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奇才隊送出約翰-沃爾以及2023年的一個受保護的首輪籤,從火箭換來了拉塞爾-威斯布魯克。鑑於兩位球員都身背著一份長期且數額巨大的合同,這筆交易可以被看做是這兩位在過去十年中擁有過較強運動能力,但隨著年齡增長和傷病影響逐漸退化的控衛之間的直接交換。我會把這筆交易的起因以及兩隊各自的算盤等討論留給其他別人,本文我們將從兩支球隊籃球方面將迎來的變化的角度來討論這筆交易。
拉塞爾-威斯布魯克在華盛頓前景如何?
要質疑威少還能否為奇才做出貢獻也許是違背理性的,畢竟他效力於火箭的上賽季仍然入選了最佳陣容三陣。不過,他在火箭最成功的那段時間裡他所處的環境,也許並不能在奇才隊得以重現。威少上賽季的最佳表現是處於上賽季火箭先棄用克林特-卡佩拉,又把他交易去往亞特蘭大,完全貫徹極致小球打法的時期。在那套體系下,威少的角色幾乎是一位傳統進攻體系中的一位具有豐富技巧的中鋒,常常在半場處就發起進攻,而很少會在外線站樁等球。
這個體系對於在投射在過去幾個賽季中不斷下滑,三分命中率已經跌到二年級賽季(當季僅出手104次)後最差的25.8%,而且目前已經連續三季刷新這項紀錄,已不再是一位可靠的外線射手的威少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一到了火箭用場上第四位射手頂替卡佩拉的位置時,威少的效率就開始起飛了。在新年之交因新冠疫情停賽前的23場比賽中,威少儘管場均有高達35%的使用率,但他仍能以平均水準之上的效率(54.2%的有效命中率以及57.6%的真實命中率)砍下31.7分。但是,在火箭做出這個策略調整之前,儘管他每場比賽能拿到24.2分,他所貢獻的也只能說是一些毫無營養的得分,而且他低得下人的效率(45.4%的有效命中率以及50.4%的真實命中率)以及依然很高的使用率(31.4),在當時2019年的賽季時段裡完全是在拖累球隊。
同時,他在複賽期間所展現出的掙扎大家都有目共睹,也許我們可以把傷病、訓練不足以及疫情影響等一系列因素,來為他在季後賽中以一系列超鬼的表現送走了火箭隊開脫,但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哈登在僅僅一個賽季的合作之後就對這種搭配感到反感的原因。
除了他個人的數據之外,威少面臨的更大的問題還在另一方面。就他的打法而論,很少有球員像他這樣需要這麼頻繁的支配球,像他一樣能完全改變球隊的打法。在2013-14賽季開始統計球員追蹤數據以來,威少在雷霆的最後六個賽季,其總使用率都能在所有單季出場超過1000分鐘的球員中排名前15位,還包括包攬前四中三位的14-15到16-17賽季。甚至在總計七個的球員在場時的持球時間超過球隊進攻球權所佔時間的一半的賽季中,15-16到17-18賽季這三個賽季全部入列。
他的打法對隊友造成的影響,只要比較一下保羅-喬治以及維克託-奧拉迪波在與威少搭檔前的賽季,與威少搭檔的賽季,以及離開威少後的第一個賽季的數據就好,不難得出結論:
二位的數據在加入威少前和離開威少後都有提升:
而當喬治在個人效力雷霆的第二季——18-19賽季提升了一點使用率(也許並不意外地,雷霆在由喬治主導的那個賽季打出了後杜蘭特時代最好的一個賽季),值得一提的是,他的2019-20賽季是在另一位需要大量支配球的巨星科懷-倫納德身邊打球,而他也依然貢獻了他在步行者時期所能貢獻出的數據。儘管威少也對哈登的數據都產生了一些影響,一點點,他和比爾之間能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將會怎樣還是值得我們期待的。如果奇才能夠為威少搭配出類似上賽季火箭式的小陣容,外加比爾同時登場,他也許能再次貢獻出2020年1至3月的高效,而不是陷入像2019年秋天那樣的泥潭。
而比起奇才所擔心的威少能貢獻怎樣的個人表現,也許更值得擔心的是奇才隊內的優質年輕球員的全能發展。比如在雷霆,年輕的鋒線球員特倫斯-弗格森以及哈米杜-迪亞洛,在威少身邊幾乎退化成了場上觀眾。甚至像多曼塔斯-薩博尼斯都在離開雷霆之後,得到了更多機會,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組織才能,培養出了更加全面的能力。而奇才的這批年輕人,諸如八寸壘、特洛伊-布朗和德尼-阿夫迪亞,他們能在自己的新秀合同期間有機會茁壯成長或者至少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嗎?又或者他們會不會像弗格森那樣退化成一位只能埋伏底角等球,才找到自己定位的球員呢?
另一個亟待討論的問題是:威少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奇才近幾個賽季以來最大的問題:防守在哪?儘管他部分生涯裡活力四射的球風和賞心悅目的快攻終結,讓他在聯盟裡獲得了還不錯的防守端評價。但他還需要平衡自己喜歡賭博式搶斷以及防守端喜歡追球走的問題,也正是這樣的壞習慣,讓他很難融入球隊的整體防守。但像系統化修正正負值這樣的在場數據統計,還是傾向於把近幾個賽季的威少歸為防守端對球隊有略微貢獻的行列,而沃爾的這項數據則從生涯早期的高水平掉到了目前的大大低於平均水平。總體來說,對於這一點,我們還是有保持謹慎樂觀的空間。
約翰-沃爾在休斯頓的前景如何?
首先,感覺挺奇怪的。沃爾在奇才度過了他目前職業生涯全部10個賽季,穿上另一件球衣確實需要人們花點時間來適應。而火箭隊的控衛位置就像Spinal Tap的鼓手[譯註1]一樣,在最近幾個賽季中已經有三位全明星級別的球員先後入駐。
[譯註1]:Spinal Tap是電影《This is Spinal Tap》中的虛構樂隊,該樂隊的特色之一就是鼓手經常莫名其妙消失
競技層面而言,第一個疑問就是,沃爾的傷勢究竟恢復得如何。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嚴重傷病之後——包括一次跟腱撕裂,成就沃爾成為一名全明星的閃電急速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也很難再被找回了。(想了解更多有關跟腱受傷已經後續康復狀況的資料,我與Josh Baxter醫生此前的對話很有啟發性)。所以任何他將有可能恢復到自己完全巔峰狀態的觀點都可以閉嘴了。這是這筆交易不利的一面。
而有利的一面是,沃爾對比賽的理解能力總是他被低估了的一面,他觀察利用掩護以及尋找傳球線路的能力也同樣被低估了。就算他已不再具有往日的爆發力,能支持他製造防守縫隙,尋找傳球角度,成為一位可靠的隊友空位三分製造機器——他至少兩次讓特雷沃-阿里扎拿到了大合同——但他仍能夠憑藉自己的球場視野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就算這項能力在邁克-德安東尼時代拉開空間,強調單打的進攻體系中難堪大用。但在新帥史蒂芬-塞拉斯的重新加入更多傳統擋拆進攻的體系之下,沃爾借克裡斯蒂安-伍德的擋拆至少會是一個不錯的進攻戰術。
但同樣的,就像我前文所述的威斯布魯克對於支配球的過於痴迷會成為奇才隊的隱憂一樣,哈登目前在火箭進攻端是球隊毫無疑問的絕對核心,也正與威少雷霆時期所處的類似。這很可能意味著沃爾可能比生涯任何階段都要更多的打無球。也許沃爾會對這種變化而感到些許不適,但也有一些跡象表明,也許他能夠在和哈登身邊取得一些成功。在奇才決定送走他之前,就已經有人擔心沃爾的無球能力會讓他無法在比爾崛起成為球隊第一選擇之後與之共存。在我九月份與奇才隊的跟隊記者Fred Katz討論過之後,我覺得還是有一些積極的跡象。
我真的覺得認為對沃爾缺乏拉開空間的能力的評價是被過度鼓吹了。其實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空位三分的命中率達到了38.6%,儘管這算一個較低的數據,但他在16-17賽季之後,總計接球就投的三分命中率達到了38.3%。他除了要「成為一位合格的投手」之外,還需要調整的是提升自己接球就投或者快速把球傳向另一位隊友手中的意願,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更多選擇持球控球。
鑑於哈登在火箭隊的絕對核心地位,這種意願可能會被提升到某種程度。但很顯然,沃爾在這種接近傳統的進攻體系中擔任無球進攻手的能力,要比威少強得多。
如前文提到的,沃爾在近期遭遇連續傷病之後,從生涯早期一位接近聯盟優秀水平的控衛位置防守者,退化到現在完全水平線之下的防守人,而且他還需要面對自己在聯盟中聲望的進步/下滑——主要是在進攻端角色的削弱,還有因為在球隊中地位不高需要承擔更多原本不需承擔的責任,運動能力的退化,尤其是對橫移速度的影響,這點是Baxter醫生特別強調的跟腱傷勢最普遍影響的方面,都是沃爾需要努力克服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