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民歌演唱風格發展

2021-01-09 綜合快報雨欣

民歌作為民族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進步和民族音樂的不斷傳承光大,具有獨特民族音樂風情的民歌演唱,也從傳統風格到現代風格而進行不斷的發展創新,使中國民歌也成為了當今世界名歌舞臺上的一顆璀燦之星。在中國56個民族中,有著不同特色的民歌,像花瓣一樣散落在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中國民歌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吸引著人們,使大眾感受到了民歌的無比魅力。

中國各族的民族民間歌曲,異彩紛呈,各自有獨特的風採。僅就漢族中漢藏語系的民族就有30多個,其方言、土語有100多種,語言因素直接影響民歌的調式、旋律及歌唱的獨特藝術風格(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特徵),自古以來,各族之間的音樂,早就多渠道地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在中國各族的民歌中,又共同擁有東方的傳統審美神韻。由於各族人民的生活環境、自然地理、生產勞動場地以及民俗、風尚、宗教、禮儀之別,在其內容與形式等方面既有相同共性,又有相異個性。就地區而言,大西北各族的民歌,因地處高原,聲調高亢、跌宕,而內陸平原魚米之鄉的音調則婉轉清麗;江湖河海的水運號子伴隨著體力勞動,並和勞動節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具有齊心協力、鬥志昂揚的豪邁氣概,其音樂節奏、旋律特點、情緒表現都與勞動條件緊密結合。又如山歌、小調,山歌的音樂奔放嘹亮,開朗,抒情性強,富於濃鬱的生活氣息,有無限自由的想像空間,與山歌有所不同的是,小調除了在農村流傳外,在城鎮、集市上也多有傳唱,小調音樂風格細膩曲折,形式規整,表現手法豐富,反映社會各層的生活、嬉戲、愛情等內容,因自然地理的各地差異,有的氣勢軒昂,有的則情長意深,大相逕庭,它們總是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與精神風貌,並在各族生活方式、自然條件及歷史過程中形成其獨特風格特徵。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民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事業更是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民歌從演唱到創作達到了空前繁榮。因而使民族聲樂作品發展集原始民歌、民歌改編、戲曲說唱、古典、民歌藝術歌曲、民族歌劇等方面內容,體裁組成的集成概念,在音樂風格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創新,以及注入一些與時代接軌的風格特徵,對民歌有了全新的注釋,讓人們耳目一新。在創作中民歌自由流變,並在流變中再發展、再流變、變有多種,可以移步而不換形,也可以既移步又換形,還可以嫁接創新,甚至涅 再生。可有些人認為,現代民歌經過加工之後,注入了太多的現代風格,已沒有以往民歌的味道、風格,感覺到「雜」不是純粹的民歌了。但是筆者認為,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展,民歌也在不斷地變化,在原有的民族演變的自由性,加上它的敘事性、抒情性、或因語言、聲調、情調、情感幅度,以及演唱的時空環境的差異,都可能產生影響,發生變化。例如,陝北民歌《信天遊》可以「遊」出許多不同的曲調,西北民歌《走西口》,可以「走」出許多聲腔,像內蒙古的民歌《陽婆裡抱柴嘹哥哥》它是蒙漢語言結合而產生的新腔,又如《孟姜女》這一曲調,不知填寫多少不同的內容;大家熟悉的《東方紅》,它原是一首陝北的情歌,經陝北民間歌手的配調,再經過東北文工團、專業音樂家們的整理,一首情歌變成一首頌歌,音樂的形象完全不同了,但是在原有的風格上,更有新意,被世人所傳唱。在許多民歌中,有的因版式的調整,小調變成正調,如湖南花鼓戲的《雙川調》,原是車水時計數的短小號子,後來變成花鼓戲中的正調,傳統民歌,一般只有上下句,但經過專家的加工後,就變得極有風韻。又如內蒙古民歌《小路》,20世紀40年代整理出版時,伍雍誼同志增加了一句小花腔,給原曲增添了新意,情趣了,人物活了,至今曲仍是上乘之作,世代相聚的民歌,就是在這樣那樣的流傳中變得為某些因素而淹沒了原有的特點,但如變得不恰當,也會遭社會的淘汰。

近年來,由於民族聲樂的發展,在教學、演唱中教材告急,因此,奔走求新,已成為普遍要求。有的曲作家,為了把民歌的內涵揭示得更加深入,因教學之需、因演唱者要求已改編了一些新曲。如王志信的《孟姜女》、尚德義的《今年梅花開》、於學友的《小白菜》、景建樹的《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等等,這些由民歌改編的新曲,不但原曲精髓如故,而且形象更加鮮明,情趣更為豐潤,演唱技法也有所拓展。而讓筆者更為欣賞的是這幾年在青歌賽舞臺上湧現的原聲態民歌演唱,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物質文明的追求,演唱民歌的場所從田間地頭逐步發展到電視晚會的舞臺上,如今的觀眾在各種晚會上看到大都是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民歌的演唱表式,而在青歌賽上聽到的原生態民歌,其獨特音樂風格,超乎世俗的聲調,讓人流連忘返,更加完美和形象地塑造了中國民歌的表演。 不同的音樂風格,表現不同的民歌方式,千變萬化,時代在不斷的變化,而民歌也在不斷地更新改變,在原始民歌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不同風格的音樂,而音樂的創作者,也與時俱進地嘗試把自己所嚮導的多種音樂元素加以梳理,將民族、美聲、通俗、流行等不同的演唱風格加以組合,也可稱得上是一個創新,如2008年春晚的聲樂節目中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吳雁澤及戴玉強和阿寶(民歌、美聲與原生態)三種唱法組合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人耳目一新,一位是著名民歌演唱藝術家,一位是有著帕瓦羅蒂美稱的美聲「王子」,另一位是原生態唱法領軍人,三人的完美結合,塑造了一個嶄新的音樂。又如周杰倫與臺灣民歌手費玉清的「千裡之外」,也把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一個是流行天王,另一個則是民歌老將,兩人不同風格相結合的演唱,使人們更豐富了聽覺上的享受。新的演唱風格及完美的音樂是要靠創作者與表演者共同來完成的。

在近十年來,隨著中國民族聲樂的不斷發展,在演唱和創作上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歌,民族聲樂作品則是中國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歌在目前為此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了,民族歌曲百花齊放。但是近幾年,許多作品給人一種模仿、雷同、克隆的感覺,這樣的現象不利於中國民歌的發展與傳播。一首好的歌曲之所以能打動觀眾,是因為歌曲具有真摯美好的感情和優美旋律的運用。每個時期的社會背景和人文環境不同,所以也就有各個時期的特點和局限性,但無論是哪個時期

相關焦點

  • 藏書拾萃|山西民歌的歷史與發展
    山西的民間藝術文化種類繁多,如山西民歌、山西鑼鼓、山西戲曲和山西年畫等等。本篇章中,我將就我自己的理解和各種資料的整合分析著重探討山西民歌的歷史與發展。一、山西民歌的起始山西是我國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
  • 李牧羲首創新民歌《遠方的牽掛》 解亞嬌演唱
    《遠方的牽掛》由著名作家、詩人、李牧羲作詞,與著名華語音樂人夏墨彥合作的一首新民歌。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解亞嬌演唱。  李牧羲在創作靈感中寫到:「 《遠方的牽掛》這首歌以我的經歷為創作背景,表達了獨自在外打拼的遊子勇闖天下的艱辛和堅韌不撥的精神。在每個孤獨的夜晚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還有心裡滿滿的祝福和企盼與家人團聚的渴望。」
  • 鎮巴民歌的特色及發展
    勞動號子俗稱「號子」或「哨子」,是中國民歌的重要體裁之一,普遍流傳於全國各省區。對於鎮巴民歌來講,勞動號子是鎮巴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鎮巴民歌中佔有重要位置,風格粗獷豪邁,音調、節奏複雜多變,具有較強的生活氣息。可分為兩種號子:一為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二為調節勞動情緒的號子,以上各類號子之唱詞不十分固定,大多為即興編唱。 2.山歌。
  • 專輯7:《鳳陽花鼓》李谷一演唱中國民歌精選
    點擊藍字獲取更多精彩信息《鳳陽花鼓》李谷一演唱中國民歌精選這是李谷一在太平洋影音公司錄製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收錄全國各地的民歌小調。發行很廣,遠到香港東南亞。李谷一保存下來的民歌基本除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專輯中有幾首外,都集中在這張專輯裡。專輯中最值得推薦的是李老師演唱的幾首雲南民歌,特別是《小河淌水》,李老師唱得很空靈、很縹緲的感覺,被很多歌迷贊為最好的版本,另外還有哈薩克民歌《燕子》、陝北民歌《送大哥》也非常不錯。對其中的幾首民歌,李老師後來在上海群星璀璨電視歌會中重新編曲配器後演唱過,感覺就特別好。
  • 演唱民歌的張也,因《走進新時代》成名,背後創作者也紅極歌壇!
    演唱民歌的張也,因《走進新時代》成名,背後創作者也紅極歌壇!眾所周知,張也是近年來歌壇升起的一顆新星,儘管她以前就已在歌壇嶄露頭角,但是讓她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卻還是《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成功並非僥倖,任何一個人在成功的路上都必然付出了無數的辛酸和汗水,張也也不例外,她在《走進新時代》中那深情婉轉的演唱蘊含著她的多少努力和汗水啊。
  • 他們演唱的衝繩民歌聽一遍就上癮!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 近幾日,有支演唱視頻突然在微博、b站等平臺上火了起來。 視頻中,一位身材窈窕的女歌手搭檔一位體型健碩的相撲選手,深情對唱起當地的經典民歌。在還未聽到演唱前,大部分網友的第一反應是:這是現實版的「美女與野獸」嗎?然而,這極大的外形反差感,讓此番演唱天然地充滿了驚喜。
  • 青年歌手王倩受邀獻唱央視《民歌中國》
    3月18日,青年歌手王倩受邀錄製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民歌中國》節目,此次節目在央視演播大廳錄製,節目現場,身著一襲紅色禮服的她分別演唱了《大海啊故鄉》和《一杯美酒》兩首經典歌曲,嘹亮的歌聲得到了現場高度讚譽,王倩本人也表示此次參加央視《民歌中國》的錄製感到十分榮幸。
  • 民歌人物展風採|貳·石佔明
    中國首屆原生態南北民歌賽歌王獎、山西黃土風情農民歌手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他演唱技巧高超,音域寬廣、高亢嘹亮、民族韻味濃鬱,能給人以觸動心靈的震撼,許多歌曲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經典演唱曲目有《打酸棗》、《桃花紅杏花白》、《道秧歌》等。石佔明是太行山裡的牧羊人,因為一種學術觀點的支持,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引發了全社會的思考,於是,中國原生態民歌進入大眾視野。
  • 印尼民歌《寶貝》,男歌手Victor Hutabarat演唱
    《寶貝》(Butet)是印尼的一首民歌,是印尼蘇門答臘的民謠,由生活在印尼蘇門答臘西北部山區的馬達族人創作,他們具有獨特的文化現象。馬達族的民間歌曲委婉悠揚動聽,尤其以這首優秀的印尼革命歌曲《寶貝》聞名遐邇。 Butet 原意是女兒,又名《搖籃曲》。
  • 登上央視舞臺的90後姑娘,在抖音演唱民歌被贊「土家百靈鳥」
    身為土生土長的土家族阿妹,晶晶從小就練就了一副好嗓子,唱起土族民歌來,就像是一隻聲音清脆的「百靈鳥」。晶晶還是土家族新民歌組合——歌梅拉的一員,她和歌梅拉組合的另一成員王海春並稱為桑植民歌的新一代傳承人。歌梅拉組合不僅保持了土家民歌的原汁原味,還將土家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相結合,在原有的土家山歌和情歌基礎上進行再次傳承、創新,形成了新土家風。
  • 陝北民歌有什麼特色?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傳承?
    ,傳承陝北民歌就是傳承獨特的陝北文化,使陝北人民能夠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最終實現文化自信,使陝北民歌文化得到延續與發展。傳承陝北民歌是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必然要求,陝北民歌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是解讀陝北歷史發展的活化石,研究陝北民歌有利於人們了解陝北的人文風情、歷史發展、藝術特徵等方面的信息。陝北民歌已經成為陝北的一張「文化名片」,讓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能夠認識與感受到陝北獨特的人文風情。陝北民歌的題材分類陝北民歌按照音樂的題材可分為勞動號子、信天遊、小調三大類。
  • 廣東大地 民歌悠揚
    從惠東漁歌到客家山歌  民歌,是最能代表人類天然情感的藝術形式。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諸多經典作品,即是當時的民歌。廣東擁有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化,自然孕育出瑰麗燦爛的民歌之海。遠的不說,就在廣州的各處公園當中,各種風格的民歌演唱活動就是蔚然一景。參與者們不求名利,純粹出於興趣,可見廣東民歌在現實生活中的旺盛生命力。
  •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的來龍去脈
    為了發揚和打造《好花紅》這首民歌的品牌,當地政府在輝巖村專門打造了好花紅廣場,在廣場立有毛主席接見1956年上京演唱《好花紅》這首民歌的兩位布依姑娘的塑像,塑像下完整地雕刻了《好花紅》的全部詞曲和當年
  • 第十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 草原雲·2020內蒙古民歌大賽開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全區文化繁榮發展,深入探索草原民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第十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將舉辦草原雲·2020內蒙古民歌大賽
  • 「藏族男高音」澤旺多吉作曲並演唱《阿爸的身影》,這是要全面發展...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 澤旺多吉,深受人們喜愛的藏族青年男高音歌唱家。他樸實憨厚,待人友善,演唱過大量充滿濃鬱藏族風情的歌曲,有著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最近,民歌君發現,澤旺多吉似乎有在往作曲領域靠攏的跡象哈。
  • 英語、法語、日語……歌唱家朱逢博世界民歌精選,太享受了!
    朱逢博不僅擅長演唱中國民族風格的歌曲,而且也能駕馭各種外國歌曲。事實上,她曾用不同的語言演唱過許多國外的民歌,包括朝鮮、法國、委內瑞拉等……她用清麗動人、乾淨透徹的歌喉,真正詮釋了「音樂無國界」的理念。今天,民歌君整理了一些朱逢博演繹的外國民歌,非常值得一聽。「賣花喲,有薔薇,還有金達萊……」熟悉的臺詞,配著悽婉動人的音樂,打動過無數中國觀眾的心。
  • 臺灣現代民歌40年:這段思想起,直唱得人心醉
    1975年6月6日,楊弦和好友胡德夫發起了一場「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打響了臺灣現代民歌「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在這場演唱會中,楊弦演唱了8首改編自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的原創民歌,引起轟動。這些歌曲清新自然,又極具民族情懷和尋根色彩,與之前老上海味道十足的國語流行曲形成了鮮明對比。「年輕人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從此引發了音樂界乃至全社會的共鳴。
  • 堯花布依民歌——侗調
    其土語語音、民歌、習俗均與荔波縣大部分的布依族語言有一定差別,生活習慣也不盡一樣。由於歷史發展的原因、地理環境的影響、地方土語的特點,釀成了自己體裁不同、風格獨特、音調別致的布依族民歌,這種歌調當地布依族自稱為「問侗」(即侗歌),實際上它是區別於當地布依歌的一種調子,與黔東南的「侗歌」又有著明顯的區別,而與獨山縣的麻尾、南丹縣的六寨一帶的布依歌卻有些相似。
  • 彝族民歌 彝歌王子 非明榮—嘎瑪阿非(彝名)演唱
    * 彝族民歌領軍人物。* 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左腳舞」傳承人。這深深刺激了非明榮,把他身上的熱情激發出來了,「同樣是彝族原生態民歌,左腳調有著海菜腔一樣的魅力,自己一直把傳承這份彝族文化遺產作為己任,更應該登上央視舞臺,向全國觀眾去展現『左腳舞』的魅力,這是我應該做的」,非明榮這樣說。2012星光大道周冠軍、年賽挑   戰者
  • 新民歌「四小花旦」都是誰?
    1、祖海新民歌天后祖海,素以「俗」著稱。儘管民族唱法的作為一種田間地頭發展起來的唱法,其作品普遍帶有「俗」的成分,而且許多民族唱法歌唱家都有「接地氣」的追求,但祖海的「俗」是氣質性的。其演唱與表演是一種純然的「新世紀」廣大市民生活風貌的展現,不帶有任何古典美和人格美的特徵。觀其代表作,如《好運來》、《幸福山歌》這樣廣為流傳的歌曲,其特點是讚美新世紀市民階層的美好生活,風格喜慶,唱法輕鬆放浪,內容單純。《歡樂海》將民族唱法與現代電音舞曲結合,更是將那個時代的市民階層審美表現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