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有一個叫吳俊松的90後小夥子。他種植的農作物在當地是個冷門。可是吳俊松他卻偏偏看上了這門生意。他通過自己大學的專業知識以及創新精神很快就賺了七百多元。然而,2018年他的資金鍊斷裂,一下子欠了三百多人。接下來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小夥子創業之路不太好走了,可是吳俊松卻通過2個辦法用了2年的時間,不僅還清了外債,還打造了一個年銷售額5000多萬元的企業。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葛根在廣東也叫粉葛,葛根在我國很多地方都能生長,但主產區主要在廣東和廣西。在兩廣人很喜歡用葛根來煲湯。
當他打算做這個產業時,就連廣州江南市場,這個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批發商都是捎帶手賣葛根。在菜市場裡,葛根是實實在在的冷門產品。
2015年,吳俊松決定種植葛根這個冷門的農作物,主要考慮到葛根有種植門檻,農民沒有那麼容易跟風,然後就算有資本進入,他們也很難看上這個小單品。
減少採收葛根成本 製作適合採收葛根的機器
吳俊松調查了廣西,廣東等哥跟主產地,他發現所有種植戶在採收葛根時都是用人工挖的方式,人工費用太高了。因為自己農業大學畢業,發現國外機械化採收農產品充滿魅力,於是首先想通過機械化採收拉開差距。
2016年,吳俊松跟幾個同學一起湊了三十多萬元在廣東徐聞縣承包了三畝地示眾。吳俊松首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一種能採收葛根的機器上。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設計和測試,吳勁松參照紅薯收割機的原理,設計了一種家裝在拖拉機後面專門挖葛根的機器。這種機器將採收效率提高是六十倍。
研究新的種植方法,提升葛根良品率
2016年底,吳俊松又研究出新的種植方法及高跟跟良品率,這讓吳勁松的利潤遠遠高於很多同行。很多農戶都知道了,吳俊松研究葛根很厲害,良品率能達到七八成,比很多農戶高出兩成左右。按吳勁松的方法種葛根利潤高,農戶都想跟他種。
技術服務不到位,虧損700萬元
很快,吳勁松就接到了三十個村子的訂單。吳俊松提供技術服務,賺了幾百萬。這讓吳俊松和他的團隊都浸泡在創業初創成功的喜悅中。當時吳俊松並沒有意識到快速成功的背後往往可能是陷阱。15年的研究,到16年時,吳俊松他們自己試驗是成功了,良品率也能達到七八成。但是2017年十月,他技術服務的農戶的葛根擋的採收的時候,發現由於對農戶指導跟不上,農戶中的葛根不僅產量低,良品率都不足三成。當時吳勁松跟很多農戶都籤訂了保價回收協議,很快公司帳上的錢就不夠了,當時他每天都要接幾十個催債電話,一起創業的小夥伴的工資自己也發不出來。
創業夥伴不離不棄送溫暖 堅持突破獲回報
當時吳勁松的創業夥伴沒有人因為他發不出工資而離開,而且身邊的朋友還雪中送炭。那種溫暖跟帶給他對這門生意的希望。吳俊松重拾了創業的信心,他告訴債主,他一定會還錢。吳俊松開始聯繫身邊的一些朋友,跟他們都商量。願意合作的,自己地裡的500畝葛根種出來的後,利潤一人一半。就這樣吳俊松暫時擺脫了經濟危機。
2018年十月,吳聚從自己種植的五百多畝葛根成熟了。為了增加利潤,早日還清欠債。吳俊松做一個當時在葛根行業幾乎沒人做的事情,那就是讓葛根進入超市。
當時在廣東超市裡是買不到葛根的,原因是農產品批發市場裡的葛根批發商都不願意給超市供貨,因為批發商給超市供貨就要進倉庫。葛根一旦進入倉庫,就會降低重量。而且運輸也有損耗,但吳俊松覺得這是突破性發展的關鍵,這點損失他可以接受。
吳俊松為了滿足家庭消費(煲湯),將葛根切塊,重量控制在350克到650克之間,真空包裝。如此吻合消費市場的變化,讓吳俊松有了可觀的收入。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除了還清了三百萬元,還多賺了一百多萬元。
重拾信心,再登新臺階 改寫葛根市場格局
冷門的葛根被吳俊松玩出了新花樣。搶佔商超後,吳俊松又將目標鎖定在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畢竟在這裡一天銷售幾萬斤葛根不成問題。
2018年底,吳俊松承包了兩千多畝土地,全部由自己來種葛根。並且他還要帶領更多的農戶主打農產品批發市場。他想把這個產業做得更大。
為了避免和農戶在批發市場打價格戰,吳俊松回到母校華南農業大學,在母校幫助下,開發出一種可以在10攝氏度種植的葛根。這樣他的葛根在湛江地區可以比別人早熟3個月。2019年七月,吳俊松的早熟品種成功上市,成為市場裡的搶手貨,很多經銷商都找他合作,因為他的葛根上市早。
2019年,吳俊松的葛根年銷售額五千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湛江市306戶貧困戶跟著吳俊鬆脫貧增收。
幹農業離不開創新與突破,吳俊松的創業成功離不開創新,最開始他通過發明專門收這個葛根的機器,大大節省了財力和物力。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雜交出一種可以比市場上早3個月成熟的葛根,從而獲得了農產品批發市場裡的議價權。創新永遠是成功的馬達,特別是年輕的創業者,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取得自己在產業當中的優勢,而創造這種優勢也會反過來促進產業發展。
大家好,我是向陽!農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農業路上,我們一起努力,向著太陽,迎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