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將離去,但理想不朽!」就在幾個月前的古共七大上,卡斯楚的一番演講頗有告別的意味,「我很快就要年滿90歲。很快,我就會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我們所有人都會面臨那一刻。」「但是,古巴共產主義者們的理想信念會保持不變,繼續在這個星球上證明,如果人們努力且有尊嚴地工作,就能夠生產出人類需要的物質和文化產品,」菲德爾·卡斯楚說,「我們需要為此繼續不停奮鬥。」
資料照片。2001年1月27日拍攝於古巴聖何塞-德拉斯拉哈斯。新華社/法新
1960年9月,卡斯楚在聯合國大會發表一次持續4小時29分的「馬拉松」式演講,譴責美國。
1957年,作為古巴遊擊隊領袖的卡斯楚與戰友。
為理想而奮鬥不息的傳奇硬漢
菲德爾·卡斯楚1926年8月13日生於古巴奧爾金省比蘭鎮,1950年畢業於哈瓦那大學法律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1959年,30歲出頭的卡斯楚領導的起義軍推翻了巴蒂斯塔的親美獨裁政權,建立革命政府,取得了古巴革命的勝利;兩年後,卡斯楚宣布古巴開始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從此,社會主義的種子在這片加勒比土地上生根發芽。
然而,古巴的社會主義道路並不好走。1961年,美國與古巴斷交後,發動了臭名昭著的「豬灣行動」,支持古巴僱傭兵登陸豬灣,試圖用武力推翻古巴革命政權。一年後,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籤署法令,標誌著美國對古巴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貿易禁運及經濟封鎖正式開始。
當時的古巴百廢待興,被美國禁運封鎖,經濟短缺日益嚴重,而卡斯楚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帶領著古巴人民慢慢渡過難關。「那時候,每年到了甘蔗豐收的季節,卡斯楚就拿起砍刀來到田裡和農民一起砍甘蔗。」回想起上世紀60年代在古巴留學的經歷,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員徐世澄無不感慨地說:「我們留學生每年跟著一起砍甘蔗,都能看到卡斯楚和群眾打成一片,一點架子都沒有,特別親切。」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西方政治家預測,沒有了蘇聯的支持,加上美國「以壓促變」的政策,古巴革命政權很快就會垮臺。
在卡斯楚的帶領下,古巴在面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繼續與世界頭號強國鬥爭。雖然這種對抗力量懸殊,但是古巴為了維護主權和獨立展現的「硬骨頭精神」凝聚了人民的力量,也為全世界所欽佩。從1992年以來,聯合國大會每年都會就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封鎖的決議進行表決。在去年10月的投票中,191個國家投了贊成票,只有美國及其盟友以色列投了棄權票。
資料照片。2012年2月10日拍攝於古巴首都哈瓦那。 新華社發(「古巴辯論」網站提供)
全球遭受暗殺次數最多的人
638。
這個數字是卡斯楚躲過美國中情局的暗殺行動的次數。
卡斯楚自己說,如果奧運會設置一項躲避暗殺的項目,那他肯定是得金牌,而且,是紀錄保持者,並且,這紀錄幾乎沒有可能被打破。
美國中情局最終絕望並放棄了暗殺行動。
卡斯楚曾經有過一位女朋友,叫瑪麗塔·洛侖茲。1961年,這個女孩兒卻不辭而別,過了六個多月又回到古巴。原來她是被中情局擄走了,強迫接受了半年的洗腦,之後又被派遣回古巴,執行暗殺卡斯楚的「大計」。
她的箱子裡藏著劇毒藥丸,準備放進卡斯楚的牛奶杯子裡。然而,讓中情局沒有想到的是,在瑪麗塔與卡斯楚重逢的第一眼,卡斯楚就看出了玄機,平靜地質問她:「你這次來是否為了殺我?」然後,卡斯楚拿出了手槍,對她說:「開槍吧。」
這一舉動讓瑪麗塔徹底崩潰,她丟掉了手槍,哭著說:「我,我不能殺你……」
之後,瑪麗塔回到了美國,見美人計破產,中情局不甘心,又策劃了一系列腦洞大開暗殺方式,都以失敗而告終....
今天,男主角卡斯楚與世長辭,享年90歲。
女主角瑪麗塔還活著,如今已是70多歲,至今還深愛著卡斯楚。
就在最近,有電影公司準備將瑪利亞的故事翻拍成電影,由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主演,片名就叫《瑪麗塔 Marita》。
卡斯楚已經與世長辭,他那戲劇性的充滿爭議的一生仍然會是未來全世界的話題。
卡斯楚與瑪麗塔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為西半球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半個世紀過去了,卡斯楚兄弟和新中國歷任領導人交往的故事,早已成為中古關係史中的佳話。
1995年12月2日,菲德爾·卡斯楚參觀毛主席紀念堂,向毛澤東的雕像獻上花圈
1959年7月,菲德爾•卡斯楚的弟弟勞爾•卡斯楚接見了到訪哈瓦那的中國新聞工作者代表團。擔任古巴革命武裝部隊總司令的勞爾委託代表團向朱德元帥贈送一具銅製的坦克模型作為紀念品。
新華社的報導特別強調,「這具模型是從前獨裁軍隊參謀長塔維尼利亞那裡繳獲來的戰利品」。勞爾說,「毛澤東是拉丁美洲青年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三年多後,菲德爾•卡斯楚也贈送給毛澤東一件類似的禮物:一把刻著西班牙語毛澤東名字的手槍。今天,這把手槍就陳列在中國軍事博物館禮品館裡。
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卡斯楚曾兩次訪華,他特別留心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以及中國的形勢和政策,和中國領導人和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95年12月1日,北京,菲德爾·卡斯楚參觀幼兒園,與孩子們玩耍。
1995年11月30日,作為古共第一書記的卡斯楚第一次訪華。這次訪問持續了8天之久,其間他參觀了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廣州等5座城市,了解中國的經濟改革。
當卡翁到達上海時,許多百姓自發來到街上夾道歡迎這位遠方的客人,想親眼目睹這位拉美硬漢的風採,這樣的場景讓他很是感動。
曾任中國駐古巴大使的徐貽聰曾在《新民晚報》撰文披露,卡斯楚此次中國行,江澤民還破例前往深圳陪同其訪問。
令徐貽聰印象深刻的是:卡斯楚在深圳向江澤民主席和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等人「逐條談他對江主席《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的理解和認識」。這個講話是江澤民當年9月28日在十四屆五中全會上作的,徐貽聰說自己「收到新華社的電訊稿後向卡斯楚主席作過口頭介紹,後來又應他的要求給他送去了傳真複印件」。
「1995年11月29日下午約4點,卡斯楚乘坐的專機抵達首都機場。車隊路過天安門廣場時,卡斯楚把臉貼近車窗,凝視著天安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這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陳錦華在《國事記述》一書披露的細節。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陳錦華當時被中央指定為陪同團團長,全程陪同卡斯楚的五城之行。
第一次到訪中國,卡斯楚穿著他標誌性的綠軍裝登上了長城。
1995年12月1日,在為期九天的中國之行中,菲德爾·卡斯楚走在八達嶺長城上
陳錦華還記得,「12月1日,我陪同卡斯楚參觀八達嶺長城,中午請他在全聚德吃烤鴨。廚師長現場為他進行操作表演,特意邀請他在鴨子上簽名,並隨即將籤了名的鴨子送入烤爐烤制。不大一會兒,帶著他籤名的烤鴨油香四溢地端了上來,他非常高興,吃了很多。」
而徐貽陪則記得「卡斯楚愛喝中國的『桂花陳酒』,每次到中國駐古使館做客時,他幾乎不喝別的酒類。在北京的釣魚臺國賓館以及在去外地的專機上,他也只要這種酒」。
時隔8年之後,2003年2月26日至3月1日,應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邀請,卡斯楚再訪中國。這一次,他除了見到 「老朋友」江澤民以外,還見到了胡錦濤、朱鎔基、溫家寶等人。
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他舉行歡迎儀式,還特地陪同他赴南京、上海參訪。卡斯楚讚揚了中國2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
在南京時,兩位領導人參觀了熊貓電子集團,該集團2000年10月籤訂了向古巴出口100萬臺彩電的貿易合同。
2003年2月27日,菲德爾·卡斯楚會見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新華社報導這次會見的稿件特別指出,「應客人的要求」,朱鎔基介紹了中國國內經濟形勢和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革等方面的情況。
卡斯楚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會談時表示,他一直高度關注中國各方面的發展,看了許多有關中國的資料。對中國的迅速發展、對古中合作的迅速發展感到十分高興。
2008年3月,《卡斯楚訪談傳記:我的一生》中文版出版,在序言《致中國人民》中,卡斯楚寫道:「革命使兩國人民結成兄弟,肩並肩為社會主義而鬥爭。」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內容來源:人民日報、法制晚報、中國網、新華社、英國那些事兒等,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本期編輯|曹勝男
本期校對|魚 莫
本期審核|團小沫
互動群|238697168(綜合)
互動群|295041689(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