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產業創新高地注入新動能
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新大樓正式投用。
聯合醫學轉化中心揭牌。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新大樓正式投用。國科大溫州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大樓全面投用,該院將步入快速發展軌道,聚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集基礎研究、創新研發、智能製造為一體的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基地雛形初見,為我市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新大樓 產業創新基地呈雛形
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是我市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共建的高能級創新平臺,於去年5月啟動運行,緊緊圍繞溫州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戰略定位,聚焦於醫用生物材料、智能醫療裝備、幹細胞應用、精準醫學等領域,著力建設國際一流的「材、藥、械、醫」一體化的創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新園區用地31畝,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按照功能分為三個模塊。其中,1號樓共15層,為主體科研大樓,主要用於科技研發及中試車間。2號樓為公共大型儀器測試中心和動物實驗中心,為科研實驗提供24小時開放式的測試服務及科研所需的動物模型實驗。3號樓為綜合辦公用樓。
新大樓投用為科技合作搭建平臺。10月18日,2020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生物材料與轉化醫學國際研討會」在新大樓舉行,院士、大咖雲集,共同探討構建完整的生物材料原始創新體系,引領溫州本土傳統材料產業技術升級,提升溫州在生物材料產業中的競爭力。
新平臺 創新型人才隊伍擴容
為了確保國科大溫州研究院大樓園區能如期投用,今年以來,浙南科技城管委會及項目建設相關單位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等困難,建立健全「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張清單」的服務機制,全力搶工期、保進度、解難題,工程進展顯著加快,大幅度搶回落後的工期,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一邊是建設單位攻堅克難加速築造大樓,一邊則是國科大溫州研究院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加大海內外知名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頻頻發布招賢榜,創新型人才隊伍持續擴容。目前,研究院已全職引育各類人才140餘人,另有32名博士即將入職。
與此同時,研究院以項目聘用、柔性引進的形式引進溫州市高層次人才目錄B類人才15人。研究院獲評省級優秀博士後工作站,從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引進30餘名在站博士後,另有20多名將於近期入站。
新項目 創新成果加速破繭
放眼全球配置創新資源,根植溫州培育生命健康產業和人才。國科大溫州研究院自去年啟動運營以來,充分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的科技、教育和人才等資源,積極發揮校地共建共享優勢,與劍橋大學等世界頂尖高校交流合作,全速推進醫用生物材料、智能醫療裝備、幹細胞臨床轉化與應用、精準醫學和個性化診療等研究中心建設;同時積極引進創新創業項目,開展與溫州產業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合作,探索一條契合溫州產業轉型發展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之路。
在「生物材料與轉化醫學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建的聯合醫學轉化中心揭牌,合力開展科研項目攻堅,最大程度實現資源共享。該院分別與溫州維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永嘉奧迦特投資公司籤訂項目意向合作協議,攜手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目前研究院已組建25個創新團隊,積極開展生物材料、醫療設備、幹細胞等領域前瞻性基礎研究,已在Nature,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累計發表SCI論文10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6項。
聚合高能級創新資源,夯實基礎研究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強力支撐。 近日,國科大溫州研究院醫用高分子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石長燦博士團隊研發的項目「一種具有防水抗菌抗病毒功能噴塗型隱形透氣手套」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即將投入生產。這只是該院眾多科技成果轉化中取得的一項階段性成績之一。通過構建孵化、加速、中試和產業化的全鏈條式成果轉化模式,一個個創新成果加速破繭而出,6個產業化項目進入臨床試驗、市場化階段。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院長楊國強表示,國科大溫州研究院始終把自身發展與溫州創新驅動發展緊密結合,不斷深化與中科院相關院所共建研發平臺及研究中心,全力打造集「創新人才高地-創業項目孵化器-新興產業發動機」為一體的高能級健康產業創新高地,盡最大努力助推溫州這座活力之城續寫精彩創新史,為溫州的發展添加國科大元素。(記者 周大正 通訊員 李青/文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