車比賽的賽道,不僅路好走了,自行車賽還提高了這裡的知名度,每年春季、夏季都有不少遊客到這裡遊玩,這也讓附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據位於蟒嶺綠道沿線的何家塬村村主任蘇建貞介紹,自蟒嶺綠道建成以來,這裡來的遊客多了,村民收入有明顯提高,村裡的農家樂收入5萬元到10萬元不等,村民人均收入達12000餘元。
▌來源:華商網
編 輯/亮 亮 責 編/張 帆 編 審/阮龍雛
監 制/楊建平 李彥奇 總監製/閆玉宏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