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咋們先來說說ape和flac是怎麼來的。(你別跟我說你的ape和flac是用MP3轉換過來的)要得到無損音樂,首先是把CD抓軌到電腦裡,變成WAV。那麼有人會問,抓軌變成WAV,相比原來的CD,音質會不會有損失呢?答案是:很有可能有損失,但是也可以做到完全沒有任何損失。
說到底,CD就是一張記錄一堆010101的塑料片,只要你能把010101都讀對了,那你得到的WAV就和原來的CD音質一模一樣。可惜的是,一般情況下,都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不能完全讀對。(比如光碟機的質量,CD碟片用久了讀錯機率變高等等)為了增加你讀到的010101完全正確的機率,需要使用EAC等專業抓軌軟體來抓軌,而不是用foobar直接轉換甚至是用WMP之類的。(雖然用EAC也不能保證絕對正確,但是完全正確的機率已經非常高了)。
好了,假設你現在得到了一個完全沒有讀錯的WAV。然後你通過格式的轉換,就可以得到ape和flac。WAV是1411KBPS,而ape一般只有幾百KBPS,有的人以為,文件小了這麼多,裡面肯定是損失了些什麼了吧。好了,現在大家一起來看看,轉換格式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好好的一個WAV文件,轉換成ape和flac會小了這麼多?具體的情況相當的複雜,咋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格式轉換實際上是編碼的轉換。
編碼是什麼?你可以理解成記錄信息的方式。假設一個柜子,裡面有5*5這麼多個抽屜,裡面放了A和B兩樣東西。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WAV就相當於是以這種列表的方式來記錄A和B的排列。
而ape和flac呢,是怎麼記錄這個排列的?讓我們來看看。設兩個量N和M,以N來代表行數,以M來代表列數。N可以取15,M也可以取15。在這個範圍內,當N+M為偶數的時候,抽屜裡的是A,當N+M為奇數的時候,抽屜裡是B。
記錄的信息就變成了: N=15,M=15
當(N+M)/2取餘數等於0時,抽屜(N,M)裡的東西是A,不等於0時,抽屜(N,M)裡的東西是B。
看起來好像是後面的方法更複雜嘛,那是因為抽屜只有5*5這麼少。當抽屜變成500*500呢,500W*500W呢?用前面的方法記錄是不是需要非常大的空間?ape和flac記錄的方法是不是簡單了很多呢?(記錄的文件當然就變小了)但是大家來看看,它們記錄的東西有沒有變?有沒有損失?答案是:沒有的。當然,音頻信息的記錄比這個複雜多了,所以壓縮比率只能做到一半左右,還是無數人想破腦袋才想出來的。
好了,現在大家知道了,ape和flac是兩種比WAV更先進的音頻記錄方式,那到底哪一個好點?ape和flac的區別就是算法(用數學方法優化記錄方式)不同,其實是差不多的兩樣東西。現在大家知道了,同一個WAV文件轉換成ape和flac,裡面都並沒有損失掉什麼,但是呢,flac有一個特點:消除爆音。或者說可以這樣說:flac會用靜音代替由於某些特定原因造成的爆音。(所以flac還是會有爆音的)還有個區別:ape壓縮率比flac高一點,所以ape文件體積較小,但是對隨身聽來說,由於ape算法比flac複雜,所以要更加耗電。
土鴿世界歡迎大家相互學習和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