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郝永生:綠色產業助力現代農業開發

2020-12-14 邵科博士看農業

郝永生,漢族,男,1979年生,河北省唐山市灤縣人。1999-2003年,瀋陽農業大學,金融專業學習;2003-2011年,唐山恆源典當有限公司,業務主管;2012-2015年,唐山東方匯通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2015年至今,灤縣樂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8年,參加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能力提升研修班學習;組建灤州農發產業化聯合體,擔任秘書長;2019年參加鄉村振興新農人研修班第3期學習。

一、創業歷程

2003年金融本科畢業後,我聽從實習銀行主任建議,沒有進銀行,直接進入一家私企,從事典當、投資工作。進入公司後,堅持踏踏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基本上都是第一個來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工作很累,也失望過,更想放棄過,每每此時,腦海中就出現爸爸常說的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就不斷提醒自己,再堅持一下。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品和能力終於得到領導們的認可,我本人也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隨著國家經濟增速的放緩,我意識到典當投資行業風險越來越高,所以不斷提示公司回收回收再回收貸款,及時為公司避免上億元資金的損失。我非常感謝公司給與的發展機會,所以一直提醒自己要忠誠。在整體市場環境萎靡的情況下,我一個人在對方公司兩年多時間,收回貸款本息人民幣兩億三千多萬元。

隨著自身經濟價值的逐步實現,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夢想又常常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幾經前思後想,帶著一點小情懷,本著「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的想法,於2015年開始了返鄉創業之旅——在老家灤縣創建了灤縣樂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最初的入社成員就五人,而且是沾親帶故。當時夢想很大,也沒有具體規劃,一下就流轉了三百多畝地,並計劃兩年內將全村近三千多畝的地都流轉過來。根本沒想什麼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銷售渠道等,就是簡單粗暴的大田種植。但是一幹起來,各種問題撲面而來,這才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無能,也迫使自己痛定思痛,尋找所面臨問題的原因及解決之道。於是從2017年開始認真琢磨,給自己真正的清零,開始了對農業的學習,首先我在北京「農合論壇」培訓了四次,其次是幾次自駕到河南、山東、遼寧三省主要農業大縣田間地頭考察學習。再次是2018年在農幹院系統培訓學習。這樣才使自己不再盲目自大,並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發展方向。

幾年下來,我與合作社成員一起調整種植結構,爭取發改立項,獲得用地手續,完善規章制度、財務及稅務等,一步一個腳印,規規矩矩發展。現已確定合作社三百畝的種植基地以綠色生薑和馬鈴薯的種植、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為主,以農機服務、貨運服務、農資服務、農技服務為輔的經營模式。目前,合作社有成員119人,長期員工7人,農產品主要有灤縣東路花生、荷蘭十五馬鈴薯、唐山生薑等。

抱著「結硬寨,打呆仗」的決心,我想著一定要把自己的小合作社做好,以便有實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更想讓那些幫助過我的貴人們分享我的成果。

二、經營模式與創新

合作社內在創新主要體現在逐步完善的內部運營機制:1.股權機制創新,我將自己擁有的部分股權,無償轉給管理團隊成員和骨幹成員,並達到股權合理配比,增加其凝聚力和主人公精神。2.管理機制創新,採用「各班長對經理負責,經理對理事長負責,理事長對成員大會負責」的制度,各司其職、各擔其責,權利義務明晰。3.種植模式創新,現已確定合作社三百畝的種植基地以綠色生薑和馬鈴薯種植、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為主,以農機服務、貨運服務、農資服務、農技服務為輔的經營模式。4.種植技術創新,除與高校對接新品種新技術外,自己也改良了生薑品種,設計了除草、澆地、噴灑農藥農機,省時省力,大大節省了水資源,降低了農藥使用。並以灤縣樂農科富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名義申請了「一種具有障礙物自動規避功能的除草機」專利。5.科學種植,現已完成200.34畝的綠色生薑認證。6.銷售模式創新,農產品銷售改變過去單一的批發模式,與一畝田、京東及唐山市惠農電商平臺合作,採用小包裝做品牌,線上線下新零售模式,除了增加收益,更帶動了當地銷售模式創新。

合作社外在創新主要體現在聯合共贏。經過摸索發現,與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樣,我的合作社存在小而弱、小而落後、小而單一等問題。基於內在發展的需要和外在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我們七家上下遊企業、九家市級以上示範社、五家省級師範家庭農場自願組建了灤州農發產業化聯合體。我在聯合體擔任秘書長職務,負責組織、運營、協調發展,並計劃於2020年挑選出優質企業,組建實體集團公司,來實現長遠規範發展。

聯合體成立之初,我們馬上抽選了幾名樂於奉獻的同仁,組成了一個運營管理團隊,負責聯合體運營管理,及風險分擔機制、利益分享機制的制定與完善。

聯合體啟動的同時,一套種養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商業模式悄然形成。比如種植企業可以直接向養殖企業提供青儲飼料,養殖企業可以把發酵處理後的動物糞便轉給種植企業;又比如種養企業可以向餐飲企業提供新鮮農副產品,餐飲企業可以將部分客流引到種養企業參觀消費;再比如養殖企業死掉的動物屍體可以轉給肥廠,肥廠可以把簡易包裝的化肥出售給種植企業,等等。基本實現了橫向縱向聯合聯盟,而且不必擔心貨款不支付,大大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增加了收益。

因為我們自身獲得的發展機會在不斷增多,所以帶動的就業人數和帶動農民增收也會逐年增加。聯合體不求最快最大最好,但求長遠穩定發展。

三、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及挑戰

幹上農業,不斷地在嘗試,調結構,找技術,求聯合,清資產,也不斷地在失敗。激情過,鬱悶過,有時感覺成功遙不可及,有時又感覺成功觸手可及,感到自己忽冷忽熱。我們在享受豐收節帶給我們榮耀的同時,更應敢於面對當前的農業問題,以便更好的解決。在當前國內幹農業,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簡直成了資本和情懷的絞肉機,炒股頂多是開奧迪進去開奧拓出來,幹農業最後有可能連塊遮羞布都剩不下。

希望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能夠提前預判,出臺的農業相關政策措施能夠有前瞻性,提前規劃布局,並且能夠有效、持續落實到地。不要動不動就只關注大項目,大項目固然好,但是複製性不強,應把中國農業的最基本組成單元做好。讓我們這些真刀真槍幹著的、堅強的新農人也得到應有的認可和鼓舞。幹農業是一份周期長、系統性的工作,新農人需要一個好的政策、機制環境,以便真正的幹好。

2018年是比較慘敗的一年,是灰心失望的一年。幸好參與了農幹院和鄉村振興的培訓,了解了更多中國農業發展趨勢及相關法律法規,尤其是浙江大學魯教授、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朱院長的講課更是點撥迷津、醍醐灌頂,及時讓自己內心重新清淨,重歸起點,重聚初心。幹農業幾年下來,深知自己的無能與無助,縱使這樣,也要堅守住自律、規矩、誠信和自尊。革命尚未成功,還得擼起袖子加油幹!

四、發展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自2015年返鄉創業至今,一直把合作社當做一個「」,認真打磨,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組建運營管理團隊,規範發展,調種植結構,勇於創新,現已確定合作社三百畝的種植基地以綠色生薑和馬鈴薯種植、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為主,以農機服務、貨運服務、農資服務、農技服務為輔的經營模式。可以帶動指導周邊五千畝種植規模,成員人均增收3500元,年用工量1600人次,並大大改變了當地效益低的花生、玉米單一種植模式,這個點還要做一面旗幟,引領更多的人返鄉創業,吸引更多的資本下鄉,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將聯合體當做一條「」,本著獨立經營、合理分工、要素融通、穩定合作、聯合發展、產業增值的經營宗旨,將其做優做強;將帶動當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一扇「」,使其當地農民更富,農村更美,農業更強。

五、新農人自我點評

也許是父親謙遜、低調性格的影響,使自己始終堅持水潤萬物而不爭。我不太在乎面上的或眼前的利益,更喜歡一點點成其大。作為新農人,我將始終秉持著「健康樂享、綠色農業、重誠守信、合作共贏」理念,實現為城鄉搭建一座誠信、友善、便捷之橋,讓成員之間、城鄉之間、遠近之間、供需之間互通有無、互享實惠、互建共贏,完美對接,共創和諧美好!

在國家對農業的大力關注支持下,在各級主管領導的監督指導下,誠心歡迎有「無祿尚憂農」情懷的朋友加入農業大軍。讓我們攜手共進、順勢而為。以「結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幹好農業;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精神服務大眾;以「流水不爭先」的心態共創輝煌!

很喜歡下面這部簡書,願與大家共分享。

圍棋(贈美人劍)

黑白乾坤轉,縱橫幾度歡。捉對風雲湧,痴迷夢也酣。窮極局無定,人渺在其間。宇宙生萬象,此物宜常禪。棋藝有高低,精進莫等閒。高山自仰止,流水不爭先。

(材料提供:郝永生)

本文修定稿節選自2019年出版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人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人發展研究》

訂書聯繫人: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 張老師

相關焦點

  • 宜葆農科三大創新服務助力綠色農業發展
    2017年11月9-12日,農業部首屆全國「網際網路+」現代農業「雙新雙創」博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召開。浙江宜葆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葆農科」)應邀參展。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請談談華中農大在新農科建設上有哪些特殊優勢。    李召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農業在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組織方式上發生了深刻變革,這些都對高等農林教育提出了迫切的改革需求。    一方面,現代農業產業鏈大幅延伸,農村向多功能化空間演變,但農業現代化水平仍然偏低,成為國家現代化的短板之一。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 助力質量興農
    農業全產業鏈融合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興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要內容,成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 科技興農 「515」行動助力湖北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興農 「515」行動助力湖北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06-18 16:26:17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6月18日電(吳文華)湖北省農業農村廳17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9月開始實施的科技服務產業發展
  • 「綠色農業+運動健康+直播電商」助力首農莊園櫻桃節
    5月16日,由首農莊園、極賦健康聯合舉辦的「首農莊園櫻桃節直播活動」在海澱區上莊鎮首農莊園隆重啟動。首農食品集團企業文化部部長傅鵬、首農莊園領導班子成員、馬拉松世界冠軍孫英傑出席活動。活動由直播網紅及數名主播以直播方式主持,為後續系列活動起到良好開端。
  • 促進鄉村謀定產業振興-農業大健康·萬祥軍:姓農立農興農
    @、構建鄉村產業品牌體系很多鄉村並不缺少優質農產品,但往往有品質無品牌或產品的品牌價值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只能獲得有限的生產環節收益。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構建鄉村產業品牌體系,是實現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鄉村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環節。
  • 上海科技興農的成果助力中國農業綠色發展
    在上海,農業屬於小產業;可在一場國家級科技創新大賽上,「小產業」脫穎而出,體現了上海科技興農的新成果。近日,由科技部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長三角一體化專場在滬落下帷幕。上海還獲得生態農業專場最佳服務機構獎。一場國家級科技比賽,上海三個獎項姓「農」,這與上海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和擔當有關。據上海市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石達祺介紹,上海農業以市場為導向,搭建起上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一站式服務平臺,形成申請轉讓、成果定價、信息發布、組織交易、交易鑑證的「五步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特色模式。
  • 青島中農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大眾網青島12月3日訊(記者 潘超 通訊員 魏玉暖)12月1日,青島中農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受青島西海岸新區品牌辦公室委託,聯合青島西海岸供銷集團薈澤農產品有限公司,推出以「打造新區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膠河大白菜」品牌推廣活動,助力「膠河大白菜」拓展市場、暢通銷售渠道,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品牌價值。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省長易煉紅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部署要求,把「三農」工作放到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來認識和把握,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動我省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武漢高科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打造中國種都、發展綠色農業
    ,公司始終以引領高科技農業發展為己任,堅持以推動農業產業綠色發展為目標,以推進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高農生物園建設為抓手,通過產業開發、資本營運、投資引導、企業孵化助力農業高科技企業做大做強,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出了重要貢獻。
  • 陝西安康:農業五大特色產業持續助力脫貧
    作為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近年來,安康堅持把發展生豬、茶葉、魔芋、核桃、生態漁業五大富硒特色產業作為助農穩定增收、決勝脫貧攻堅的拳頭產業,保持定力,持續用力,實現了貧困村農業園區(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山林經濟示範點、供銷電商扶貧點、產業技術員、貧困戶長短產業項目和利益聯結機制
  •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從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適應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適應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階段性特徵來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把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作為核心任務,推動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 農業部: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韓長賦在天津調研時強調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2月8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天津調研時強調,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緊緊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提高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大城市要充分發揮優勢,運用現代化技術和管理方式
  • 河北正定:人才興農 科技助力農業發展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鄭組宣)近年來,正定縣以狠抓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出臺《關於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實施方案》,在注重農業技術人才技能提升的同時,加大農業實用人才培訓,大大提高了農技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成為助力正定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
  • 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助力都市現代化農業發展紀實
    幾小時後,他從頒獎嘉賓手中接過了全國個人第一名的獎盃,也助力廣東隊獲得了團體第一名;陝西楊凌,承擔著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科技推廣示範職能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園,深圳市農促中心正與該校相關負責人深入對接,兩大國家重點實驗室將在深圳落地,深圳市未來農業發展創新中心即將成立;西藏林芝,深圳市農促中心高原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創新基地掛牌,察隅農場作為深圳農促人奮鬥了將近5年的對口扶貧基地,在科技的創導下,實現了產值的成倍增長
  • 海南省產業發展公司:華南中農農業開發集團公司 轉讓
    中穗產業發展集團公司註冊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註冊時間:公司成立於2020年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房地產開發經營;旅遊業務;水產養殖;牲畜飼養;食品經營;食品進出口;貨物進出口;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農副產品銷售;林業產品銷售;花卉種植;蔬菜種植;園藝產品種植;水果種植;香料作物種植;農業園藝服務;水產品批發;房地產經紀;房地產評估;房地產諮詢;住房租賃;土地使用權租賃;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加工、運輸、貯藏及其他相關服務
  • 質量興農 綠色興農 科技興農 大江東首屆優質種子種苗展示推介會開幕
    5月29日,2018年大江東首屆優質種子種苗展示推介會正式開幕,為期一個月的優質種子種苗展將為大江東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帶來優質的種子種苗,也將提供一個技術服務、信息交流的平臺,擴大大江東農業和產品在外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三農」服務再起航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種子種苗是關鍵。
  • 涪陵:推動「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涪陵:推動「綠色興農、品牌強農」2018年12月上旬,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二屆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廈門思明區隆重舉辦。按照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的安排部署,涪陵區積極選派4家農業企業(合作社)8個產品參加重慶市展團展示。
  • 姓農興農 擔當為農——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建立健全財政支持的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順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農擔公司主要負責落實國家農業支持政策,為省級農擔公司提供再擔保服務和業務指引,推動「總對總」合作,33家省級農擔公司直接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服務,下設533家市縣級自有分支機構,合作設立業務網點715家,形成了一支3000多人的農擔隊伍,成為影響農村金融供給格局的重要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