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3種情況,不能拖,或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2021-01-14 騰訊網

糖尿病足跟感染、外傷以及糖尿病周圍的神經根血管病變有關。

這種疾病可分為缺血型、神經型以及神經缺血型幾種,在5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當中,該病的發病率可達8.1%

這種疾病是極其嚴重的,患者截肢的死亡率可達22%。

患該病前,患者會有多種前兆信號症狀。那麼該病的前兆信號是什麼呢?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1、間歇性跛行

患該病者,會有間歇性的跛行症狀。這種症狀是該病患者下肢部位早期的表現,主要是因為下肢缺血,致使肌肉血供不足所致。

患者在行走一段路程之後,下肢會有乏力、勞累以及麻木感。嚴重的患者,小腿腓腸肌會有疼痛感,停止行走或者是休息片刻之後,症狀會有所緩解。若是老年人有這種症狀,那麼也要警惕動脈阻塞的可能。

2、足部畸形

患該病者,肢端會營養不良、肌肉會萎縮,曲肌跟伸肌的牽引張力平衡會失去正常,導致骨頭下限,趾間部位的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雞爪趾等足部畸形。

另外,當骨關節跟周圍的軟組織過勞受損,患者持續行走的時候,會使得骨關節跟韌帶損傷,引發多發性的骨折跟韌帶破裂。

3、皮膚症狀

患該病者,下肢會因為缺血,發生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導致皮膚乾燥,彈力變差,皮溫降低,色素沉著,下肢末端動脈的搏動變弱或消失。血管狹窄的地方,還可聞及雜音。

此外,當患者病情嚴重的時候,患者還會出現壞疽症狀。壞疽包括三種類型,其中溼性的只是肢體表面局部的組織皮膚會糜爛,形成較淺的潰瘍,之後潰瘍會深入肌層,致使肌腱斷裂,骨質被破壞,組織大量壞死,形成膿腔,排出許多分泌物。

乾性的壞疽是累及的肢體末端的感覺變遲緩或消失,局部的皮膚變為暗褐色,發生缺血性的壞死,下肢處的肌腱會變黑、乾枯,不過無分泌物跟水腫症狀。

混合型的不僅肢端有缺血乾性的壞死,而且還有溼性的壞疽,微循環障礙跟小動脈阻塞會同時存在。

上述就是糖尿病足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前兆信號,發現這些信號的時候,建議患者及時就醫。那麼該病究竟如何來治療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藥物

通過生物製劑或者是生長因子類的藥物,可以治療該病所致的潰瘍,致使90%的神經性潰瘍癒合。

不過等到潰瘍癒合後,患者需加強足部的保護,選擇適合自己的鞋襪,並且通過矯正的鞋子或者是足部矯形器等特殊改變壓力的方法,改善足部的壓力。

2、手術

對於血管阻塞不嚴重或無手術指徵的患者,可通過內科保守的方法來治療,如靜脈滴注擴張血管跟改善血循環的藥物。

若是患者存在嚴重的周圍血管病變,那麼應該儘快地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如血管置換、成形或者是旁路術。

壞疽的患者,若是休息時有疼痛跟廣泛的病變,並且無法通過手術來改善,那麼就需考慮截肢。

從上可知,糖尿病足的前兆信號有足部畸形、皮膚症狀、間歇性的跛行等。發現這些信號時,患者應進行藥物或手術等方面的治療。

經過全面的治療後,患者平時應適當地進行運動鍛鍊,改善足部症狀,並且提高運動的耐受性,改善運動功能,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不過只有足部皮膚完整的患者才能進行下肢康復鍛鍊。

相關焦點

  • 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這3個症狀,「糖尿病足」或離你不遠了
    糖尿病是一種相當多見的疾病,在我國有超過一億的糖尿病患者,這表明有超級多的人正受糖尿病的折磨。糖尿病不僅發病率很高,還有很強的危害性,糖尿病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從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個很嚴重的併發症。
  • 糖尿病足來臨前,糖尿病患者的腳會出現哪些異常
    糖尿病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我國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了一億以上,幾乎是每十人裡面就可能會有一個糖尿病患者。而且糖尿病現在正在年輕化,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很多正值壯年的人也會得糖尿病。不過,糖尿病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如果控制的不錯,幾乎就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出現一系列的併發症,比如說糖尿病足。
  • 腳部有4異常,或是糖尿病足要「登門」
    腳部有4異常,或是糖尿病足要「登門」腳部血管脈搏跳動減弱現在人都非常注意個人衛生,每天睡覺之前都會有洗腳的習慣,糖尿病患者每天洗完腳之後,除了要觀察腳部皮膚的顏色還要伸出手,摸一摸腳部血管的脈搏。我們腳背上有條脈搏跳動比較明顯的血管,在腳部血管流通順暢的時候,可以摸到強有力的脈搏跳動,糖友要每天摸摸它。如果發現脈搏跳動出現了減弱和消失的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這多半是血管出現了嚴重的堵塞,也說明糖尿病足即將登門。
  • 糖尿病患者,若有這4種不適,多半是糖尿病足已「纏上」你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時一定要對自己的雙腳進行有效觀察,當出現下面幾個症狀的時候,就意味著糖尿病足已經找上門來了。1、經常性地出現腳部抽筋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總是感覺自己的雙腳出現麻木和痙攣的話,就需要予以特別的注意了。
  • 入秋應注重足部保健 腳部老繭是糖尿病足隱患
    入秋應注重足部保健 腳部老繭是糖尿病足隱患 時間: 2014-08-21 13:45  來源: 39健康網   編輯: 進入秋季,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腳上的老繭若不能得到及時清理,那就會成為導致糖尿病足的一大隱患。
  • 糖尿病出現爛腳是為什麼,很嚴重嗎?|糖尿病足|神經病變|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的併發症,患者由於長期受到高血糖的慢性損害,很容易引起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使患者下肢的感覺能力減弱或消失,往往出現爛腳時很難察覺,導致足部感染或壞死,嚴重的還可能會截肢。那麼糖尿病人出現爛腳是怎麼一回事呢?糖尿病足一般分為三種類型,神經型、缺血型和神經缺血型,而臨床上神經缺血型較為常見。
  • 糖尿病足來臨前,腳部會有4個徵兆
    1、皮膚破潰糖尿病足又被人們稱為老爛腳,它會導致足部皮膚破潰。如果糖尿病患者發現近期腳部經常出現潰爛的傷口,且傷口癒合速度很慢,傷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這都是糖尿病足的徵兆。這是因為血糖過高,損害到腳部的血管而造成的。
  • 雙腳出現哪些異常,是糖尿病足「登門」?
    若是雙腳出現3種異常,多半是糖尿病足「登門」物質水平的提高,但是大家的身體狀況,還是受到了很多慢性疾病的困擾,例如大家熟知的糖尿病,就在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長期處於過高的狀態,還會誘發多種併發症,不過在臨床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時,腳部都會出現一些異常,尤其是下面這三種比較多見,如果自己有這些症狀,儘早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
  • 血糖升高腳遭殃,腳部若有這3大跡象,要小心糖尿病足已來臨
    所以如果發現腳部出現以下三個跡象,就要警惕是患了糖尿病足。一、皮膚發癢。患者如果發現雙腳的部位頻繁出現瘙癢感就要考慮是自己近期沒有控制好血糖,因為這是血液裡面的糖分過多,對皮膚組織造成刺激。患者無論如何抓撓都不能減輕瘙癢的症狀,而且腳部的皮膚還比較乾燥,容易脫皮。出現這種情況之後就要及時控制血糖才可以使瘙癢的症狀減輕。二、腳趾甲顏色加深。
  • 糖尿病足一惡化,腳部會有哪些表現?出現4個表現時,別大意了
    有時候我們的腳部會出現潰瘍的情況,不過一般情況下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但是假如說發生長時間的腳部潰瘍我們就要注意,檢查是不是自己的腳部有細菌感染的情況,假如不是感染的話就有可能是我們體內的血糖過高,導致糖尿病足即將出現惡化。
  • 糖尿病有沒有加重,腳上或有答案!糖尿病足出現前已經有徵兆了
    糖尿病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據我國流行病學的資料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突破1.1億人,很多人飽受糖尿病的折磨,當體內的血糖長期過高時,對人體會產生慢性、不可逆的一些損害,從而誘發併發症的發生,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例如糖尿病足。
  • 糖尿病最怕糖尿病足!一旦出現潰爛,就離截肢不遠了?還能否治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在下肢血管出現了狹窄和閉塞的情況下,出現了腳部的潰瘍或者壞疽。這兩個前提條件是並存的,一個是有糖尿病,一個是血管出現了狹窄或者閉塞。在治療糖尿病足的過程中一定要這兩個方面同時進行。一方面控制好血糖,另一方面要及時進行血管的檢查,開通閉塞的血管,打通狹窄的地方。這樣的話潰瘍面才能夠有效的癒合。
  • 幾天時間雙腳碳化、潰爛,早期出現這幾種症狀,可能是糖尿病足
    56歲老漢的這種情況屬於比較嚴重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比較嚴重的併發症之一,一旦出現糖尿病足,治癒比較困難,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者可能導致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糖尿病足患者足底出現潰爛)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上,畢豔教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全球糖尿病足平均患病率為6.3%,其中我國患病率為5.7%,我國糖尿病人群按1.6億計算的話,大概有912萬糖尿病足患者等待治療,但目前一旦患有糖尿病足,國內目前治療方法,較嚴重的為截肢。
  • 糖尿病足壞疽需截肢!可怕!糖尿病患者的腳部問題!
    足部是糖尿病這個多系統疾病的複雜靶器官,糖尿病患者會因為周圍神經病變以及外周血管疾病合併過高機械壓力引起足部軟組織以及骨關節系統破壞與畸形從而引發一系列足部問題,比如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骨折等。
  • 糖尿病嚴重了,腳部會有什麼變化?哪怕出現一個,也要趕緊檢查
    要是糖尿病的病情加重了,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比如常見的腳部問題,要是腳部出現了異常的變化,要注意提高警惕。糖尿病嚴重了,腳部會有什麼變化?平時如果出現細菌感染的話,也會導致潰瘍的發生。但是如果腳部出現的潰瘍情況,長時間沒有緩解,排除細菌感染的原因之後,就要考慮是否體內血糖水平過高所導致的。尤其是對於原先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就更要注意。
  • 糖尿病不痛不癢,出現5種表現,或是併發症「報到」,別忽視
    糖尿病不痛不癢,出現5種表現,或是併發症「報到」,別忽視1、心率較快糖尿病人群在靜止狀態下仍然出現心率加速的情況,同時還伴隨心記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問題,很有可能是心梗找上門了,要儘快就醫。糖尿病患者心梗發生時,無太過明顯疼痛感,主要是因為長期高血糖環境下導致末梢神經病變,使疼痛感下降。
  • 身體異常,腳先知,5種信號出現,或是大病前兆,最好別拖著
    排除工作因素,若隔三差五雙腳就腫脹有可能是心臟、肝臟和腎臟器官出現病變,也有可能是淋巴組織發生堵塞或靜脈曲張,需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切不可拖延。2、腳發麻和抽筋一般蹲的時間太長,保持同一個姿勢易出現雙腳發麻,這和血液流通不暢有關。若經常出現腳發麻,說明血管堵塞或已經有血栓,或是中風的前兆。
  • 糖尿病患者腿麻,是併發症的出現?3種神經病變,腿麻屬於哪種?
    由於患者的神經不敏感,常常不能及時的感覺到眼部的病變,應該定期的做血糖檢測及眼部檢查。還應該注意減少眼睛的負擔,避免過度的看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3、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併發症。患者的病足會出感染、潰瘍、甚至足趾脫落。
  • 糖尿病友因用暖寶引發足病,9類人是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李先生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視物模糊、多飲、消瘦症狀,在三甲醫院測空腹血糖:22mmol/L,診斷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雙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醫生給的治療方案胰島素4針強化,患者用藥規律,平時空腹血糖5-6mmol/L、餐後血糖7mmol/L左右。1月前行右眼玻璃體切除術、左眼視網膜雷射光凝術治療。
  • 腳部出現這些情況可能是大病前兆
    因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健身方法,都極為重視腳部的鍛鍊。如果腳出了問題,可要當心了,因為這很可能是大病來臨的前兆。這時就要換個寬鬆點的鞋緩一緩,要是嚴重的話,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以免出現腳部畸形等情況。要是你有糖尿病史,出現腳麻的情況,一定要警惕是糖尿病足,為了身體的健康,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腳癢腳癢伴隨水皰、糜爛、脫皮等症狀,應是患了腳氣,特別是夏季氣溫高多汗,腳部不透氣易滋生細菌,腳氣容易復發。應保持每天清洗足部、勤換襪子,穿透氣的鞋和襪子。因腳氣會傳染,應避免抓撓,及時就醫進行正規的治療會很快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