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不止天氣,還有2020年的院線。
截止到目前,票房尚可的影片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
疫情重創後的電影市場,元氣至今沒有恢復。
國慶檔之後,市場急需一部救市電影。
而這樣的電影說來就來!上映日當天,還是工作日,16個小時就破億!
還好中國有這樣的電影,還好中國有這樣的導演!
他來了,他帶著他的電影來了——
《緊急救援》
這部電影憑什麼這麼牛?
憑他,林超賢。
01 影帝製造機、彭于晏背後的男人
2000年以前,林超賢的頭銜還只是一個「槍戲副導演」。
他是公認的軍迷。
片場裡沒事就和同事討論研究槍,對各種槍械如數家珍。
《證人》的出現,讓張家輝稱帝。
真正讓大眾記住了一個叫林超賢的導演。
之後的《線人》再下一城,讓謝霆鋒稱帝。
林超賢慢慢開始摸索自己的風格。
北望神州,資本向他拋出橄欖枝。
投資2億的《逆戰》,得益於約旦軍方的配合,林超賢過足了一把「槍癮」。
搭上主旋律的東風,林超賢仿佛找到了一片更能施展拳腳的天地。
他從來都是喜歡玩真的。
《湄公河行動》採用了公安部的絕密資料。
《紅海行動》出動裝甲車、坦克、飛機,連軍艦都是當年撤僑的那一艘。
從警匪槍戰升級為軍事行動。
全程「突突突」「boom boom boom」,這一炸就炸出了36億票房。
當所有人以為他下一步還要繼續突突突時,林超賢收起了他拿手的槍,玩起了水。
其實,《緊急救援》的構想還要早於《湄公河行動》。
源於他無意中看了一個紀錄片。
講述的是海上救援隊如何拯救被困於失事船隻上的漁民。
林超賢被救撈人完全不考慮自己生死的救援方式深深震撼。
在現實中,普通人對救撈人這個群體知之甚少。
所以,林超賢覺得有必要將這群人的故事搬上大銀幕,讓更多的人知道。
項目之所以一直沒有進展。
一是劇本還沒有到林超賢滿意的地步;
二是資金和拍攝技巧還沒到位和成熟;
《紅海行動》的成功,讓林超賢下決心推進《緊急救援》的任務。
上次被問到為啥《紅海行動》沒有他的愛將彭于晏時,林超賢回答是讓他先休息夠了再接受被虐。
後來我們知道了,《緊急救援》開機,彭于晏領銜被虐。
自律,是提起彭于晏必定會有的詞兒。
作為「每一個胖子都是潛力股」的最佳代言人。
彭于晏那魔鬼般的身材,就夠《追光吧!哥哥》裡哥哥們慚愧的了。
因此,電影毫不吝嗇地拿彭于晏的肉體做文章。
簡直滿足了迷妹們的各種幻想。
我看的那場,電影出現洗澡那一幕後,引起全場尖叫。
但是,《緊急救援》讓人尖叫的,不止彭于晏。
02 中國災難片的天花板,它碰到了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這一次的《緊急救援》沒有延續前兩部的命名方式,而是去掉了「行動」二字。
那是因為《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都只是單一的行動。
而《緊急救援》一共出現了四次救援行動。
每一場單拿出來都能拍一部電影。
林超賢直接來了一個「四合一」,海陸空全有,加量不加價。
每一場救援,難度升級,災難場面升級。
那種身心出汗的感覺,就像玩遊戲闖關做任務。
不同的是,遊戲失敗可以讀檔重來,而現實不能。
一個判斷的延遲,不僅有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還會搭上同伴的性命。
細心的你會發現,雖然都是救援。
但每一場的場面調度和節奏,林超賢都做到了不一樣。
而且四場救援均有真實事件作為依據。
海上油井救援對應2010年「勝利作業三號」平臺事故;
峽谷救援對應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任務;
飛機墜海救援對應民航部門組織的失事航空器救援演習;
油船火災對應2018年「深潛號」郵輪事故。
第一場油井救人任務相對簡單,主要是帶出救援隊的幾位主角。
驚險場面也都在意料之中。
到了第二場急流救援就開始上硬菜了。
直升機在峽谷山川之間俯衝搜救。
這場戲讓彭于晏苦不堪言:
在急流中拍攝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浮力,耳邊還聽到導演說,再大點,浪再大點的。
虐彭于晏,林超賢從來都是認真的。
和林超賢合作了四次,彭于晏每一次都被虐到心態爆炸。
《激戰》,為了演好拳擊手,每天練到手發抖。
《破風》,每天騎行六小時,導致大腿變粗買不到合適牛仔褲。
《湄公河行動》,彭于晏將體脂率下降到無限接近於零。
《緊急救援》大部分戲,都要在水裡拍。
每天被水泡著是常態,更恐怖的是深潛。
水下30尺深度,演員要做出一個動作,克服的壓強是在陸地的好幾倍。
電影最早流傳出來的殺青照,便是彭于晏和林超賢在水底開香檳慶祝。
真會玩。
第三場飛機墜機海上,有點《中國機長》迫降失敗後的樣子。
劉偉強拍《中國機長》的時候,造出了一架1比1的3U8633航班的空客A319模擬機。
林超賢更狠,直接買下一架飛機,然後毀掉它。
電影裡飛機墜入海裡,碎成三段竟然都是實拍。
假的和真的是有區別的。
雖然觀眾可能看不出來,以現在的技術,綠幕拍攝省時省力。
但林超賢始終堅持要實拍。
因為這才是一個拍電影的態度。
他身上依然保留著港片黃金時代的遺風。
親力親為,實事求是。
最後一場戲的選址,坐標墨西哥。
非常巧合的是,當年卡梅隆就是在這裡拍攝了電影《鐵達尼號》。
實拍,那種演員面對危險自然流露出的恐懼是不需要去演的。
四場爆破戲,特效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糊弄人的PPT,而是真正地向好萊塢大片靠近,甚至可以平分秋色。
如果說《流浪地球》打開中國科幻的大門,那麼《緊急救援》就是摸到了中國災難片的天花板。
03 它擔得起2020年末的救市之作嗎?
經歷了國慶檔的一個小爆發後,電影市場又開始逐漸降溫。
其中既有疫情反覆的原因,也有缺少真正有號召力的電影吸引觀眾。
張藝謀的《一秒鐘》艱難破億。
《如果聲音不記得》《沐浴之王》體量太小,雖然各有千秋,但難以擔當起「救市」的重任。
因此,論國民認知度只能是《緊急救援》。
首日票房破億,傲視群雄。
緊急救市,當仁不讓。
預測總票房位列所有上映電影之首。
如果你有留意《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的票房走勢,你會發現兩者票房在初期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隨著口碑的上漲,兩者票房開始發力,最終全部實現逆襲。
《湄公河行動》逆襲成國慶檔冠軍,《紅海行動》逆襲成春節檔冠軍。
可以預見,《緊急救援》或許也會延續這個走勢,加上同期沒有同類型的題材電影對它造成威脅。
《緊急救援》的賀歲檔開拓者的地位,就此穩了!
作為2020年最後一部華語大片,我不怕《緊急救援》票房不炸,我只期待它能有多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