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鳳凰,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儘管是旅遊淡季,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隨處可見;從清晨到黃昏,城牆內外、沱江兩岸、大街小巷,遊客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盡情享受古城的獨特魅力。
鳳凰古城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是湘西旅遊龍頭、湖南旅遊窗口、中國旅遊名片、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疫情之後,鳳凰旅遊怎麼做?
為了讓旅遊市場儘快復甦,鳳凰縣推進古城提質改造,將景區「閉園期」轉換為提質升級的「黃金期」,打出旅遊優惠政策「組合拳」。古老的城牆、巍峨的南華山、獨特的吊角樓,讓鳳凰成為一幅山與樓、水與橋、城與水的五彩斑斕、濃墨重彩的油畫;夜鳳凰,則展現給八方遊客一種驚豔之美、似真似幻的「醉美」。走在鳳凰古城內,古色古香的景致,讓人倍感鄉愁如絲,留戀忘返;而分布在古城內、一個個留名青史者——熊希齡、沈從文、陳寶珍、黃永玉等的故居,除讓人肅然起敬外,更讓人感受到了湘西歷史與文化的厚重與神秘。
8至10月,鳳凰古城接待遊客793.61萬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38.31%;特別是進入11月的晴好天氣後,日均接待遊客超過2萬,同比增長52%。
實在可喜可賀!
鳳凰縣在突出古城核心產品的同時,還充分挖掘鄉村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旅遊扶貧產業項目,將文化旅遊產業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聯結。
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是鄉村振興的典範,是紅色旅遊目的地,其村內的飛水谷景區,讓村民們的水果產業,搭上了旅遊的快車,村民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
竹山村是鳳凰縣麻衝鄉一個純苗族聚居的深度貧困村,但4個自然寨,猶如4顆明珠一樣,鑲嵌在翠綠的山坡上。隨著「竹山鄉居」民宿的成功開發與營銷,竹山迅速成為湘西州內外聞名的鄉村遊「網紅打卡地」。每逢節假日,「竹山鄉居」鄉村民宿一房難求。3月8日復產開業至11月17日,竹山共接待遊客17萬人次,營業額達1392萬元。
山江鎮老家寨村歷史文化燦爛,民族風俗濃鬱,自然風光秀美,是「中國傳統村落」。該村在著力保護傳統村落的同時,在保護中開發利用民俗文化,「鳳棲山居」民宿建設的完成,實現了「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全產業鏈的完美對接,提升旅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讓群眾從產業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山江鎮的苗族博物館與苗人谷,將民族歷史文化與自然山水風光堪稱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持續「高熱」發展。
廖家橋鎮拉毫村又稱拉毫營盤,是「中國傳統村落」、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依山而建設的民居,全部採用當地產的頁巖壘砌而成,村與南長城融為一體,極富特色。
作為鳳凰的一張新名片,鳳凰中華大熊貓苑自7月1日正式開園以來,一直受到廣大遊客的喜愛,除了有可愛的大熊貓,還引進了小熊貓、綠孔雀、羊駝、鸚鵡、錦鯉等伴生動物,建成熊貓餐廳、咖啡館、湖面浮橋長廊、濱水棧道、兒童無動力遊樂園、滑索等旅遊休閒項目,旅遊業態不斷豐富,遊客絡繹不絕。截至10月底,共計接待國內外遊客近8萬人,實現收入690.2萬元。鳳凰中華大熊貓苑的組建,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幫助周邊村民就近就業,大大提升了周邊村民的幸福指數。
鳳凰縣近年來立足資源優勢,把旅遊作為主導產業,推動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鳳凰縣在迎接高鐵、航空時代的到來之際,緊抓機遇,奮力贏取旅遊大提質、大發展的主動權。在距離鳳凰古城不遠處,張吉懷高鐵鳳凰隧道口、磁懸浮項目工地上,施工機器出發的轟鳴聲,似工作的交響曲,工人們則伴隨著歡快的曲子,幹得正歡。2021年,鳳凰即將迎來高鐵和磁懸浮時代。
磁浮項目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項目,它有利於拓展和提升鳳凰縣的文化旅遊新業態、新模式、新體驗,促進鳳凰縣「山、水、城、人、文」和磁浮交通旅遊的融合發展,進而打造集「磁浮交通+文化展演+旅遊休閒+科技體驗+康養禪修+研學科」六位一體的精品旅遊線路,為「大鳳凰、夜鳳凰、金鳳凰」,插上高科技的翅膀,讓「神秘湘西·天下鳳凰」旅遊品牌傳得更快、傳得更遠。
來源:紅網
作者:
編輯:楊姝
本文連結:https://xx.rednet.cn/content/2020/11/19/8594701.html
【來源:紅網湘西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