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大溫州研究院聚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

2020-12-27 溫州市政府網

生命健康產業創新高地注入新動能

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新大樓正式投用。

聯合醫學轉化中心揭牌。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新大樓正式投用。國科大溫州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大樓全面投用,該院將步入快速發展軌道,聚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集基礎研究、創新研發、智能製造為一體的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基地雛形初見,為我市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新大樓 產業創新基地呈雛形

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是我市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共建的高能級創新平臺,於去年5月啟動運行,緊緊圍繞溫州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戰略定位,聚焦於醫用生物材料、智能醫療裝備、幹細胞應用、精準醫學等領域,著力建設國際一流的「材、藥、械、醫」一體化的創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新園區用地31畝,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按照功能分為三個模塊。其中,1號樓共15層,為主體科研大樓,主要用於科技研發及中試車間。2號樓為公共大型儀器測試中心和動物實驗中心,為科研實驗提供24小時開放式的測試服務及科研所需的動物模型實驗。3號樓為綜合辦公用樓。

新大樓投用為科技合作搭建平臺。10月18日,2020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生物材料與轉化醫學國際研討會」在新大樓舉行,院士、大咖雲集,共同探討構建完整的生物材料原始創新體系,引領溫州本土傳統材料產業技術升級,提升溫州在生物材料產業中的競爭力。

新平臺 創新型人才隊伍擴容

為了確保國科大溫州研究院大樓園區能如期投用,今年以來,浙南科技城管委會及項目建設相關單位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等困難,建立健全「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張清單」的服務機制,全力搶工期、保進度、解難題,工程進展顯著加快,大幅度搶回落後的工期,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一邊是建設單位攻堅克難加速築造大樓,一邊則是國科大溫州研究院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加大海內外知名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頻頻發布招賢榜,創新型人才隊伍持續擴容。目前,研究院已全職引育各類人才140餘人,另有32名博士即將入職。

與此同時,研究院以項目聘用、柔性引進的形式引進溫州市高層次人才目錄B類人才15人。研究院獲評省級優秀博士後工作站,從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引進30餘名在站博士後,另有20多名將於近期入站。

新項目 創新成果加速破繭

放眼全球配置創新資源,根植溫州培育生命健康產業和人才。國科大溫州研究院自去年啟動運營以來,充分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的科技、教育和人才等資源,積極發揮校地共建共享優勢,與劍橋大學等世界頂尖高校交流合作,全速推進醫用生物材料、智能醫療裝備、幹細胞臨床轉化與應用、精準醫學和個性化診療等研究中心建設;同時積極引進創新創業項目,開展與溫州產業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合作,探索一條契合溫州產業轉型發展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之路。

在「生物材料與轉化醫學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建的聯合醫學轉化中心揭牌,合力開展科研項目攻堅,最大程度實現資源共享。該院分別與溫州維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永嘉奧迦特投資公司籤訂項目意向合作協議,攜手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目前研究院已組建25個創新團隊,積極開展生物材料、醫療設備、幹細胞等領域前瞻性基礎研究,已在Nature,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累計發表SCI論文10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6項。

聚合高能級創新資源,夯實基礎研究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強力支撐。 近日,國科大溫州研究院醫用高分子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石長燦博士團隊研發的項目「一種具有防水抗菌抗病毒功能噴塗型隱形透氣手套」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即將投入生產。這只是該院眾多科技成果轉化中取得的一項階段性成績之一。通過構建孵化、加速、中試和產業化的全鏈條式成果轉化模式,一個個創新成果加速破繭而出,6個產業化項目進入臨床試驗、市場化階段。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院長楊國強表示,國科大溫州研究院始終把自身發展與溫州創新驅動發展緊密結合,不斷深化與中科院相關院所共建研發平臺及研究中心,全力打造集「創新人才高地-創業項目孵化器-新興產業發動機」為一體的高能級健康產業創新高地,盡最大努力助推溫州這座活力之城續寫精彩創新史,為溫州的發展添加國科大元素。(記者 周大正 通訊員 李青/文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相關焦點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第一次理事會議召開
    會議聽取了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建設推進情況匯報,審議了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章程、院級領導幹部人選、資金執行和預算、人才引進政策及薪酬體系、永久校區規劃建設方案等事項。丁仲禮對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建設工作的積極進展給予肯定。
  • 溫州自創區「瑞安園」打造民營經濟創新創業新高地
    把「瑞安園」建設成新時代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新高地、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樣板園,圍繞這個目標,我市一年多來堅持以「溫州標杆、全省領先」為標準,紮實推進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招引創新型重大科技項目、引育高水平科技人才團隊、攻堅「卡脖子」核心技術、推進突破性改革舉措、共建開放型合作基地、提升十大關鍵性核心指標等八大專項攻堅行動。
  • 「六比爭先」:創新驅動發展 溫州各地大顯身手
    滾動對接吉利汽車研究院、西門子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平臺,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汽車關鍵零部件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引進共建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南雙創中心等校地合作平臺,構建起五大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五大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十大公共創新平臺矩陣。
  • 區領導赴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考察
    區領導赴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考察 2020-10-14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國科大重慶學院之後,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
    這是繼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簡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簡稱「國科大重慶學院」)落地之後,中科院在重慶的又一重大布局。這一次,這支科技「國家隊」將給重慶帶來什麼?「1+N」模式建設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據悉,通過此次籤約,中科院將積極支持重慶高水平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學『三史』、擔使命、作表率」 溫州40位年輕幹部在龍灣參與現場...
    8月31日下午,在溫州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滕榮權帶領下,40位年輕幹部來到龍灣區,開展溫州市年輕幹部「學『三史』、擔使命、作表率」現場教育活動。在國科大溫州研究院和中國眼谷,年輕幹部們了解科創前沿動態,增強使命擔當意識,點燃幹事創業熱情。
  • 科大國創與合肥高新區共建高可信軟體雲平臺 護航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日前,由科大國創牽頭建設的安徽中科國創高可信軟體有限公司成功入選首批合肥高新區以企業為主體協同創新平臺項目,並籤署了「合肥高新區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平臺——高可信軟體雲平臺」合作共建協議,標誌著科大國創持續投入研發的高可信軟體開始嶄露頭角。
  • 盛閱春:提升新區首位度 打造高能級平臺
    他指出,濱海新區是全省大灣區建設四新區之一,更是紹興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要以強烈的使命感,搶抓大機遇、爭當主力軍,推出更多具有新區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努力朝長三角高能級戰略平臺闊步前行。他強調,要助力做強產業帶,依託集成電路、現代生物醫藥等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持之以恆做好精準招商與服務企業文章,推動新興產業規模和競爭力邁上新臺階;要加快融入城市帶,堅定「融杭聯甬接滬」導向,高起點編制實施各類發展規劃,高標準優化公共配套,爭創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示範區;要提質提升創新帶,抓好濱海科技城、迪蕩科創CBD等建設,謀劃打造紹芯實驗室,持續賦能產業創新與優勢集聚。
  • 曬一曬「溫州一家人」的「小康帳本」
    溫州市委網信辦供圖溫州三和量具儀器有限公司總裁張天宇是位新生代溫商,在創業理念上,他與父輩不同,變得特別會「花錢」。據他講述,公司全年的研發投入佔到銷售收入的5%-10%,而研發人員佔到總人數的40%。正因善於創新,公司生產的計量儀器才打動了富士康等大企業,贏得訂單紛至沓來。近年來,創新驅動漸成為溫州發展的關鍵詞。
  • 溫州全力建設「五城五高地」
    ◆東南沿海區域中心城市全面貫徹省委「四大」建設戰略部署,健全市域統籌機制,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城市綜合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推進中心城市賦能升級,全面提高溫州城市集聚力、輻射力◆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數位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加快打造一批先進位造業集群、標誌性產業鏈和高能級產業平臺,著力構建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
  • ...首個新一代人工智慧應用縣」 中國科大—德清阿爾法創新研究院...
    本報訊(記者 張驥鴻 通訊員 俞思衍)昨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智能高峰論壇暨中國科大—德清阿爾法創新研究院開園儀式在德清舉行。據悉,去年4月,中國科大與湖州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科技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幹部交流、戰略決策諮詢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同時,德清與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籤訂《中國科大—德清Alpha創新研究院合作共建協議》。
  • 一零一中與國科大聯合懷柔建校 國科大附屬實驗學校今日掛牌
    今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在懷柔籤約,雙方聯合建設「國科大附屬實驗學校」,打造校地合作共同體,探索從高等教育貫通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同時,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本部將試點開辦「國科大科技創新實驗班」,在集團其他校區開展「2+4貫通培養」項目。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舉行首屆新生開學典禮—新聞—科學網
    自2019年5月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杭高院」)正式揭牌以來,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與建設,杭高院雲藝園區正式啟用,並於9
  • 乘「峰」破浪,與世界共振科創的「溫州力量」——寫在2020世界青年...
    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需要借力國外優質科技教育資源共同打造青年人才培養平臺,服務溫州創新發展。去年峰會期間,溫州高校與國際知名院校達成一系列合作意向,進一步拓展了國際化辦學水平。其中,溫州醫科大學與澳門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開展師資互派、精準醫療合作;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共建阿爾伯塔學院;與韓國全南國立大學合作的藥學專業博士學位教育項目,成為全國首個藥學專業博士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澳生物醫學聯合研究院」「中瑞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國際科研平臺建設順利推進……
  • 打造智能電氣產業平臺 樂清創新發展「高峰凸起」
    、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打造智能電氣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樂清分中心等高能級平臺,盯引落地新型智能斷路器數字工廠等8個省152項目……作為中國電器之都,樂清以智能電氣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主平臺,在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中,加快構建產業、人才、科研鐵三角,激活創新動能。
  • 中國改革報:發力大項目 激活新動能 溫州經開區打造浙南產城融合新區
    11月18日,中國改革報刊發題為《發力大項目 激活新動能 打造浙南產城融合新區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紀實》的整版報導,聚焦溫州經開區產業轉型和平臺建設的改革創新舉措。以下為全文內容改革開放續新篇,創新發展出精彩。
  • 國科大懷柔科學城產業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正式入駐懷柔科學城
    12月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懷柔科學城產業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入駐儀式在懷柔科學城創新小鎮舉行。作為中科院高等教育職能的踐行者,國科大秉持「科教融合、育人為本、協同創新、服務國家」的辦學理念,一直積極參與這一偉大事業,與懷柔科學城、魏橋集團「強-強」聯手,希望通過「懷柔科學城產業研究院」和「魏橋國科研究院」的建立,充分發揮學校在教育、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吸引科技創新人才,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科技創新轉化,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助力懷柔打造區域產業新體系,深化區域產業結構、構建特色產業體系
  • 智能製造海創論壇賦能產業升級-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來自省、市、區的有關領導,中外專家學者以及200多位企業家共聚金海湖畔,聚焦新興產業,為該區高質量發展賦能。在論壇上,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施泰德、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院長馮曉教授、中德研究院理事長任徵博士等中外專家,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物聯網、智能製造等產業,與溫州企業家分享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智能製造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案例及經驗。
  • 2018年"國科大杯"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10月20日,2018年"國科大杯"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中關村校區舉辦,這標誌著為期半年的"國科大杯"創新創業大賽圓滿結束。中科院將採取多項改革措施,進一步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讓"硬科技"變現,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硬通貨";要努力夯實雙創人才厚度,繼續堅持以"國科大杯"創新創業大賽為契機,堅持發掘和培育秀創業人才,厚植人才土壤,打造具有行業領先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要持續凝聚雙創氛圍濃度,優化雙創生態環境,增強雙創發展實效,以新舉措、新作為,激發中科院各研究所和國科大創新活力,營造良好的雙創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