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媽的侄女上大一,每個月60g流量不夠用,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這也是現在大學生的常態。刷視頻成了她們每天必不可少的消遣。
WIFI成了他們續命的工具,去到哪裡都會問有沒有WIFI。而有一些大學裡面的食堂,也為了迎合學生都裝了WIFI。
最近南京一大學食堂的WIFI密碼火了,是南航飲食服務中心的WIFI,名字起的很文雅,像是文科生的菜:馨園民族餐廳。
但是WIFI密碼就讓人頭疼了,這感覺是要理科的學霸才能解的出來啊!是一個高數題,各種符號數字摻雜交錯,反正我已經承認自己是學渣了。
這個密碼估計立馬把學霸和學渣區分開來,學渣立馬現形,因為學渣連公共WIFI都用不了。有網友在下面評論學渣不配用手機!
而作為高數老師更是給學渣們一萬點暴擊:只要學生平時上課有聽課的話,基本上都能算得出來,這是一道非常基礎的題目。
看來學渣們之所以是學渣,還是有原因的。肯定是上課不認真聽,連基礎的題都答不出來。活該用不了公共的WIFI。
邊吃飯邊刷視頻的美好生活,要離學渣遠去了。
很多大學生覺得考上大學終於不用像高中那樣辛苦了,可以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高中學的知識該還給老師,也還給老師了。
事實上,大學只是開始,我們在大學裡面主要是學技術,只有我們的技術過關了,以後我們出去找工作才能更順利。
上大學並不是為了拿一紙文憑,而是為了我們以後出去工作,能夠找到更有尊嚴的工作,能夠讓我們生活的更加舒適。
孩子之所以上大學就把高中時候學的知識忘光光,極有可能是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採用了高壓的手段。
我們說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臺灣歌手陳美玲當年和鄧麗君齊名,而後來卻到美國念史丹福大學的博士,還把三個孩子也送上了史丹福大學。可以說是一門四傑讓家長們非常羨慕。
她在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時候,曾經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不要替孩子做選擇,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比如大兒子三歲時對做菜有興趣,陳美玲就把他帶到廚房,給他準備專用的小刀教他切菜。陳美玲覺得孩子喜歡做菜並不是壞事,只要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陳美玲都會讓孩子去嘗試。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挑起孩子的興趣,有興趣才能讓孩子對知識點記得牢。
家長在對待孩子學習上,這些錯誤要避免,否則孩子會厭惡學習
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分數
之前有一個小朋友曬過自己的生日蛋糕,在生日蛋糕上面還畫著作業,讓孩子寫完作業才能吃生日蛋糕。
甚至孩子生病了,也要把作業先寫完。把孩子的學習成績單做成曲線圖,只要孩子的曲線圖沒有向上揚的話,家長就開始發飆,這樣子會讓孩子非常的緊張。
我們說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誘導是教育和培養孩子最好的方法。
抹殺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對做菜感興趣的時候,家長卻說小孩子懂什麼,別來這裡擋我。
或者孩子經常問家長為什麼的時候,家長敷衍了事。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帶孩子去旅遊,讓孩子先學習目的地的地理知識,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氣候。
帶孩子去博物館,讓孩子了解歷史。
帶孩子去市場買菜,讓孩子學會生活的常識,學會怎麼算菜錢。
發現孩子的優勢,比如說孩子喜歡講故事,可以給孩子報名參加講故事大賽,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孩子會增強自己的能力。而且當孩子在比賽中獲獎之後,會大大的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拔苗助長,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過早的讓孩子出去接觸社會,甚至當網紅賺錢。
前段時間出了一個鍾美美,在網上模仿老師講課,講得惟妙惟俏。
當時就有網紅公司年薪100萬想請鍾美美,但是鍾美美的媽媽拒絕了。
因為她覺得孩子現在還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好知識。
這樣的媽媽更有遠見,了解孩子的長處,還是讓孩子打好基礎,不要拔苗助長。
孩子讀閒書是浪費時間
很多清華北大的學霸,在分享自己成功考上大學的經歷時,都會提到小時候喜歡看書。
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讀過的書都會變成知識累積在他大腦裡,書籍就像是聰明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
經常讀書的孩子會發現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會非常的棒。
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的成績提高。
用金錢鼓勵要孩子把學習搞好
這次考試100分50塊,下次孩子就希望100塊。
金錢的獎勵對於孩子來說會產生倦怠。
陳美玲對於孩子的獎勵都會選擇一些更有意義的,比如說這次考試成績好,可以讓孩子在爸爸的臉上化妝。
這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會讓孩子記憶深刻。也會讓孩子覺得很快樂,於是考試學習成績好就更快樂,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孩子學習知識是為了能運用,所以我們在讓孩子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儘可能的幫孩子找出使用的場景,讓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學霸。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和idea,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養出聰明快樂的孩子。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闢謠,孩子學習不自覺靠管?家長教會孩子這3點,讓娃主動學習
霍啟剛女兒洗車照火了,郭晶晶夫妻教育的方式,值得家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