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黃帝篇》講述了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狙之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這成語故事的意思是有個養猴人養了一群猴子,他對猴群的食物實現配給制。猴群的食物是橡樹的果實。他對猴子們說:「我白天給三顆橡子,晚上給四顆橡子。」群猴都很氣憤。養猴人改口說:「我白天給四顆橡子,晚上給三顆橡子。」群猴都很高興。
為什麼每天都是七顆橡子,白天給少點,晚上多給點,引起群猴不滿;而白天多給點,晚上少給點,卻讓群猴很高興?
一些從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絕對不會明白這種心理活動的。其實人跟猴的這種心理活動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的管理者,從未去注意或者重視這種心理活動。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管理者輕易許諾,說什麼將來怎麼怎麼樣,說什麼你會發大財,說什麼你的前途無限。但說得人信口開河、滔滔不絕,聽得人半信半疑,上過當受過騙的人在底下議論說臺上的人又在「哄鬼啦」。臺上的人不切實際地使勁開空口支票,臺下的人附和著卻一次又一次地從失望到絕望。
正是這種沒有誠信的不良風氣,侵襲著人們的生活,所以人們只想近期利益與馬上到手的利益,而不會去思考長期利益。例如某位管理者對底下的員工說我們又要漲薪多少,獎金髮多少,小道消息滿天飛,就是沒有看到兌現。工資發到手的才是真實的,沒發到手的都是空頭支票,還不知猴年馬月兌現。上面有政策,下面不執行,那麼就會變成空口支票。
朝三與朝四是近期利益與眼前利益,暮三與暮四是長期利益與長遠利益。朝三與朝四的橡子是馬上能夠兌現,暮三與暮四的橡子是以後兌現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立即、馬上得到到手的利益,而對空頭支票或者長期利益不相信。人的這種心理跟猴群是一樣的。
企業要想激勵員工,調動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承諾年底加薪、獎金平攤到每個月發給員工們。打個比方說,如果一家企業要獎勵員工,給員工們發獎金,準備年底給予每個員工發放一次性獎金二萬元,這種獎金發放方式還不如把這年底要發放的二萬元獎金平攤到每個月給員工發一千多元錢要好些。都是每年發放二萬元獎金,每月發放比年底發放激勵效果要好些,年底發放獎金的效果是「朝三暮四」的效果,每月發放獎金的效果是「朝四暮三」的效果。人們都喜歡看得到的利益與馬上到手的利益。
具有遠見卓識與高瞻遠矚的人是比較重視長遠利益與未來利益的,但這樣有遠見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像猴子一樣希望他們的利益馬上兌現。目光短視與短淺是人的共性,想要改變過來不容易。管理企業要懂得人性,要知道人的優點與缺點,這樣才能知道員工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會做什麼。獎勵要馬上到位,獎金要立即兌現,獎勵跟懲罰一樣,也要遵守「熱爐法則」。
對待員工要給予現實的好處與利益,要給予立即讓他們得到的好處與利益,這樣員工才會對企業的領導者信任與信賴,才會心甘情願奉獻自己的聰明才幹。員工都是猴子進化的,不是聖人與偉人,別跟他們講大道理。企業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員工工作完成得好,就多表揚與多發工資,就行了;員工對企業有貢獻就馬上給予獎勵,就行了。多說無益,多幹實事。
歡迎關注「創騏管理諮詢」微信:NLP1288
(每天為您更新企業內部管理、組織架構、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營銷策略、商戰智慧、前沿商機、成功勵志等前沿資訊。此微信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歡迎您的加入)
更 多 精 彩 內 容 盡 在 下 一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