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木乙木(紀星羽)
梅花,中國十大名花之首。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梅松竹,歲寒三友。
寒冬臘月,品格堅毅、高潔、謙虛的梅花成為風雪俏佳人。任爾風霜雨雪,我自傲雪而開。梅花,是江城武漢的市花(市樹為水杉)。去年11月,筆者寫過一首五律詩《初冬吟楚地小雪節氣》:
雁過江天淡,煙霞醉碧霄。青山藏玉樹,楚地磬聲嘹。風雪織雲毯,平湖暮月迢。梅杉冬傲骨,此物最妖嬈。
梅花,古往今來一直激勵著人們不畏艱難、奮發向上。文人墨客詠梅的詩詞名句則更是流傳至今。
元代畫家王冕寫過一首七言絕句的題畫詩《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這首詩前兩句描述梅花的處境及其外貌,後兩句託物言志,借梅花表達作者高潔和淡泊的情操和品格。譯文為:
我家洗硯池的邊上長著一顆梅花樹,樹上朵朵盛開的梅花,就像是毛筆的墨水被洗後留下的淡墨痕那樣淡雅。它不要別人誇獎讚美它有美麗的顏色,它只想將它自己的清幽芬芳的氣味留在天地之間。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之後,變革失敗。他歸隱之際,借梅花身處逆境卻依舊堅持自我、孤芳自開,來表達詩人冰清玉潔的高貴品格,寫下這首《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梅花所處的陋境和嚴寒天堅持開花,後兩句寫梅花潔白之色和香氣遠布,讓人因香而能將梅與雪區別開來。譯文為:
在牆角有幾枝梅花,它們冒著嚴寒而獨自盛開,即便在遙遠的地方就可以知道這些白梅不是雪,因為早有幽香撲鼻而來。
1961年12月,毛主席讀陸遊《卜算子·詠梅》並反其意而用之,創作《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唐代大乘佛教高僧黃櫱禪師在《上堂開示頌》中寫的:「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盛唐山水詩派代表王維在《雜詩三首》中所寫的:「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逋在《山園小梅·其一》所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宋末詩人盧梅坡在《雪梅·其一》中所云:「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南宋詩人杜耒在《寒夜》中所寫的:「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南宋末代君主、詩人李煜在《清平樂·別來春半》中寫的:「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兩宋之際「朝野之望」的文壇巨擘朱敦儒在《鷓鴣天·西都作》中寫的:「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關於梅花的詩詞,您還記得或原創過哪些呢?歡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本文為筆者原創,歡迎轉發。若轉載請私信筆者授權。文中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