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第二輪集訓,我們看到在二傳、自由人位置郎平招入了更加年輕的力量,孫燕、倪非凡兩位小將雙雙入選;但令人可惜的是,一直捉襟見肘的接應位置卻仍是無人上榜。郎導自2013年重掌女排以來,都是在大力挖掘培養新人,即便是為下個奧運周期準備,為何不讓新人來國家隊一試呢?或者她在接應位置已經找到了對策?下面也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年備戰期時間有限,新人技術能力及磨合度都難達到國家隊水平。
我們可以回看一下郎平上任之初的採訪視頻,對於重新構建中國女排她是按照一個奧運周期一步步來具體規劃的。從遴選隊員、確定主力框架到球隊真正能出成績基本上是需要三年的時間。2016年里約奧運會新、老組合的中國女排神奇奪冠,這個成績應該是超乎了球迷想像,也超出了郎平的預料的。一個球隊捏合成形到流暢、默契的配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年的備戰期,對於新人上位來說實在太短了。
1.杜清清一傳、進攻實力均有限,劉晏含入選仍有替補機會。眾所周知,中國女排接應位置進攻偏弱,劉晏含兩次國家隊集訓均入選,讓我們很難看清郎平對於龔翔宇的替補是選擇一個進攻型的接應,還是一個保障性的接應。放下劉晏含暫且不說,就國內範圍來看,能夠達到一定水準並進入國家隊的,只有山東女排的杜清清。杜清清的一傳能力僅限於自保,也沒有與朱婷等主力陣容磨合過;接應位置面臨的大多都是定點強攻,以杜清清在進攻端的能力要想突破義大利、塞爾維亞的高攔網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一傳、防守杜清清趕不上龔、曾兩位保障型接應,而強攻能力又不及劉晏含,沒有入選此次20人大名單也在情理之中了。
2.備戰期不同於一般遴選隊員,新人難有與主力磨合的時間。與2013年重新構建女排不同,東京奧運備戰期僅有短短一年的時間,而這一年中又沒有國家女排聯賽這樣的商業比賽來允許你試驗陣容、磨合陣容、考察隊員實戰能力。在建隊初期,郎平實施大國家隊戰略,凡是國內聯賽中表現突出的球員,都有到國家隊試訓的機會。而隨後像瑞士女排精英賽、亞錦賽、國家女排聯賽既是新人脫穎而出的平臺,又是被淘汰的「試驗場」。最終能留下來的,最值得考驗的就是現在的主力框架「7仙女」。不要說新人,即便是在國家隊2、3年的李盈瑩、王媛媛、劉晏含與主力陣容的配合仍存在不小的問題。想靠一年時間上位並出戰東京奧運會,在疫情影響之下,新人已經沒有磨合的時間了。
3.曾春蕾上場僅限於2點換3點,地面保障及大賽經驗更豐富。之所以沒有招入新人,老將曾春蕾的再次入選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受年齡、傷病的影響,曾春蕾像2015年打出5米線大調攻的能力確實沒有了。但從中國隊對接應位置的需求看,曾春蕾是除龔翔宇之外,仍是國內球員中地面保障功夫最好的。另外,曾春蕾是左手接應與龔翔宇的扣球線路、扣球手法都有不同,有過倫敦奧運會的經驗也優於年輕選手。從近幾年的比賽表現,龔翔宇除進攻之外,一傳、防守、串聯等環節十分穩定,幾乎是最少被換下的球員。曾春蕾僅作為2點換3點上場,她的體能、精力應該還是符合國家隊要求的。
接應位置郎平有「新動作」,調動邊攻手2號位能力成主打思路。
接應沒有再如新人,郎平應該是把目光放在了集訓中的球員身上。從前段時間的採訪來看,張常寧說到:「現在郎導要求每一個邊攻手都有2、4號位兩個位置的能力。」與其的新人培養、磨合、試驗,還不如在這些邊攻手上下功夫,這樣的「拿來主義」反而對備戰東京更加有利。
1.邊攻手提升2號位能力,已成郎平既定思路。2016年里約奧運會,郎平在賽前就「隱藏」了一名隊內接應,這個人就是張常寧。在龔翔宇尚顯稚嫩,楊方旭再次受傷的情況下,張常寧出戰2號位應該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2019年國家女排聯賽香港站,中國女排對陣義大利,郎平罕見地「雪藏」了主力接應龔翔宇,而是採取「車輪戰」的辦法讓邊攻手輪番在2號位給義大利實施,也使得中國女排的主力陣容艱難地拿下了那場勝利。從目前看來,在沒有新人湧現的前提下,邊攻全員接應模式,已成郎平彌補2號位進攻不足的既定思路。
2.袁心玥高點背飛威力大增,也成彌補2號位的「強心劑」。袁心玥在2號位的高點背飛,在2019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扣球的線路長短結合,直線、斜線分化更明顯;扣球的力量、速度也比之前有大幅提升,上步節奏也比之前更快。「老果子」在2號位能力的提升也成為新人難以入選的另一個原因。邊攻全員接應只是一個嘗試,這種模式對球員2、4號位的能力和全面性要求極高,目前也沒有在實戰中得到很好的檢驗。中國隊之前的戰術體系,仍然是接應主接一傳,一傳到位後通過袁心玥的高點背飛來突破。這一戰術仍將是中國女排在東京奧運會上的主打戰術。
3.胡銘媛或成2號位奇兵,高快結合中國隊可以打得更快。通過2次集訓我們不難發現,矮個副攻胡銘媛一直都是在入選集訓。那麼身高不佔優的「胡一刀」有何讓郎平割捨不下的呢?實際上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或許就能解開胡銘媛未曾離隊的原因。龔翔宇受限於身體素質,進攻的力量不可能有太大的提升,僅限於一些進攻手法、線路的改變;袁心玥在2號位的優勢在於擊球高,但袁心玥、王媛媛、顏妮都屬於高大型的「高快副攻」,扣球的節奏一旦被對手適應防起的話,那2號位的進攻又成為難題。胡銘媛的下手更快,以目前張常寧、龔翔宇、王夢潔、朱婷構建的一傳體系來看,中國隊在一傳到位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打得更快。
我們沒有強力接應,但通過副攻也可以將2、4號位的拉開速度更快。再加上丁霞與胡銘媛本身都是來自遼寧,兩個人的配合也十分默契。「胡一刀」的主要進攻還是在2號位背飛,她與袁心玥的組合有點類似當年「黃金一代」的趙蕊蕊、劉亞男的「高快組合」。一高一快2號位兩種完全不同節奏的扣球,讓對手也難以攔防和適應。胡銘媛兩次入選集訓,或許郎平也意在把她打造成2號位奇兵。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郎平之所以沒有在接應位置再招入新人,一個是限於備戰期太短又沒有實戰比賽可以檢驗;另一個是新人的技術水平也難以達到國家隊的要求。在破解中國隊2號位難題上,劉晏含、袁心玥、胡銘媛以及其他邊攻手2號位能力提升都是目前在嘗試的一些手段。大家是否贊同以上分析呢?歡迎各位留言、探討,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