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詩偉】
據新聞聯播10月16日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
看觀網這條新聞下面的留言,大家對這個「東北三省」國家還是有點陌生,都在問國王是不是來賣三文魚的,其實如果不是前些日子瑞典作妖,國內媒體也不會把焦點投向這裡。不過既然大家對挪威三文魚這麼感興趣,倒不如說一說。
先看一張圖吧:
這是今年6月挪威發行的「鹹魚」紙鈔,200面額上印著一條看起來很「喪」的「鹹魚」,被網友們戲稱「失去了夢想」。其實,這條「鹹魚」在商品名錄中被稱作「挪威北極鱈魚」,主要產自巴倫支海,是挪威海產局為了強調產地和物種,專門給本國出產的大西洋鱈魚統一命名。
仔細翻看挪威克朗新版五種面額紙鈔,「海洋」無疑是核心主題,足以展示北歐海上強國挪威對海洋格外鍾情。
「鹹魚」翻身登上鈔票
2014年10月7日,挪威中央銀行發布了2017版最新款紙幣的設計方案,主題是「海洋」。新版鈔票逐步取代原來50、100、200、500和1000五種面值舊鈔。「鹹魚」翻身成為200面額新鈔正面主圖案,挪威央行還專門拍攝了一段宣傳片,科普了挪威從維京時代開始,漁夫們就開始成規模的駕著維京長船捕撈大西洋鱈魚的故事。
新版挪威克朗100面額正面印刷的維京長船,是挪威目前保護下來的最大的一艘。玩過遊戲《帝國時代》想必注意過,選擇玩家角色時,還可以扮演一把北歐維京,在大海上開疆拓土。
因海而生,因海而興,作為傳統航運大國的挪威,大海是推動挪威經濟社會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挪威歷史軌跡與國家身份認同中的一個關鍵元素。
挪威人口約529萬,面積約兩倍於廣東省,經濟總量同上海相當,綿延2.8萬公裡的海岸線(包括峽灣和海灣),遠超過中國1.8萬公裡的海岸線。從維京時代至今,海洋在挪威經濟社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70%的出口總額都與海洋產業相關,海洋漁業捕撈和海產品出口是重中之重。
海洋強國不只賣三文魚
海洋強國主要出口哪些海產品呢?
舉個例子,國內近年熱銷的三文魚。
2017年挪威總計出口了100萬噸三文魚,價值647億挪威克朗(約合547億人民幣),是挪威有史以來三文魚出口的最高值。
那麼挪威對華三文魚出口呢?
2016年底中國和挪威關係好轉,次年兩國籤署的三文魚議定書協議。利好消息刺激了挪威對中國三文魚出口的快速增長。2018上半年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量快速上升,出口量從2017年上半年的1088噸猛增到2018年上半年的7054噸,出口額達4.43億挪威克朗(約合3.66億人民幣)。此前挪威出口商經由越南轉口中國的三文魚,如今可以更加暢通地出口中國市場。
據挪威海產局統計,2017年挪威海產品對華出口18.1萬噸,挪威海產對華出口量已佔挪威海產品出口總量的6.88%,中國成為挪威海產品的全球第三大市場。今年7月,中國取消對挪威三文魚的部分進口禁令。樂觀估計,今年下半年起中國進口挪威三文魚的數量有望大幅上漲。
此次挪威國王和王后對華訪問率領了龐大商務代表團,其中一大目標就是提升挪威對中國的海產出口量。挪威海產局此前專門制定了「2025計劃」,核心目標之一是鞏固挪威在中國三文魚市場的地位。
根據計劃,挪威計劃到2025年前提升對華海產品出口額至100億元人民幣,提升挪威三文魚消費至15.6萬噸,提升挪威北極鱈魚消費至4萬噸,提高包括大比目魚、鯖魚、海參斑、雪蟹、帝王蟹等在內的其他海產品品種的消費,確保海參、藍貽貝、海參斑、北極甜蝦等品種能在中國擁有穩定的消費市場。
感覺中挪合作帶著滿滿的海鮮味道。
把「承包漁場」工程賣到海洋強國
在海洋工程裝備強國賣「魚塘裝備」是什麼感覺?
在挪威制定計劃拓展中國海鮮市場的時候,中國製造的超級工程「海上智能漁場養魚平臺」已遠銷挪威。
2017年10月6日,由中國中船重工武船集團製造的深海漁場巨無霸正式交付挪威薩爾瑪集團。這座世界首座深海漁場「海洋漁場一號」,高69米,有20多層樓那麼高,直徑110米,重量7700噸,相當於200個標準遊泳池,養魚平臺從上到下安裝了2萬多個傳感器,水下水上監控設備100餘個,生物光源100餘個,力圖將複雜的養殖過程控制變得簡單和準確。這種智能化管理僅需3到7人即可操控,完成飼料收集儲存、飼料投放、魚群的清潔捕捉、死魚的收集、魚群監控、水質檢測、水溫檢測等全部工作。
據武船集團技術負責人介紹,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在研發、建造過程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比如,「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的旋轉門系統,有別於其它已建、在建的養殖裝備,這一新型的旋轉門系統是自動化、智能化的末端「執行」裝置,承載著漁網清洗、活魚自動驅趕和捕捉、底部死魚收集、防蝨等漁場主要功能。武船集團技術負責人稱,這一新型的旋轉門系統的獨特性和科技含量在國內海工行業內前所未有。
據悉,一個養殖季可實現養魚150萬條,出產三文魚約8000噸,產值在一億美元以上。此次訂購養魚平臺的薩爾瑪公司,是挪威海產品養殖上市公司,三文魚養殖量佔挪威市場約20%。如今,雙方又籤署新增5臺智能化漁場項目建造協議,擴大三文魚深海養殖和出口能力的雄心可見一斑。
在漁業養殖裝備的合作以外,中國和挪威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有著不錯的合作。比如挪威BRAA船廠是歐洲領先的碳纖維製造商,在全球碳纖維高速客船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
2016年,廣東省航運集團與挪威BRAA船廠合作,成功建造了兩艘亞洲首創的高速客船「金珠湖」和「鎂珠湖」,先後投入番禺、中山至香港市區及香港國際機場航線營運。經過半年左右的運營,碳纖維船舶在安全航行和節能減排的科技應用效果明顯。看好國內碳纖維建造市場巨大前景的中挪雙方,決定將碳纖維複合材料造船技術引入中國。
豐收的「漁獲」總是格外吸引人。海洋大國挪威致力於開拓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中國如今也積極開發海洋資源。此次挪威派出一支創紀錄的商業代表團,涵蓋140家企業的340名代表,不僅超越2017年挪威首相索爾貝格訪華時的商貿代表團規模,而且再次刷新了挪威商貿代表團的出訪紀錄。看樣子是要在中挪合作領域再收穫「大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