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17日電 題:舞好「龍頭」帶「龍身」——天津推進產業鏈復產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元旭、王井懷、王暉
作為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天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幹部下沉、政策下地,抓「龍頭」、帶「龍身」,「鏈式復產」為「雙戰雙勝」提供有力支撐。
「龍頭」帶「龍身」 產業鏈「動」起來
近千米的生產線上,幾十臺汽車車身依次排開。每臺車身旁,幾名小夥子分工協作,快速組裝零部件。下班時,車間上方的顯示屏亮出「512」,當天第512輛哈弗汽車駛下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好比『龍頭』,上下遊產業鏈好比『龍身』,『龍頭』一動,整個『龍身』就跟著舞起來了。」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總經理張國欣說。
一輛汽車有3萬多個零部件,一二三級供應商達幾百家,遍布全球。哈弗汽車天津生產線一復產,上遊保定的變速器生產商、大連的雙離合控制模塊生產企業,再上遊上海的摩擦片生產工廠,直到日本的零部件企業,一環帶一環,機器全部響起來。
距離長城汽車天津生產基地十幾公裡的空客天津總裝線,也早已忙碌起來。不久前,這裡向尼泊爾交付了復工復產後的首架飛機。「這是疫情以來空客中國交付的首架飛機,有力帶動了航空產業鏈復工復產。」空客天津飛機交付中心合同部負責人劉浩遠說。
截至3月底,天津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99.7%,復產率達到87.8%。其中,長城汽車等三大整車廠的復產,帶動800餘家配套企業;空客天津總裝線帶動起上百家航空製造、維修、貨運等企業。
「雙戰」奪「雙勝」 工作隊「沉」下去
聚焦重點,以點帶面。為牽好復工復產的「牛鼻子」,天津市3000餘名幹部「下沉」,覆蓋4600餘家規上工業企業。
幹部成了「輔導員」。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是大眾集團在中國生產中高端變速器的唯一企業。復工復產之際,芬斯特曼等企業負責人正在隔離觀察,一連串的難題擺在企業面前。
此時,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梅志紅第一時間和企業負責人進行視頻溝通,實地考察企業每一處細節,擔起協助企業復工復產的「輔導員」,定製版方案很快出爐。當芬斯特曼結束隔離走進工廠時,產能已經恢復到近五成。
幹部成了「協調員」。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復工時,上遊企業還沒有動靜。急企業之所急,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發函協調後,工作人員徐瀟當起具體事務的「協調員」。她每天打電話,催促外地廠家推進復工,直到企業沒了後顧之憂。
幹部成了「宣傳員」。疫情後,天津市多項惠企政策相繼出臺。「新政策實時更新,我們要當好『宣傳員』,讓企業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情況。」幫扶天津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的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第11工作組組長張軍說。
在西飛國際航空製造(天津)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幫扶幹部為企業送來的政策明白表,涉及行政審批、財稅金融、就業社保、房租減免等優惠措施。「一張表格背後,是全市對產業鏈復工的努力。」公司總經理馬巖說。
「抱團」共「戰疫」
在天津泰達潔淨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5條生產線24小時火力全開,一片片口罩濾芯魚貫而出。截至目前,這家企業出口口罩濾材6噸,助力韓國、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抗「疫」。
在西飛國際航空製造(天津)有限公司,記者留意到多對機翼停留在車間裡。「此前,由於『龍頭』企業一時難以完全恢復生產節奏,大部件供應企業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同幅度減產,壓力傳導給上遊,二是自己消化。」馬巖說,企業選了第二條路,也就有了停放的機翼。
港口是世界產業鏈運轉的樞紐。4月11日,天津港「零缺陷」接卸空客飛機大部件第500架次,保障了龍頭企業全球物流運輸的穩定。此前天津港還提出,班輪公司可選擇將無法在國外港口卸下的貨櫃,暫存天津港碼頭,來緩解海外部分港口封港帶來的船貨滯港壓力。
在各方努力下,天津產業加快恢復。目前,空客天津寬體飛機完成和交付中心的業務範圍正向A350機型拓展,有望於2021年實現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