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給全球和全人類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不論我們是否願意,抗疫表現最為積極和出色的中國,自然而然地再次成為不少西方反華人物的眼中釘。甚至有些傢伙已經到了無腦的地步。近日,英國"右翼公知"道格拉斯·穆雷就宣稱,"倫敦方面應該就新冠疫情給英國造成的損失找中國索賠",還表示必要時可向中國派出"炮艦"。
這個言論著實"嚇人一跳",查看一下日期,現在不是1820年,不是1920年,而是2020年。哪怕鴉片戰爭時的清政府,也還和如日中天的英國打過幾仗,實在贏不了才割地的。穆雷"張口就來"這種19世紀的言論,天知道是誰給了他勇氣?
回想1949年,渡江戰役時只有岸炮和帆船的解放軍,都沒把長江上幾千噸的英國軍艦放在眼裡。那時闖入解放軍禁區的英國"紫石英"號驅逐艦受到警告,還想拿對待舊中國政府的態度開兩炮嚇唬一下,結果等來的是解放軍就毫不客氣的炮轟,"紫石英"號不得不掛起休戰的白旗。後來,英國人把噸位更大的巡洋艦派過來找場子,遇到的是更加猛烈的炮彈。
僅看歷史,英國在近現代海軍上的影響確實是世界級的。18世紀前期到20世紀初的英國,將"世界最強大海軍"的頭銜保持了大約兩個世紀。一戰結束後,才逐漸被後來居上的美國追平。二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也在除潛艇外的主戰艦艇上全面壓倒德國海軍。二戰結束時,皇家海軍光大小航空母艦就有五十多艘。也正因為這些底氣,英國曾經多次舉行規模空前的海上閱艦式,用強大的艦船陣容來炫耀軍事實力。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隨著二戰對國力的重大削弱和冷戰後期去工業化的影響,現在的英國海軍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隻二流海上力量,驅逐艦總數僅有6艘,13艘主力護衛艦均是老款型號,2艘航母的噸位倒是不小,卻是造得起用不起,飛機還配不齊。直到現在,英國人手中的美制F-35B艦載機也只有21架,連給一艘航母用都不夠,威懾力自然就更低了。
反過來看我們自身,19世紀初毫無海軍,20世紀初的中國海軍也形同虛設,但在工業化成型後,中國不斷為海軍的建設投入力量。不難發現,如今的英國海軍主戰艦艇總數,還不及中國三大艦隊中任何一支的半數,國內每年新下水軍艦的噸位就趕上了一支法國海軍的規模。
在如此明顯的勢實力差距面前,那些還活在19世紀"榮光"與美夢中的英國"公知"們也該好好醒一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