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CBA名宿馬健老師在社交網站上說的一句話引起了知名評論員楊毅老師的極其不滿,馬健這樣說道:高水平的球員和教練解讀場上的感受肯定會是一種不一樣的角度和體驗。所以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兒才是我們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雖然馬健老師沒有指名道姓,但是體育這個圈子就這麼大,所以球迷心裡都清楚馬健老師說的是那個群體。毫無疑問,看到這個言論之後,楊毅老師坐不住了。
緊隨其後,楊毅在社交媒體上侃侃而談,他非常自信的說道:我們也沒說自己專業,但是媒體人做這行有自己的特點,畢竟是說外國的比賽,英語,表達,掌握資料,也是傳播的一部分。我是18年前開始解說的。我們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支持,不能說我們幹這個就是毀了觀眾的青春吧。
楊毅繼續說道:大家雖然不算同行,也同飲一池水。我就是替我們這些媒體出身的說兩句。大家見面還是都挺客氣的。
面對楊毅的反駁,馬健老師肯定要把他扼殺在萌芽之中,所以一天之後,馬健老師再次強勢回擊道:在美國三大電視網中,所有嘉賓須由現役或者退役的球員和教練擔當,在一些重要比賽,甚至負責直播的嘉賓主持都是曾經的職業球員。
馬健還說道:可惜籃球的版權費我們已經交了天文數字,作為體育最大的推廣平臺,卻一直沒完成職業體育媒體直播的等級標準。我曾經問《企鵝》管理人員,為什麼我們轉播沒有分級人員轉播?作為對口的管理者卻無語,沒有概念。
馬健老師在接下來說的這段話真是殺人誅心,不知道楊毅看到之後該如何是好。
馬健老師非常耿直地說道:職業的賽事解說,常被連基本籃球防守動作,站立姿勢幾乎不會的個別嘉賓忽悠,整的跟自己似乎籃球先生般存在。假的不專業,也真不了,專業人幹專業事兒,當你決定要張嘴向公眾解讀世界水平精彩對決時,請先學會基本的防守動作和持球運球理念,否則這麼好的比賽豈不是臉大的自己被娛樂了嗎?
作為一名旁觀者,以及一名體育愛好者,我認為馬健和楊毅說的都沒錯。
雖然楊毅不是專業球員出身,但是他對比賽的理解還是可以讓球迷接受的,他可以把球場上的戰術和策略分析的頭頭是道,我認為這就足夠了,因為籃球歸根結底就是娛樂大眾,你讓球迷開心了,你讓球迷聽懂了,你就贏了,誰又敢保證NBA沒有假球呢?反正我是不相信蕭華能經得住金錢的誘惑,從而做一個一塵不染的道士。
退一萬步講,楊毅的評說還是挺有情趣的,經典語句更是脫口而出,例如:沒有奇蹟了,沒有奇蹟了。我去,咔,哎呀。我還記得此前楊毅在評價姚明和麥迪的時候這樣說道:麥迪就像是姚明的鞋,沒了麥迪,姚明的腳跑著很疼,跳的不遠,跳的也不高。除此之外,楊毅還說過很多經典語句,我就不在這裡一一列舉了。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楊毅知道怎麼哄球迷開心,因為他知道該如何留住球迷的心,就是這樣。
反觀馬健老師!
此前我看過馬健老師解說NBA聯賽,說句心裡話,他講的確實好,也非常專業,他想讓更多的球迷更深入了解籃球,所以他說出了激怒楊毅的言論,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那又能怎樣呢?
僅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認為馬健老師的理念是可執行的,他這樣做確實可以留住一些想深入了解籃球的資深球迷,但是我認為他會讓一大部分球迷遠離他,因為他的解說有很多人聽不懂,他的解說枯燥無味,他的解說讓人昏昏欲睡。沒錯,馬健的理念和收視率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現在我很難再看到他解說。
我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我比較喜歡靜易墨的文採,毫不誇張的說,他對籃球的認知遠在我之上,他幾乎寫的每篇文章字數都不少於3000字,他會把戰術分析的極其透徹。
反觀草根評論員徐靜雨。
說句心裡話,看到他的一些評論之後,我感覺他對籃球的認知很離譜,甚至讓我感到震驚,很顯然,我認為我對籃球的認知遠在他之上。
但與靜易墨相比,我更喜歡看徐靜雨老師對NBA的點評,因為他風趣幽默,因為他語出驚人,因為他的預測99%都是錯的,因為他的臉總是被打腫。
就拿今年季後賽說吧,他看好雷霆,他看好雄鹿,他看好凱爾特人,他對快船更是充滿自信,結果卻不盡人意。沒錯,徐靜雨老師是人們茶餘飯後侃侃而談的笑話。每次提到他的名字,我都會狂笑不止,這就是我喜歡他的根本原因所在。
現實就擺在那裡,徐靜雨在籃球方面的見解遠遠不如靜易墨又如何?徐靜雨的粉絲數量遠遠大於靜易墨,這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