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 瘧疾:寄生蟲傳播的無國界傳染病

2021-01-09 澎湃新聞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 瘧疾:寄生蟲傳播的無國界傳染病

2020-11-09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卷首語

貝爾納「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理論提到:科技的好奇心首先是要對生產力有用,而與之相聯繫的危險總是被推後考慮或者完全不考慮,風險是人類活動和疏忽的反映,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表現。從國際社會整體發展規律來看,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這個區間,是該國公共安全事件的高發期[1]。按照這一規律,中國已經進入風險社會,如何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而在人類歷史上經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又以傳染病發生次數最多,危害最大。從天花、西班牙流感、SARS、甲型H1N1 流感(豬流感)、H7N9 流感(禽流感),MERS(中東呼吸窘迫症候群),2003年非典、乃至最近發生的新冠病毒突發疫情,可以說人類社會歷史從某種角度而言是一部傳染病鬥爭史。

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20年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於傳染病規律認識的缺失,使得公眾在疫情初期產生恐慌心理,並讓謠言獲得生長的土壤。所以在疫情預防階段、預警應對階段、擴散應對階段、疫情緩和平息階段以及總結反思階段,為公眾還原傳染病的科學真相,梳理重大傳染病的有關知識,提升公眾健康應急科普技能,補全這門有關生命教育的公共衛生必修課亟需而必要。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還原傳染病的真相》系列跳出新冠肺炎單一傳染病的介紹,著眼「傳染病與人類社會」的這一宏觀視角,從人類歷史上的傳染病流行實例切入,憑藉公共衛生領域權威專家集群,向您展現有關傳染病的全貌和思考。

注:[1] 烏爾裡希·貝克著.何博聞譯.風險社會[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瘧疾:寄生蟲傳播的無國界傳染病

瘧疾是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通常經蚊蟲、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病蟲患者的血液而進行傳播。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紀的時候,古羅馬的一些文藝作品中就對瘧疾進行了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在中國現存最早的一些中醫古籍包括《黃帝內經》,就對瘧疾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在古代人們對瘧疾疾病基本上是束手無策,甚至將其稱之為「神降於人類的一種災難」,將這種傳染性和致死性極高的疾病稱之為「疾病之王」。

瘧疾屬於傳染性疾病,瘧疾患者和攜帶瘧原蟲者為傳染源,瘧疾的傳播媒介為雌性按蚊,經過叮咬人體而傳播。在感染的初期,瘧原蟲從首先侵入人體的肝臟進行發育和繁殖,在這個過程中症狀其實不是很明顯,所以說一般病人不會有任何反應,但是在1~2周以後,隨著瘧原蟲侵入到人體的紅細胞系統,造成大量的紅細胞的死亡,這時候就會發病,在發病過程中,它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反覆性間歇性的寒顫、高熱甚至出汗,然後進而疾病的緩解,周而反覆的一個過程,最後瘧原蟲在人體的肝細胞內發育,造成大量紅細胞的破壞,進而產生病人反覆性的高熱寒戰,造成不同程度病人的貧血和脾臟的增大。

在世界其他國家的地區,瘧疾的發病率呈地區性流行,其中以熱帶及亞熱帶國家的發病率為主,全世界約有一半人口處於罹患瘧疾的風險之中,東南亞、南美洲都是災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更是重中之重,全球80%~90%的病例發生在該地區。

2010年中國政府制定並發布了《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國通過1-3-7規範的重點防護措施,實施病例報告,完成個案調查與疫點處理。簡單來說,第1天,也就是在24小時內,由醫療衛生機構對病例或者是疑似病例進行直接的上報,在第3天的時候,要完成對上報的病例進行複診,確認它是不是一種瘧疾,然後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確認是不是有感染性,同時確定它是本地病例還是輸入性的病例,在第7天,需要完成對疫點的流行病學調查,確認其傳染性有多高,然後對疫點進行相關措施的一些處理。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青蒿素聯合療法是目前治療瘧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儘管世界上在徹底消除瘧疾中,面臨諸多困難,但也時逢各種良好機遇,需要各國人民聯合起來,科學應對挑戰,並加快技術創新和突破,不輕易忽視消除階段亟需的關鍵技術的研究。

版面 | 張舒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鼠疫:困擾人類幾個世紀的黑死病之謎 |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鼠疫:困擾人類幾個世紀的黑死病之謎 |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2020-11-05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傳染病分為哪幾類?
    說到傳染病,大家都是比較恐懼的!什麼是傳染病?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具體是怎樣的呢?小編下文為大家介紹!
  • 消除瘧疾,也需防止再傳播
    隨後,醫院對患者進行血塗片的顯微鏡檢查,經過對血片覆核後,確診為比較兇險的惡性瘧疾,幸好及時發現。他進行了針對性治療後,羅先生的體溫很快降了下來,病情得到控制,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確定為輸入性瘧疾病例。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國外輸入型病例增加,成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
  • 新法有望用於預測傳染病疫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介紹說,許多傳染病都屬於人畜共患類型,其中包括伊波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還包括裂谷熱以及拉沙熱等。拉沙熱是常見於西非的一種傳染病,由拉沙病毒引起,當地的嚙齒類動物攜帶這種病毒,接觸受其排洩物汙染的食物或物品會被傳染,拉沙病毒感染者的體液也可以傳播病毒。
  • 傳染病也有貧富差距嗎?
    其實在新冠疫情之外,脊髓灰質炎、伊波拉病毒與瘧疾,也是籠罩著貧困人民的一層陰影。以這幾個為例,讓我們回溯一下醫學上曾經做出的努力。 脊髓灰質炎和口服疫苗 其實在二十世紀,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不同的方法,對貧困地區的傳染病作出針對性的防控方案。
  • 傳染病與美國印第安人的命運
    16世紀之前,印第安人中主要的傳染病是梅毒,16世紀之後,天花、黑死病、水痘、霍亂、白喉、瘧疾、麻疹、猩紅熱、傷寒、肺結核以及百日咳等傳染病開始在美洲大地肆虐,印第安人亦未能倖免,其中影響最大的傳染病是天花。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在種痘技術發明之前,天花無藥可治,死亡或康復取決於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 聽聽這位傳染病專家怎麼說
    第三是天氣的變化,由於氣候的變化(變暖),蚊、蜱叮咬帶來的人畜共患媒介的疾病增多,比如西尼羅河疾病就是由蚊子傳播的,從熱帶正進一步傳播到亞熱帶。第四是人口和貿易的變化,交通的便利使得一個疾病能迅速在全球傳播。如果在某一局部傳播的疾病擴大到跨洲傳播或者全球傳播,這個我們也稱為新發傳染病。
  • 史上最可怕的十大傳染病事件
    史上最可怕的十大傳染病事件許多人看過美劇《行屍走肉》的恐怖畫面,看完後都心有餘悸,心裡默默念到:「這只是電視劇。」事實真的如此嗎? Too young too simple!瘟疫雅典大瘟疫這場瘟疫是人類歷史上記載較詳盡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導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
  • 丁學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傳染病肆虐與徵服
    你看看,1萬年以來,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幾次大的傳染病流行,基本上都是從動物身上傳到人身上來的。到了農耕文明,人跟動物老是生活在一起,而又沒有現代社會才有的那種高水平的公共衛生系統,人畜朝夕廝守,二者的糞便堆積在居住地周圍,這就使得那些細菌寄生蟲之類,得到非常肥沃的營養。科學研究表明,正是那些農耕文明延續得最久的地區,最容易成為孳生新的傳染病的發源地。
  • |流感|傳染病|新冠肺炎|-健康界
    >en-:reside within people (內源的)Persistent presence of a disease 持續存在的一種疾病adj/n 地方性流行病, 地方病/風土病可以指傳染病及非傳染病
  • 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愛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 盤點:人類歷史上最駭人的6大傳染病,第一名已經被完全消滅
    但站在這個時間點回顧歷史,有個東西所有人都聞之色變,那就是傳染病。  有些傳染病不僅讓人死亡,更讓人死得「面目可憎」,即使是宗教信徒,也要懷疑這是不是上天的詛咒。  鼠疫的傳播途徑是藉助鼠蚤叮咬將病菌從老鼠傳給人類,進而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疾病,也能夠通過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感染鼠疫後如果不經過治療,病死率高達50%-70%。  後來研究發現鼠疫的病原體是一種細菌,被稱為耶爾森桿菌,也就是鼠疫桿菌。
  • 世界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人類是在重大災病面前向前發展的,歷史上許多重大傳染病的發生都導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它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死亡人數。讓我們看一看人類歷史上的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 不是新冠肺炎,而是另一種急性傳染病
    然而先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於是,醫院又對患者開展血塗片查找瘧原蟲,經過疾控中心對血片覆核後確診為比較兇險的惡性瘧疾,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確定為輸入性瘧疾病例。找到了病因,針對性治療,羅先生的體溫很快降了下來,病情得到了控制。什麼是瘧疾?
  • 歷史上那些被傳染病影響的西方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
    作者丨黃宗權不少當代學者對傳染病如何影響人類歷史的進程有研究。比如,認為1348年在歐洲暴發的黑死病,是東羅馬帝國崩潰的深層原因。如果說傳染病影響政治進程是間接的,那麼對文學藝術的影響看起來更為直接。薄伽丘的名著《十日談》誕生於14世紀瘟疫流行期間,藉助抨擊教會完成了早期的人文主義啟蒙。音樂當然沒法像文學那樣講故事,但傳染病也影響了許多音樂作品的創作。對音樂歷史的另一個影響是,傳染病讓許多作曲家英年早逝,常常讓後人感嘆,如果他們活得更久一點,音樂史也許就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了。
  • 二〇世紀五十年代的中醫藥與傳染病治療
    國家保護中醫、發展中醫藥的政策,為中醫參與傳染病的治療提供了重要保障。歷史證明,在當時廣大農村和城市近一半人口都由中醫提供醫療服務的特定時代背景下,中醫和中醫藥在治療傳染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傳統溫病學說基礎上的辨證施治。我國中醫治療傳染病的歷史悠久,相關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被稱為溫病學(「瘟病學」)。
  • 內蒙古發布最新傳染病疫情報告
    2020 年 11 月,全區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 6285 例,較上月上升 16.69%,較去年同期下降31.06%;報告死亡病例 10 例,較上月上升 233.3%,較去年同期上升 25%。無甲類傳染病報告;乙類傳染病報告 5230 例,病種有愛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出血熱、狂犬病、痢疾、肺結核、傷寒+副傷寒、猩紅熱、布病、淋病、梅毒、瘧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報告丙類傳染病 1055 例,病種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包蟲病、其它感染性腹瀉病和手足口病。
  • 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制度
    一、各專業組在檢驗中,發現法定報告的傳染病病人應按《防治法》規定的各種病種的疑似或陽性病人的化驗單,備註上 「疫情報告」字樣提醒醫生、護士的注意。同時要專冊記錄,做到有據可查。二、每季度由院傳染病管理小組人員,對各有關科室進行疫情漏報檢查。
  • 忽冷忽熱「打擺子」 科學認識「瘧疾」的真面目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瘧疾」的有關知識吧。1.瘧疾是如何傳播的? 瘧疾是一種多發於夏秋季節的蟲媒傳染病,主要傳播途徑是蚊蟲叮咬皮膚,極少數病例可因輸入帶瘧原蟲的血液而發病。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分別是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瘧疾患者和帶瘧原蟲者是瘧疾的傳染源,傳播媒介為按蚊。
  • 福建發布最新傳染病疫情!這些病長汀人要注意!
    本月除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炭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血吸蟲病、人感染H7N9流感無發病報告外,其餘均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