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高原
我國高原面積分布很廣,著名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
1、青藏高原
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青海和西藏的全部,故名青藏高原。高原還延伸到四川省西部和雲南省西北部。主要特點是:地勢高,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山冰川廣泛分布;冬寒夏涼,晝夜溫差大,太陽輻射強,日照長,拉薩是全國有名的日光城;地熱資源豐富,有許多溫泉和沸泉;高原上還有許多湖泊,較大的有青海湖和納木錯;高原的冰雪融水成為許多大河的源頭,比如長江、 黃河 、雅魯藏布江 、南亞的印度河等。
這些獨特的條件,蘊含著大量特殊的旅遊資源。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發現,藏族地區獨特的宗教與民情,都更使青藏高原成為旅遊者心中的嚮往之地。隨著青藏鐵路的建設,青藏高原的旅遊業一定會越來越興旺。
2、黃土高原
位於我國中原地區,祁連山以東,太行山以西,長城以南,秦嶺以北。包括山西省的全部,陝、甘、寧三省區的一部分。這裡是全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最深厚的地方。
主要特點是:地表破碎,溝壑縱橫;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儘管從自然生態的角度,黃土高原被破壞的比較嚴重,但是那粗獷的高原面,古樸的窯洞民居,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熱情豪放的民風,使黃土高原成為中華民族尋根問祖、追求民族古老文化、體驗中原古樸民風的旅遊勝地。
3、內蒙古高原
位於我國的北部,它是蒙古高原的南部邊緣。東起大興安嶺,西南到祁連山。包括內蒙古自治區的大部分,甘、寧、冀三省區的一部分。
主要特徵是:遼闊坦蕩;東部為溫帶草原,西部荒漠、沙漠、戈壁廣布。內蒙古高原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粗獷豪放的蒙古民族風情,成為其主要的旅遊吸引因素。
4、雲貴高原
位於我國西南部,雲南省的東部和貴州省的大部分。主要特徵是:地面崎嶇不平,多山間小盆地;多深切峽谷如雲南虎跳峽等;石灰巖廣泛分布,多典型的巖溶地貌。這些形態各異的巖溶地貌,加之高原上多彩多姿的少數民族風情,使雲貴高原具有很多的旅遊勝地。
【補充】
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地質時期強勁的偏北風從北方乾旱地區吹來的,是風力沉積作用的產物。
黃土層土質疏鬆,加上地面植被破壞,長期以來,地表受雨水衝刷,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狀態。黃土高原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水旱災害頻繁,農業落後,許多地方人民生活貧困。但這裡又是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煤、鐵、有色金屬等儲量豐富。這裡的人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和氣候較為乾旱的特點,開鑿窯洞。窯洞冬暖夏涼,是很好的居住場所。
雲貴高原上廣泛分布的石灰巖長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蝕,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異的喀斯特地形,雲南的路南石林、廣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觀旅遊區。但是雲貴高原峰嶺眾多,地面崎嶇,土壤瘠簿,不利於農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間盆地,被當地人稱為「壩子」,比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業區。地面有漏鬥,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質條件複雜,地表水易滲漏,並給修建水庫,工程建設增加了很大難度。
人們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稱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東非大陸中部,叫剛果盆地或薩伊盆地,面積約相當於加拿大的1/3。它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盆地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地下的巖層受到擠壓或拉伸,變得彎曲或產生了斷裂就會使有些部分的巖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圍,盆地的雛形就形成了。
縱向含油層系多,油藏埋深跨度大; 經歷多期構造運動,斷裂發育,構造複雜;儲層類型多,物性變化大,非均質嚴重,儲層巖性以正常沉積的各種類型的砂巖為主;受多期構造、多種沉積、多種儲層巖性影響,遼河盆地油藏類型多樣,油氣富集程度差異大,深度變化大;油品類型多,原油物性變化大。有凝析油、稀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高凝油;稠油埋藏普遍較深。
盆地可以分為沉積盆地、內流盆地、克拉通盆地和信封盆地。
中國有五個十分有名的盆地,分別為四川盆地、塔裡木盆地、吐魯番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面積都在10萬平方千米以上。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四大盆地
我國有四大盆地,由於所處海陸位置和地形條件的不同,它們的特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1、塔裡木盆地
位於新疆南部,天山和崑崙山之間。這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主要特徵是:內部沙漠廣布,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面積有30多萬平方千米;周邊山前地區多綠洲,是重要的農耕區。
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曾經被稱為是死亡之海,不可逾越,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徵服它,這種向大自然挑戰、帶有探險性質的旅遊活動,越來越頻繁。大漠風光和綠洲田園,也越來越成為人們返璞歸真的一種嚮往。
2、準噶爾盆地
位於新疆北部,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這是我國面積第二大的盆地。主要特徵是:有較大面積的沙漠,多為半流動的性質;典型的風蝕地貌廣布。北疆的烏爾和,因其典型的雅丹地貌,成為遠近聞名的 「魔鬼城」。
3、柴達木盆地
位於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境內。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歷史上這裡曾經是個大鹹水湖,後來隨著地勢的抬升,高原變得越來越乾旱,大鹹水湖就變成了大幹鹽湖。
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的美稱。因為它蘊含有大量的鹽類,被稱為「萬丈鹽橋」。同時還蘊涵有大量的煤炭、 石油、 鉀鹽和鉛鋅礦等礦產。
4、四川盆地
位於四川省東部和重慶市的西部。這是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也是我國最富饒的盆地。主要特徵是:天府之國,物產富饒;長江幹流穿過,支流眾多,水熱資源豐富;名山秀水,加上大量的人文旅遊資源。因此四川盆地是我國旅遊業最發達的盆地。
【補充】
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邊緣的高山山麓地帶,許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潤,形成一連串小塊綠洲,是新疆主要的農牧業區。其中塔裡木盆地邊緣的綠洲,處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是溝通亞歐大陸的一段「綠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質史上是一個大湖盆,後來由於湖水外洩、下切,形成了三峽。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衝積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產富饒,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三大平原
我國有三大平原,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它們都位於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由於面積廣大,開發歷史悠久,城鄉經濟繁榮,是我國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1、東北平原
在我國東北,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主要特徵是:是我國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組成;地處溫帶地區,冬季有積雪覆蓋的北國風光;廣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是我國春小麥、高粱、玉米和大豆的主要產區。
2、華北平原
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北鄰燕山,南到淮河,西側是太行山,東鄰黃、渤二海。包括冀、魯、豫三省大部和京津平原地區,蘇、皖兩省一小部分。主要特徵是:是我國第二大平原,由黃河、海河和淮河衝積而成;是我國最重要的棉麥產區。
3、長江中下遊平原
位於巫山以東,分布於長江幹支流兩岸地區。包括鄂、湘、贛、皖、蘇、浙的一部分和上海市的全部。
主要特徵是:位於亞熱帶溼潤地區,山水秀麗;湖泊眾多,河網密布,有「水鄉澤國」之稱;盛產水稻和淡水魚類,是我國的魚米之鄉。
在我國東部階梯上,還分布著我國的三大丘陵。它們是東南丘陵、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三大丘陵中海拔較高、植被覆蓋良好、人文景觀豐富的一些山地,往往成為名山。
三大丘陵是我國名山最集中的地方。像東南丘陵中的黃山、 廬山、九華山、雁蕩山、武夷山、衡山、張家界等等;山東丘陵中的泰山、嶗山等;遼東丘陵中的千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