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灌籃》第3季最大特點之一便是增加女領隊元素,節目總導演彭翔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籃球賽場上發生的一切,其實在女領隊自己的領域也有過類似的成長經歷。乃萬高人氣但最終卡10遺憾,金子涵為了舞臺練到雙腿淤青依然堅持,這些都為還在迷茫中的球員們做出了示範,成功並不是付出了努力就必然會到達的,而是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用熱愛讓自己身上有光。
邀請嘉賓標準:
一定是有自己的價值觀輸出
除了「老面孔」王仕鵬,《灌籃3》另外3位教練為前國手朱芳雨、現國手郭艾倫、周琦。節目共吸引了18000名球員參與海選,最終102人成功入圍,其中包括區俊炫在內多位參選今年CBA選秀的好手。近兩年節目有非常多準職業運動員和國字號球員參與,並且很多CBA俱樂部願意讓他們的新生力量來節目中鍛鍊。彭翔表示,節目與不少優秀球員都保持了不錯的關係,今年的選秀狀元區俊炫就是之一,已經認識一年多的時間,但是去年第二季因為海外學業的問題沒有促成合作。同時,因為節目的錄製時間與CBA球隊的集訓時間衝突,節目前兩期過後,如區俊炫、焦恩格爾、程峰、王子麒這樣的CBA新秀都沒有辦法繼續參與這一季後續的錄製,這種遭遇一度讓節目的海搜導演崩潰。節目最終通過溝通各大CBA俱樂部球隊,同意他們在收隊集訓前來節目中參與第一個階段的海選錄製,不影響新賽季也可以來這裡好好鍛鍊。
《這就是灌籃》第3季劇照
《這就是灌籃》既邀請過周杰倫、白敬亭、李易峰等明星,韋德、林書豪、易建聯等有過NBA經歷的籃球運動員也留下過足跡。本季新加入的周琦和朱芳雨同樣話題十足,其中後者還是在退役之後,首次通過綜藝回到人們視線。對於邀請嘉賓的標準,彭翔表示,一定是有自己的價值觀輸出,比如周琦,剛經歷了世界盃的失利,頂著全民都在罵自己的壓力,來到節目中,表現出常人未曾見過的謙遜、專業。
新增女領隊角色:
豐富了競技體育的表達手法
前兩季中,無論是周杰倫、李易峰,還是韋德、尼克·楊,駐場明星全是男性,而第三季最大特點之一便是增加女性元素,陳昕葳、金子涵、乃萬和徐藝洋擔當領隊,四大領隊均為出道不久的女愛豆。對此,彭翔表示,女領隊的角色就像赤木晴子(動漫《灌籃高手》中人物),同時又是球隊黏合劑,她們的加入能讓隊員之間黏合得更快。
「女領隊以女性視角,看待比較硬核的競技體育,是豐富了競技體育的表達手法。」比如說她們看到更多的是教練的嚴厲,嚴厲到身在訓練場都不敢大聲喘氣,也看到教練用盡所有的辦法,也無法改變球隊命運的無助。同時也看到隊員渾身是傷,為了團隊的勝利忍耐、痛苦、遺憾與不甘,是源自競技體育原始的動力和個人價值的證明。所以,女領隊才會在隊伍不順的時候焦急和難過,在隊伍淘汰的時候痛哭。「女領隊在另一個方面傳遞著熱愛的能量,不同的舞臺同樣的夢想,能影響到身邊的一些人乃至更多觀眾是女領隊這個位置最大的初心。」
賽制變化偏競賽:
通過殘酷的賽制,逼出所有人的潛能
在《灌籃3》裡,賽制也有別於前兩季,推出模擬職業球隊管理的經營模式,成績不佳的球隊,教練、領隊將隨同球員一道出局。彭翔並不認為在設置上更加突出了「綜藝化」,而是增加了選手教練等的參與感和命運感。這一季的賽制偏向競賽賽制,為的就是通過這樣殘酷而真實的賽制,逼出所有人的潛能,「畢竟《灌籃》已經走到了第三季,如果沒有賽制上的升級,很容易讓觀眾產生疲倦,也容易讓教練和隊員一直處於舒適區。」
而這一季就是想鍛造強者更強,通過團隊鍛造出個人英雄,團隊和個人的價值都得到展現。而還原競技體育的生態環境,更能讓選手提前適應殘酷的競技體育,「在這裡,用實力說話,成功一定是某些選擇做對了,失敗也能讓大家明白,追逐夢想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在努力地做著正確的事,當你做好了與困難死磕的決定,還要有一群與你同行的兄弟,互相成就,互相參照,團隊的價值也因此更具魅力。所以,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遠,一群把事情做對的人,才有可能離夢想更近。」
如何文體平衡?
體育專業性是骨架,真人秀是皮肉和筋
《灌籃3》開播以來也引發了不少熱搜話題,比如「周琦為乃萬唱rap」、「鄧倫的沙發好空」、「郭艾倫問金子涵體脂」、「像極了和男友看籃球的我」等由明星帶來的話題獲得大量討論。對於明星帶來的熱度與體育專業性之間的關係,彭翔表示,體育綜藝跟正規的體育賽事的區別,就是在於除了體育賽事的專業性之外,還有相當大的綜藝空間,這其中可以承載很多真人秀設計,比賽之外發生的狀況和故事,引起熱度話題。「如果體育的專業性是骨架,那麼真人秀部分就是皮肉和筋,這兩部分只有互相影響才會出最佳效果。」
作為一檔體育綜藝節目,如果只強調展示專業性可能會流失掉一批觀眾,但過分追求娛樂性,讓競技元素淪為陪襯,又會難逃體育愛好者「討伐」,在彭翔看來,這個平衡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季兩季就能找到最佳答案的,體育本來就不是一個狹小的、獨佔的領域,而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對於國外的體育產業做的風生水起,國內的體育產業也正經歷著轉型,「首當其衝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大家覺得體育並不是一群少數運動天才獨舞的尖端科技,而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一種可以為之付出熱愛的選擇。
《灌籃3》劇照
綜藝讓體育破圈?
體育為綜藝開闢了新的視點
《灌籃》的播出,吸引到越來越多的球員從野球場走向聚光燈,從校園籃球走向職業賽場,從球迷變成受人追捧的球星。從第二季到第三季節目的報名人數翻了七倍。此外,諸多在社媒平臺擁有上萬粉絲的「籃球網紅」,都在介紹中備註了「灌籃參賽球員」的身份。歷來文體就不分家,在彭翔看來,體育圈近幾年靠綜藝破圈是走在了正確的路上,畢竟純綜藝節目類別的創新已經越來越難,拓展新的綜藝素材,開闢新的綜藝賽道是節目製作的必然之路,從另一個方面說,也不完全是綜藝成就體育的破圈,也可以理解為體育為綜藝開闢了新的視點,提供了新的創新源泉。
彭翔介紹,能夠參與到節目中來的每一位球員,除了都熱愛籃球外,都帶著不同的願景來參與節目,有些球員因為參加了節目社交媒體漲粉無數,比如頭盔哥參加節目前就已經成為籃球網紅圈的頂流,第二季節目播出後抖音又漲了幾十萬的粉絲。有些球員想要通過節目好好表現為未來CBA選秀加分,比如朱松瑋去年在節目中獲得了總決賽的MVP,通過節目被目前的經紀公司了解並籤約,如今在CBA賽場上表現極其出色。還有些球員自己獨立運營廠牌,通過節目讓更多的籃球愛好者參與線下的活動。「《灌籃》在潛移默化中為更多的籃球愛好者提供了多維度的從業可能性。」
新京報記者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