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中華民國政府緊跟美國對日宣戰步伐,於1941年12月9日,正式發布文告,向日宣戰。但很多人不知道,就是短短三百餘字布告,為收復臺灣提供了關鍵依據。這份布告史稱《中國對日宣戰布告》,其全文如下:
「日本軍閥夙以徵服亞洲,並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其目的不僅在保衛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此中國政府屢經聲明者也。 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餘之神聖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於遭受實際之懲創後,終能反省。在此時期,各友邦亦極端忍耐,冀其悔禍,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維持。不料強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甘為破壞全人類和平與正義之戎首,逞其侵略無厭之野心。舉凡尊重信義之國家,鹹屬忍無可忍。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
文告大致意思就是我們一直忍耐,一直希望日本能悔過,沒想到你日本執迷不悟,現在居然還敢跟美國和英國開戰,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我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前面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布告的末尾,明確要廢除與日本之間的一切條約、協定。這句話相當關鍵,它為將來抗戰勝利後收復臺灣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知道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在那之後臺灣成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統治那裡也有近四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可謂不短了。如果不是布告裡明確不承認以前的一切條約,包括不承認《馬關條約》,那麼隨後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恐怕未必會提到歸還臺灣的內容,現在臺灣的歸屬恐怕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很多人可能認為,日本戰敗,歸還臺灣那是必然,如果這樣想,那就有點想當然了,要知道當時的美英可是各懷鬼胎的,在中英美三方起草《開羅宣言》時,英國代表賈德幹就提議把宣言中將滿洲、臺灣、澎湖歸還中國的表述改為日本應放棄滿洲、臺灣和澎湖這種含糊其辭的表述,這是典型埋坑,還好當時中國代表王寵惠據理力爭,才沒讓英國的奸計得逞。
事實上正是《中國對日宣戰布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無條件投降書》,這四個文件組成了環環相扣的國際法律鏈條,明確了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保證了臺灣回歸中國的無可爭議。更多內容請關注迷彩說。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請點讚分享。
迷彩說原創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總是挨揍,伊朗究竟能不能造出核武器?
戰略轟炸機究竟有多長壽?橫向對比,轟6居然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