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貓三狗四」這句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應該都是聽過的。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就是貓的懷孕時間為三個月,狗的懷孕時間為四個月。但是這句俗語是真的嗎?其實呢犬的懷孕時間為58~63天,貓的妊娠期為63~66天,並不是像俗話說的「貓三狗四」。那麼今天就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一下犬貓的妊娠期小知識。
犬貓受精後,受精卵開始分裂,作為蠕動收縮和輸卵管纖毛電流的殘餘,受精卵被推向子宮。在5~8天後受精卵到達犬貓的子宮,這時候的受精卵由桑葚胚形式的16-32個細胞組成。隨著細胞的進一步分裂和定向,桑葚胚被掏空形成囊胚,其壁變為兩層:內層(胚層)、外層(外胚層);還有一個腔稱為囊胚腔。胚胎外胚層的厚部分將形成胚胎結,剩下的外胚層被稱為滋養層(滋養層將會在胎盤的形成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後續作用)。
直到受精後第九天透明帶脫落(這通常被稱為「孵化」),受精卵在輸卵管內的不同時間移動似乎由輸卵管肌肉和纖毛的活動程度決定,從受精卵到達子宮到附著,受精卵在子宮腔內被推進或移動,受精卵在子宮腔內被稱為「子宮乳」的子宮腺體的外分泌所滋養。在多胎類動物中,胚泡分布在整個子宮內,以便有效地利用子宮空間,犬貓胚胎附著在子宮發生大約在受精後13-17天。
胎膜的形成,在胚泡「孵化」的前後,胚胎(隨後是胎兒)的膜發育,其中一些在胎盤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是:卵黃囊、羊膜、絨毛膜和尿囊。「孵化」後不久,胚盤的內胚層細胞,通常由胚盤的幾個細胞的切向分裂形成,圍繞外胚層和胚腔的內表面移動,形成卵黃囊。羊膜發育為外胚層和中胚層的包膜褶皺,最終融合併完全包圍胚盤、胚胎和胎兒。雖然羊膜參與了羊水的膜內吸收和溶質進入胎兒循環,但是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胎兒(包含羊水,讓胎兒在其中「漂浮」)。
大約在同一時間,中胚層和滋養層外層形成了脈絡膜。最後形成的胚胎和尿囊,它從胚胎腸靠近連接腸和卵黃囊的開口開始,發展為由中胚層包圍的內胚層的薄壁囊樣生長物。除胚胎周圍羊膜與絨毛膜接觸的區域外,尿囊發育非常迅速,穿過臍帶,外腔內呈新月形囊狀。覆蓋尿囊的中胚層與襯在絨毛膜上的中胚層融合形成尿囊膜(絨毛膜尿囊),這一結構參與了胎盤的形成。
直到妊娠20天,有一個絨毛卵磷脂胎盤,維管卵黃囊參與其中。即使在24天時,卵黃囊的長度也是胚胎的三倍;胚胎完全被無血管的羊膜包圍,羊膜中含有半透明的胎膜,通過卵黃管與卵黃囊接觸。從第20天開始,尿囊發育,到第22天,它的大小是卵黃囊的兩倍,並含有一個透明的黃色的卵黃囊,它完全包裹著羊膜,從而包裹著胚胎和胎兒。尿囊的中心部分與絨毛膜融合併與子宮內膜接觸,形成上皮幕狀帶狀胎盤。在狗身上,它完全包圍了胚胎,但在貓身上,它是不完整的。
關於犬
催乳素是主要的催乳激素,特別是在妊娠後期。雖然催乳素的濃度在懷孕和非懷孕的母狗的黃體期的前半部分都有所增加,但在懷孕和非懷孕的母狗的後半部分則有更大的增加。在分娩前1-2天,孕激素迅速下降,在此期間,妊娠期的逐漸升高以突然的激增結束。在懷孕20-30天母犬的周邊循環中檢測到鬆弛素,而在非懷孕母犬的生殖周期的所有階段都沒有發現鬆弛素。妊娠期母犬的血漿鬆弛素水平明顯較低,胚胎以及胎兒死亡的發生率較高。母犬的平均妊娠期通常為58~63天,但從首次交配到分娩的間隔時間可從56天到71天不等。然而,如果從排卵前LH高峰開始測量妊娠期長度,則在64天至66天之間非常穩定。以排卵前血漿黃體酮的增加作為最佳交配時間的指標,平均計算出110個妊娠期為61.4天。其實母犬的妊娠期長度受到犬種和產仔數(而非年齡和胎次)的影響。
母犬在懷孕期間腹部和皮下脂肪的沉積常常是明顯的。這是為了支持隨後哺乳的需要,因為它通常在哺乳期間再次丟失。妊娠子宮及其內容物在前5周內不會引起體重明顯增加。當有大量胎兒時,腹脹從第5周開始逐漸明顯,但在只有1 ~ 2個胎兒的妊娠期,特別是母狗較大或很胖時,腹脹可能不明顯。乳腺會發生特徵性變化。不幸的是,類似但不太明確的變化可能在假孕期間發生。這些變化在最初妊娠更容易識別。大約在第35天,母犬的乳頭會變得腫脹突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第45天左右,那時母犬的乳頭變得更大,更軟,更腫脹。而腺體的明顯肥大從第50天開始,一直發展到妊娠期。水狀分泌物一般可在分娩前2-3天由乳頭分泌,然而,乳汁分泌的開始與分娩是一致的。
腹部觸診到母犬懷孕的容易程度和準確性取決於以下因素:
母犬的體型大小:越小,越容易觸診到懷孕。子宮內胎兒的數量:數量越多越容易觸診到懷孕。
關於貓
貓與狗是不太相同的,因為就算母貓懷孕了,還是可能會繼續表現出良好的性行為,並接受交配,即使排卵已經發生,並有大量的孕激素產生。這顯然有利於超級繁殖力的發生,即在一胎中有多個父系的後代的存在。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母貓在懷孕期間還會出現發情的行為,這樣的情況下,母貓還是會進行交配,這可能會導致超胎(胎兒數量增加),所以在發情期,自由生活的母貓可能與多個公貓交配,因此超級繁殖力很常見。母貓在懷孕的3-4周時,乳頭會充血,這是一種黃體酮依賴的現象,也可見於母貓假孕。鬆弛素在母貓懷孕期間由胎盤產生,被認為是通過抑制子宮活動來維持它,它出現在母貓妊娠的第3周,在分娩前濃度會下降。泌乳素被認為是妊娠最後三分之一階段的促黃體激素,隨著斷奶的進行,泌乳素的濃度會下降。
母貓的平均妊娠期為63-66天,但是實際情況一般是在59 - 70天之間變化。小於59天的妊娠期出生的小貓一般生存能力十分弱小。母貓的排卵也不一定發生在首次交配之後,這一事實可能部分解釋了母貓妊娠期長度巨大變化的原因。非純種貓的產仔數一般為4隻,範圍為2~7隻,但不同純種貓的產仔數存在差異,東方品種傾向於有更大的窩,有時會超過10隻小貓,而血統優良的長毛貓系列傾向於有更小的窩,通常只有2~3隻小貓。在於貓,單胎分娩是不尋常的,這可能反映了由於胎兒胎盤內分泌對維持妊娠的供應不足而導致的胎兒吸收不足。
母貓在通過腹部觸診進行妊娠診斷方面表現得特別好。母貓的懷孕最早在交配後13天可以被確認,但在這個階段,觸診的概念可能與腸道內的糞便相混淆。數周后,母貓通常會有明顯的腹部增大。這時候也可以進行B超測量來準確的預測貓的分娩時間,當然這也會存在1~3天的誤差,最早在母貓交配後的第十天可在B超下見到孕囊,從第18天起可以在B超下見到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