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A,一直是很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舞臺,無數學子為之奮鬥、為之戰鬥、為之浴血奮戰到畢業前的那一刻,它,承載了很多人夢想。
八月份結束的CUBA全國賽,口號是"夢想不停擺",這個口號,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貼切,夢想不應該停擺。
可笑的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夢想就是扯淡,成績才是王道,夢想,該停就得停...
昨天晚上,北京體育大學隊員在社交媒體上說:"新賽季的CUBA,北體將不參賽,學校管理層說打不了全國前三就不讓打。"
事情一經發酵,據CUBA體育博主ballerspprt透露:第23屆CUBA北京基層賽的報名工作已結束,北京體育大學未在截止時間內提交報名材料,將失去本屆CUBA的參賽資格。
從以上種種可以看出來,北體選擇棄權的原因很簡單:隊中都是新人,男籃校隊也不是學校的工作重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儘管球員們有實力也有特點,但是學校更看重的是成績。
但是這樣,真的符合北體作為中國第一體育院校的做法嗎?
北體在9月25日開學典禮時,校園標語就是"奮鬥青春自開始,不負北體不負卿",這個標語在這時候顯得非常的諷刺。
誠然,真的非常諷刺。
"學校管理層說,打不了全國前三就不讓打"。
北體的招生,沒有招生優勢,高水平籃球發展確實在高校籃球界處於劣勢。
不和清北比,就跟北京眾多985/211高校相比都很難有競爭優勢,以至於近幾年校隊的主打隊員有很多都是體育教育專業的普通高考生,例如陳偉強、楊皓喆、劉毅等。
這些學生的籃球基礎以及身體條件。和名校的特招生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況且北體是從2017年才衝出北京基層賽,短短4年時間裡,從分區賽到全國賽,再到今年的全國16強。
而且北體是全國16強中,唯一的一支體育院校隊伍。
沒有一流的招生,學校也不重視,能打到這個成績真的是不錯了。
丟人嗎?不丟人。
況且這幾年北體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從陳偉強獲CUBA三分王、趙志忠進Cuba全明星,到楊皓上綜藝火遍全國,再到劉毅,楊皓喆入選CBA,北體籃球正處於高歌猛進之時。
劉毅、楊皓喆進軍CBA,陣中還有程鑫凱、袁興隆等年輕球員,不參加CUBA,意味著這些年輕球員將有一年無法參與高水平的賽事。
也就是說,這些實力不俗的球員將無法和同級別的高水平對手較量,無法得到很好的鍛鍊,差距也將被進一步拉大。
再者說,北體作為中國最高的體院院校,培養出那麼高水平運動員,此時退出CUBA,是對北體的不負責任,對現役年輕球員不負責任。
而且目前體教結合也在風風火火的進行,前段時間,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表示,競賽將成為校園體育的核心。
"過去我們沒有強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競賽成績,而未來我們要求每一所高校得辦出個樣子來。任何一支高水平運動隊都必須參加全國聯賽,如果名次靠後,那第二年就不要辦了;反之如果一所沒有招生資格的學校取得了好名次,就可以遞補上。將來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資格不用審批,可以靠比賽來競爭。這樣就會激發學校的積極性。"
而且,北體曾說過始終與國家體育教育事業同向同行、同頻共振。
轉過頭來就這種操作,說話放屁呢?
競技體育,有輸肯定有贏,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以,相信作為中國最高體育院校的北體都懂。
不能只看輸贏,輸贏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過程。
誰喜歡輸啊,誰不想贏啊?
如今正值"體教融合"政策頒布之際,北體大還在"唯成績論","CUBA夢想不停擺"顯得蒼白又無力。
CUBA,是多少學子嚮往渴望的舞臺,也是多少人揮灑汗水、熱血的地方。
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為了爭勝,他們拼盡全力,輸球了,他們會掩面痛苦、難過。
籃球是圓的,哪有那麼多不可能,湘北都能戰勝山王。
不參加比賽,就不會輸球,逃避競爭真的可以帶來更好的名氣嗎?
輸,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能不能像個男人一樣,戰鬥到最後一刻。
北體大,你硬一點行不行?
點讚!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