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網絡文學風生水起,除了被瘋狂地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刷爆各大播出平臺之外,起點、縱橫、晉江等老牌網文網站的用戶量也實現了年年突破。
還不止於此,網文的內銷轉出口業務也同樣開展地如火如荼,據17日剛剛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2019年國內向海外輸出網絡文學作品多達1萬餘部,玄幻修仙、言情、魔幻現實是最多的類型,其中最先出海颳起風浪的正是修仙網文。
修仙網文這波風浪有多猛呢?據說一位黑人小哥因為失戀而鬱鬱寡歡並染上了毒品,但當他某天在網上邂逅了一部翻譯成英文的中國修仙小說後,按照他自己的形容是「灰暗的人生瞬間被點亮了」,那段時間他同時追了15部中國修仙網文,並在半年後成功戒掉了毒癮。
像這樣沉迷中國修仙網文的歪果仁絕非個例,而是數量驚人!國外玄幻修仙愛好者的大本營網站Wuxiaworld,在2016年受眾就已經突破了100萬,用戶大多來自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以及菲律賓和印尼,到2019年的時候Wuxiaworld日均訪問達到了76萬。
要說為什麼愛上修仙?一位外國老哥的留言十分中肯:我們國家的小說主角,一般要恪守不殺人、不偷東西、大家都是好人等觀念,這些都已經是被說爛了的理念;但中國小說中的角色卻有著「你竟敢動我的人,正邪黑白與我何幹,總有一天我會打敗你,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氣質,這實在是太酷了。
這種氣質我們並不陌生,中國人儒家體系之外的道家世界,儒家講究入世做聖賢君子,道家講究出世做逍遙隱士,充分接納自我的多面性,追求規則之外的不規則,和道家有著複雜關聯的修仙小說便是將這种放飛發揮到了極致。
更讓老外著迷的還有那些神奇的詞語,比如Cultivation(修煉)、Qi Gathering(聚氣)、Golden Core Realm(金丹期)……不少愛好者還成立了大大小小的中國修仙網文學習小組,分享自己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的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雖然作為中國人,我們也常聽常說類似上面這些詞,但很少有人了解古人到底是怎麼修仙的?這裡有必要簡單科普一下。
修仙緣起春秋戰國時期以長生為目的的神仙思想,是古代的玄學五術(山、醫、命、卜、相)之一,其中山即指仙,修仙術主要有九種方式:養生,餌食、辟穀、築基、玄典、拳法、符咒、丹鼎,修秘。
1、養生,分天丹(主要指靜坐養氣)、人丹(房中術一類)、地丹(主要指藥物或膳食,通過吃食天地中有靈氣的食物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2、餌食,食療的一種,通過補藥,藥酒來增強體質;
3、辟穀,據說人體內有三屍蟲,是阻礙成仙的障礙,辟穀時,不吃或只吃特定食物就可以餓死三屍蟲,從而成仙;
4、築基,通過靜坐培養精氣神,類似養生法;
5、玄典,通過研讀老莊經典修習內心,體悟大道,從而延年益壽;
6、拳法,通過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通背拳等武功的練習,引導身體中的精氣循環,強身健體;
7、符咒,指燒紙符、佩戴平安符等,使人安心靜氣,脫離恐懼與擔憂;
8、丹鼎,通過修煉內丹(類似養生法)和食用外丹結合,內外兼修達到長生目的;
9、修秘,通過嚴苛的環境或神秘的理論對自身嚴格控制,比如瀑布下扎馬步,水中憋氣等,胡亂修煉的話容易有生命危險。
和現代人沉迷修仙小說不同的是,古人在修仙這件事上,從來沒覺得是虛的假的,而是全都當真了。
中國歷史上因為吃丹藥而升天的皇帝就不少,光唐代就有好幾位:唐憲宗服用丹藥中毒,曾數月不能上朝;唐穆宗因服食丹藥30歲中毒而死;唐武宗在服用丹藥後,毒熱難忍,喜怒無常,臨死前數十天不能說話;唐宣宗服用丹藥後,背上長出膿瘡……
其實,這些追求長生不死的秘術、放飛自我的修仙故事背後,是以道教為基礎的一套完整的充滿想像力的心靈安慰體系。
尤其在唐代,道教大興,已在前代吸收了佛教的輪迴觀、因果觀以及儒家的忠孝思想的道教,宗教形態、神話體系、信仰體系的邏輯都十分清晰完備,受到官方推崇和認可,皇帝還因為姓李,將道教主神老子李耳奉為祖先。到了元代的時候,統治者基本形成了儒家治理天下,宗教上「道教主生,佛教主死」的局面。
在民間更是開枝散葉,各門派的道士在吸收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後,為當地的人們提供著一整套神秘信仰與精神安慰的服務。這套體系經過上千年延續至今,成為武俠小說、修仙小說的精神內核,因為這套理念對現代人也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道教主生」這一點,可以說和現代人的追求十分契合,因為現代人的科學認知,我們對死後世界的嚮往逐漸減少,轉而尋求活在當世的意義,因為無論過了幾千年,人類面臨和遭受的各種壓力就從來沒有減輕過。於是和修仙小說一樣讓人沉迷的,還有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版逃離——真實版的道教修仙。
輕度的有為期一周的辟穀式修仙(不吃或只吃特定食物),重度的有90後修仙者一畢業就上了終南山,寧肯在山上長年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也「不想回家,不想上班。」
更有意思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修仙人,只要你愛熬夜!在如今在社交媒體上「熬夜」已經成了「修仙」的代稱,時常熬夜的人可通過晚睡的點數來完成一層層的修煉層級。
其實哪有人真的喜歡熬夜呢, 無非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已經被擠壓得可憐,「熬夜式修仙」像極了吞服五石散還眉飛色舞的古人,既是一種自嘲,也是一種寫照,這種一邊在深夜快樂著,一邊持續著不健康的生活,是對現代人生活最貼切的比喻。
無論是辟穀、上終南山還是熬大夜,通常都會被認為是一種逃避,在當下社會中,多少帶有一點貶義的意味,之所以會如此,最顯而易見的莫過於人們認為,只有認清了他所生存環境的真實面貌後,才能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來。
但在地理學家段義孚的《逃避主義》一書中寫道,「在現實面前,人類的軟弱一覽無餘,只得屈服並適應於環境的壓力,白日做夢、痴心妄想無濟於事。但是,據我所知,在所有生靈中,只有人類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選擇退卻,妄圖靠幻想、靠逃避解決問題,因此也就自然而然了產生了只有人類才可能擁有的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
撰文:觀復甦夠以
監製:觀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