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寶,生意界最懂足球,足球界最會做生意。
1978年,34歲的徐根寶執教山西隊。這年的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徐根寶這40年的職業生涯所走出的每一步,都踩準了時代前進的步點。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足球依然生存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1992年徐根寶率領國奧在吉隆坡遭遇「黑色九分鐘」無緣奧運,體委下定決心進行足球改革。
那一年鄧小平在上海過春節,提出「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之後上海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一片大型建築工地,似乎每條道路都在施工,很多高架橋都在拔地而起。過來人說,每隔一陣子,單位或者學校就會貼出通知,告知大家某天某時高架要打樁,勿要慌亂,不是地震。
執教生涯
1993年申花成為了全國第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其他地方隨即也都先後成立職業俱樂部。這一年上海第一條地鐵正式投入運營。1994年,上海第一家麥當勞正式進駐光明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嶄新的,或者說一切在此時已經展現出了破舊立新的決心。
申花的職業化之初沒有任何可以效仿的對象,徐根寶此前執掌過國字號球隊和體工隊,但他並沒有帶職業球隊的經驗,從籤訂球員合同、制定工資單到抓球隊紀律各個方面,申花全靠邊行邊摸索,最終完成了從體工隊到職業隊的轉型。
(上圖為申花參加甲A聯賽第一場,首發名單是庫茨、吳承瑛、吳兵、毛毅軍、武明、陳偉、範志毅、劉軍、程海峰、瓦洛佳、莎莎,推測時間應該是1994年)
但在中國足球職業化初年,申花的成績並不好。1994年的甲A聯賽申花拿到了季軍,最後一輪比賽延邊隊的點球沒進,這個點球進了申花就是第五。1995賽季前,鬱知非瞞著徐根寶搞了個「民意測試」,最後的結果是徐根寶「不合格」。
當時黃浦區的副區長、鬱知非、徐根寶開了個會,這個會議最終決定申花繼續聘用徐根寶,徐根寶公開表示:「完不成前三,炒自己魷魚」。那個時候上海市領導常說的一句話是:「足球的地位要和上海的地位相對稱。上海是一流城市,足球也必須是一流的」。
1995年由上海市足協、上海有線電視臺和徐根寶個人三方出資組建「02俱樂部」,因為長期目標是為2002年韓日世界盃培養足球人才,從而取名為「上海02足球俱樂部」,俱樂部歷史上著名的球員有杜威、于濤、孫吉、孫祥,正是因為有了這次嘗試,也使得徐根寶後來得以堅定破釜沉舟在崇明「十年磨一劍」的決心。
後來徐根寶1997年南下松日,1998年北上大連,再到2000年在上海中遠的盛邀下復出,徐根寶的身價從來沒有下過七位數,最多時被傳說為&34;,即年薪365萬。
也是2000這一年,徐根寶創辦根寶足球基地。
崇明根寶足球基地
2002年「02俱樂部」被上海申花收編,這一年徐根寶因為戰績不佳從上海申花下課,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根寶訓練基地培養年輕球員。
徐根寶1999年在萬達隊辭職之後的一年半時間裡,著書《風雨六載》在各大書店都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位。又為力波啤酒做了一個廣告,入帳200萬元。和友人合作推出的根寶網站也被評為點擊率極高的熱門網站,把自己在網站的部分股權轉讓,又是七位數的盈利。
「我六年來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夢想而進行的準備。」徐根寶這個畢生的夢想就是是創建一個能為中國足球培養出真正世界級球星的一流水準的基地。
根寶訓練基地啟動資金1000萬元,徐根寶佔700萬元。出書、網站、廣告這三筆收入加上以前幾年當教練時的積蓄全部投了進去。徐根寶又向當地的信用社貸款了1500萬元,他明白自己將要面對基地連年虧損的處境。
根寶基地元老:左起王仲春、章冠興、楊禮敏、徐根寶、王鋼、徐祖寶、王春泉
徐根寶回憶起貸款2300萬興建崇明足球基地的事情時說:「我3000多萬蓋了基地以後,徐澤憲就問我了,『你根寶這個3000多萬,什麼時候出回報啊?』我說『我不知道,我十年磨一劍呀。』他聽了很驚訝,『我們在商業上,一年到一年半沒回報,我們是不投的。』但我當時根本沒考慮回報,就這樣一年年地幹了。」
「在我們這個基地裡受訓的100多名小隊員,都是我出錢組織比賽,從中親自挑選出來的,他們只需一個月交600塊錢生活費,其它就什麼都不用管,基地給他們全部包了。這樣算下來,在每一個隊員身上,我們一年要貼1.5萬元到2萬元。再加上教練、工作人員的工資,以及場館、場地的維修管理費用,這個基地每年要虧250萬到300萬元。」
「最嚴重是2003年『非典』,基本空關著的。到年底稍微好一點,但全年財務報表一看,帳目是負的。還有季節性問題,到了2月份生意一直不好,少的時候只有十來萬。本來我們努力的方向,一年要做800萬到1000萬的營業額,那才可以養隊了,現在是連利息都還不起,而且還要支付賓館工作人員的薪資。」
後來被基地每個月生活費迫調高到一個月800元,另外還要還利息,錢哪兒來?只好靠運營賓館。足壇名教頭成了賓館大掌柜,「賓館開張第一天,餐廳看看幾十個人在忙,做個湯要40分鐘上來,人是一堆,都沒經驗。第一個月只做了7萬元營業額……」
無奈,徐根寶放下身價,「那年頭,陪吃飯、陪聊天,最後還要陪著拍照合影,他們都叫我『三陪老闆』。還有賣書、賣郵票,賣100元一隻的足球,當然是要有我籤名的,我是有籤必應......」
但那時候的徐根寶並不在意這些,他始終堅信的是:「以後我們這裡培養出來的球員,可以組成俱樂部隊參加甲級聯賽,他們中的尖子,會成為中國國奧隊、國家隊衝擊奧運會、世界盃的中堅力量。而這樣一個良性循環轉起來之後,基地的經營、俱樂部的經營都會越來越好,所以我說要塑造中國的曼聯,這絕不是空話。」
糟糕的財政情況一直延續到2005年底,當時因為負債的壓力太大,徐根寶再度動了出山的心,甚至和一些球隊聯絡到細節問題。一位長期關心他了解他的老領導拍板:「你也別東拉西拉了,找一家合適的公司,合作搞俱樂部吧。」這一決定讓上海東亞俱樂部橫空出世。
2005年上海東亞正式成立,徐根寶擔任董事長和俱樂部主席以及球隊總教練。當時東亞每年給徐根寶700萬,加上政府的300萬,總計1000萬,這筆錢徐根寶帶領俱樂部去打乙級聯賽、中甲聯賽,最後2007取得中乙冠軍衝甲成功,2012年徐根寶率領東亞衝超成功徐根寶只用了2000萬。張琳芃、武磊在徐根寶這裡開始工資只有3000塊,後來5000塊,最多的時候也只有1萬。
2007年上海東亞
門將:1.顏駿凌、22.王俊、24.顧超
後衛:2.李運秋、3.張智、4.王燊超、11.姜志鵬、14.吳斌、18.孫凱、20.張琳芃、23.柏佳駿
中場:5.王佳玉、6.蔡慧康、8.曹贇定、9.敖飛帆、17.李小龍、19.劉暢、21.林創濱
前鋒:7.王雲龍、10.武磊、12.呂文君、13.朱崢嶸、15.毛嘉康、16.戰怡麟
2014年徐根寶將球隊轉讓給上海上港,2018年上海上港提前一輪鎖定中超冠軍。或許2014年之後的上海上港已不再是當初的上海東亞,但武磊、蔡慧康、王燊超、顏駿凌作為當年上港奪冠的絕對功臣也印證著徐根寶20年來的成功。
徐根寶的2300萬債務一欠就是十多年,直到他把球隊轉給上港後才終於還清,當然這個過程中也包括轉會一些球員得到的收入。
其實當初徐根寶有足夠多的賺錢機會,1999年徐根寶離開萬達不到兩個月,就有兩家俱樂部找到他,其中一家答應4個月給我200萬,只要求球隊保級。基地創建之初,有些家長更是提出要贊助20萬、50萬,只要基地接受他們的孩子,但這些事徐根寶最終沒有去做。
徐根寶用這一年多時間(2005-2007)把一個小城市隊(上海東亞)衝上職業(中甲)憑藉的是他的崇明訓練基地的「十年磨一劍」,這個模式全中國之前沒有成功的,以後也很難會再有。
徐根寶談及他的目標時說:「根寶基地培養出來的球員能在未來的中國國奧隊、國家隊裡佔據7到8個位置,那時我就有了再次率領中國隊衝擊世界盃、奧運會的機會,那是我此生的最大願望。」
崇明99/00梯隊
2018年徐根寶把擁有9名國青隊員的99/00梯隊整體轉讓給了上海申花,這件事在當時的上海足壇引起不小轟動,因為當時根寶訓練基地和上港有協議,所以應該優先考慮上港。
由於與上港競爭申花並不具備優勢,所以申花俱樂部包括有關人士多次聯繫徐根寶,表達了申花有意收購的強烈願望,當年申花用於青訓方面的投資超過2億元人民幣,就是為了確保為崇明這支梯隊提供最好的成長空間。
當時有相當多球員的家長也表達了希望送孩子去申花的意願,因為申花這個年齡段球員處於「真空」,自己孩子去申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上港擁有89/90、93/94以及97/98三支全運會冠軍隊。
2017年的天津全運會上,以根寶梯隊為班底的上海隊奪得了U18組的冠軍。當時有人提出過「現在的這支隊伍與當年的東亞誰更強」的問題,徐根寶回答:「這個很難說,但我們隊裡現在也有『核武器』。」徐根寶口中的核武器正是邊鋒周俊辰,他在全運會中攻入五球,佔據射手榜第一位。
主力中衛朱辰傑則讓根寶看到了張琳芃的影子,除了隊長袖標,徐根寶還給了小將代表後衛核心的5號球衣,這正是張琳芃在國足和恆大隊的球衣號。
在2018年U19中國國青隊公布的第二期集訓名單中,來自根寶基地99/00梯隊的隊員共有9人,分別是周俊辰、徐越、徐皓陽、徐磊、蘇士豪、蔣聖龍、朱辰傑、孫沁涵和彭鵬,根寶99/00梯隊的含金量由此可見。
在2020年中超賽季,朱辰傑和蔣聖龍進入球隊大名單在後防線上發揮作用,周俊辰則租借青島黃海鍛鍊。
總結
曼聯92班給曼聯帶來榮譽,雖然上海東亞比不上英超曼聯,武磊、張琳芃、顏駿凌不及貝克漢姆、斯科爾斯、吉格斯,但他們撐起了中國足球的低谷,只能說如果沒有他們國足這些年只會更加黯淡無光。
二十年前,徐根寶遠離人們的視線,扎住上海崇明島,開始精心建設自己的根寶足球基地,決心將曼聯的青訓體制在上海灘作一次勇敢的嘗試。踏過跌宕起伏、舉步維艱的路途,徐根寶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
中國足球,從來就沒有神仙上帝,一草一木都要靠自己實幹。有人會嘲笑徐根寶「中國曼聯」的說法,其實我倒更願意看到其他的青訓基地崛起,培養出下一個「武磊、張琳芃、顏駿凌」。
中國足球的青訓像是一片汪洋大海,崇明根寶訓練基地也不過是海上漂著的一艘船,但還好這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船隻從港口出發,堅定信念奔向中國足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