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安心出行與健康碼使用 馬會聯電訊商派智慧型電話給有需要人士

2021-12-18 香港薈

從本周四(9日)起,市民進入包括食肆在內的,所有受第599F章條例規管的表列處所,均需強制使用「安心出行」,「香港健康碼」亦準備在本周五(10日)正式上線。

然而,香港仍有不少人士,特別是弱勢群體和基層人士並不熟悉使用智慧型電話,甚至沒有智慧型電話。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必須使用智慧型電話才能實現的措施,將會給他們帶來不便。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上周曾指,明白到有部分人士可能會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又或在操作上會遇到困難,政府會動員各方面的力量,致力協助在使用智慧型手機面對數碼鴻溝的人士。

他提到,政府跨部門會動員力量走進社區,透過外展隊在全港18區屋邨、街站、港鐵站等地點,協助有需要的市民辦理申請「港康碼」相關手續。政府亦會向申請「安心出行」二維碼的表列處所派發凸字膠套,讓視障朋友可透過點字識別得知二維碼位置,以方便他們使用「安心出行」。

另外,根據政府統計處4月15日最新發布的《資訊科技使用情況和普及程度》顯示,2020年仍有約50萬10歲或以上港人沒有智慧型手機。薛永恆強調,政府正主動接觸電訊業界、慈善機構研究向有需要人士送贈手機及數據卡。

據悉,賽馬會將負責有關贈送的統籌工作,並開始聯絡各大電訊商討論送贈手機及數據卡,暫時獲至少四間電訊商正面支持,初步構思之後會交由非政府組織協助登記及派發,最快本周中後期有更多消息出臺。

消息指,馬會日前已開始聯絡多間供應商,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出資,四大電訊商或採「半賣半送」形式,以成本價或批發價出售手機及數據卡,再由非政府機構登記、審批及派發給有需要人士。

不過,由於需時商討送贈形式、手機型號和數量等細節,有關方面現時未有具體送贈計畫時間表。

實際上,之前因為疫情而有不少學校改為網上授課,香港賽馬會就已曾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出「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在得到電訊商支持下向基層中小學生提供免費流動數據頻寬,亦有向居住於劏房、舊樓及偏遠地區的家庭提供流動數據卡,因此馬會與電訊商及非政府機構有一定默契。

有知情人士估計,各持份者本周才開始商討,過程中需要待電訊商統籌及收集電話,亦未制定如何派發、應向甚麼有需要人士派發等細節,派發後又需有一連串教育宣傳,因此認為肯定未能於本周四,處所強制使用「安心出行」前開展送贈計畫,甚至有機會在一個月後才可落實。

知情人士又強調,今次送贈電話計畫並非只為使用「安心出行」及「通關」,而是希望長遠地幫助有需要人士學習使用智慧型電話與各種社交應用程式,有助與社會「接軌」。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網、香港01、星島日報

相關焦點

  • 【安琪國際】香港健康碼須實名及上載安心出行紀錄|12月10日上午9時網上申請
    創新及科技局長薛永恆今午(2日)公布香港健康碼(港康碼)詳情,港康碼將於12月10日上午9時作網上申請,採實名制及須自行申報居住地址和上載安心出行的出行紀錄
  • "港康碼"來了,耶誕節前能通關嗎?
    被問到兩地可否在聖誕節前後"通關",薛永恆回應稱,正與內地部門商討,現時未有確實"通關"時間。他說,因應防疫抗疫工作,市民需要用好「港康碼」、「粵康碼」,而內地使用的"健康碼"系統,過程中亦必須使用智慧型手機。如果市民沒有智慧型手機,則無法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就不能申請"港康碼"。
  • 港版健康碼配合安心出行使用 料可自行決定,非強制上載行蹤
    ,並會與安心出行「對接」。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估計,政府會更新安心出行程式,讓需要北上的市民自行上載行蹤,連同健康申報表、針卡記錄,以及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報告,「打包」成香港健康碼的所需元素;又料安心出行毋需實名制,以免降低使用率。
  • 「港康碼」下周五開放申請「安心出行」同步更新
    港人熱切期待恢復與內地免檢疫通關,與親友團聚,而首要是必須持有可與內地健康碼對接的「港康碼」。香港特區政府2日下午公布「港康碼」的詳情,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表示,「港康碼」下周五(12月10日)開放申請,屆時「安心出行」將同步更新至3.0版本。
  • 香 港 健 康 碼 來 了!
    香港居民需要提供姓名、電話號碼、香港身份證及住址證明。非香港居民需要提供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明文件資料;同時,申請人將收到政府確認信件,持信件去指定郵局做身份核實和住址證明核實。「港康碼」申請成功後需要做什麼?「港康碼」申請成功後,需連接「安心出行」上傳出行記錄,並以顏色判定感染風險。
  • 香港健康碼12月10日起開放網上申請註冊,同步更新安心出行
    創新及科技局與政府資訊總監辦公室推出港康碼,以確認是否有風險人士,是否去過有風險地點。「港康碼」將於12月10日早上9時開放申請,「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亦會同步升級3.0版本,當局稍後開通將「港康碼」轉換成「粵康碼」及「澳康碼」功能。
  • 香港健康碼|無住址證明仍可申請 薛永恆:沒打算以八達通代安心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指,市民可用電費單或水費單等作住址證明,但若未能提供相關證明的市民,當局會寄信到住址,信內會有開戶密碼供其開戶。另外,申請「港康碼」的市民須上載「安心出行」紀錄。雖然行動應用程式已推行一段時間,但對長者或視障人士而言仍造成不便,曾有團體倡以八達通代替。
  • 黃店煽犯法 教唆避掃碼
    根據規定,今天起食肆若要恢復晚市堂食,以及每檯最多坐4人,就必須要求食客強制使用「安心出行」,如有特殊情況,例如長者無智慧型手機、手機無電或故障,餐廳亦可選擇登記有關人士的姓名、聯絡電話及到訪處所的日期及時間,並保留記錄31天。
  • 通關在即,港康碼(9日)起申請!三類人優先,須打針!更多詳情...
    「港康碼」分為紅碼、黃碼及綠碼三種,確診者、疑似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家居接觸者、確診康復但出院未滿14天的人士、正接受強制檢疫人士,以及申報過去14天曾帶有病徵的人士會獲發紅碼;過去21天曾到訪或居於高風險地點(包括申報住址及「安心出行」上傳的出行紀錄),或抵港後未滿21天的入境人士,包括已完成強制檢疫或獲豁免強制檢疫的入境人士(經「回港易」或「來港易」從內地或澳門入境除外)會獲發黃碼;
  • 【容易申請】六步驟申請「港康碼」 下載「安心」轉碼通關
    然而,更新版「安心出行」仍非實名制,亦容許市民同時以多部手機使用「安心出行」,恐被人利用此漏洞隱瞞出行記錄,以「騙取」綠碼。有專家認為,此漏洞削弱個案追蹤效果,建議特區政府對虛報或漏報行為刑事追究。唯綠碼可申轉「粵康碼」「澳康碼」「港康碼」與內地及澳門的健康碼運作基本一致,將分為3種顏色,分別是紅、黃及綠:紅碼代表確診者、疑似確診者等;黃碼代表過去21天到過或住在高風險地點,以及抵港未滿21天的豁免檢疫人士(經「來港易」、「回港易」從內地及澳門入境者除外);綠碼是健康人士,合資格申請轉換至「粵康碼」或者「澳康碼」。
  • 有「碼」就能北上?通關名額怎麼分,這是個問題
    有港人的姑婆近日在內地去世,但由於他並非直系親屬,相信難以獲得配額,對此感到十分無奈,只能希望香港與內地早日落實恢復正常通關。有政界人士及基層團體則認為,特區政府應在這三類以外顧及跨境家庭團聚的需要,直言跨境家庭大多逾兩年沒有見到家人,「唔通等到死先畀佢返去?」港康碼系統昨日上午9時開通。
  • 「安心出行」首度強制使用 「通關碼」快將推出試用版?
    據悉,港府方面將向內地提出以「安心出行」連接至「通關碼」,作為追蹤用家在香港出行的方法。而「通關碼」將很快推出試用版,以改良為目標小範圍試用,當中技術人員會測試實名登記,以及「綠碼」、「黃碼」、「紅碼」的可行性。實際上,政府去年11月推出「安心出行」app為及時追蹤疫情,至今已經近一年。不過,「安心出行」至今卻仍未能好好發揮作用。
  • 近期香港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與內地「通關」以及「港版健康碼」!
    會否使用「健康碼」或「港康碼」,令中央更加放心,有利於我們爭取全面通關現時「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並無追蹤功能,政府可否改良、加裝追蹤功能,與同內地健康碼接軌,創造通關條件。歡迎政府今日起全面恢復「回港易」計劃,相信可方便粵港澳居民三地居民公幹和探親等,但認為政府一定要盡快推出健康碼,讓市民熟習使用。有關措施並非新事項,政府自去年年中已表示完成研發,但至今仍未能推行,香港需要一個機制,讓香港健康碼能夠與內地和澳門的健康碼互通,為日後商討通關做好準備。
  • 有了它輕鬆「通關」
    至於程式會否設追蹤功能,薛永恆於去年8月曾表示,港康碼只記載出入境所需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證件號碼和聯絡電話;醫療檢測機構名稱和有效核酸檢測結果,作入境健康申報用途。不過,隨著兩地長時間未放寬通關安排,不少防疫專家及政界人士都認為,港康碼須有追蹤功能,在防疫措施上盡量與內地看齊,才能讓內地方面放心與香港放寬通關。
  • 【工聯抗疫連線】急市民所急 工聯會助百餘港人寄藥返內地
    工聯會發揮內地中心的服務優勢,急市民所急,在今日(27日)首次開展郵寄藥物行動,收集150多名港人提交藥物,希望能盡快郵寄送到市民手上,以紓緩滯留內地港人缺藥的燃眉之急,並計劃未來日子會每週2次為有需要的市民寄藥,市民可致電熱線電話(36525833)預約。
  • 不測溫、不掃碼兼誤導食客 黑心黃店真害人
    黑心「黃店」操弄政治,想方設法避用「安心出行」,甚至誤導食客,拿700萬港人健康做籌碼。
  • 「港康碼」通關 或須記錄在港短期行蹤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特區政府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恢復正常通關安排,追蹤活動軌跡是其中重要一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指,港人若要進入內地就需要自願向「港康碼」提供到內地前14天或21天的香港行蹤,而進入內地時需要使用「粵康碼」,又強調內地並沒有系統追蹤港人在本港的行蹤。
  • 「普檢」=「健康碼」=「監控碼」?
    不過,攬炒派完全不顧全港巿民健康的福祉,不但以DNA樣本可能「送中」及採樣安排可能造成傳播等原因抹黑計劃,甚至有攬炒派區議員表明反對政府使用社區中心採集樣本。有專家直言有關論據全部難以成立,呼籲市民積極參與檢測,有立法會議員更炮轟攬炒無理抹黑,將政治目的凌駕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