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柯橋區安昌鎮國際村胡關健的家,仿佛走進一個鎖具博物館。11000多把古銅鎖,大小形狀各異。其中最大的一把是蝦鎖,長達40cm,寬達10cm;而最小的一把是紹鎖,長只有2.4cm,寬0.8cm,高為1.6cm。
對古銅鎖頗有研究的胡關健,說起鎖來是頭頭是道:古銅鎖分簧片構造鎖與文字組合鎖兩大類。簧片構造鎖又分為廣鎖(紹鎖)、花旗鎖、刑具鎖和首飾鎖。
蝴蝶鎖
紹興產鎖
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
「相傳古鎖(門栓)為魯班首創。」胡關健說,門栓為古銅鎖之雛形,古銅鎖用簧片構造的原理,就來自古代的門栓,即用竹片構造的簧片。這是記者第一次聽到鎖同魯班有關係。
「廣鎖者,橫式鎖具也」。胡關健說,多為銅質,正面呈凹字形,端面由三角形與長方形組合而成,常用於鎖門、鎖櫃、鎖箱等。《十三經註疏》載「東西為轉,南北為廣」,《辭源》稱「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廣鎖由此得名。
廣鎖的詞條解釋中,有:「光緒年間多產於紹興,俗稱『紹鎖』」。
實際上,紹興產鎖,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胡關健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紹興已是越國國都,是安居樂業之地,這是「天時」。
其次,古越大地擁有豐富的銅、金、錫、鐵等礦藏資源,充分佐證了礦產資源的豐富;而越王勾踐時期,越國的青銅器製造業已至鼎盛,平水的「上灶」、「中灶」、「下灶」、「日鑄嶺」等地就是鑄造青銅劍、戈等兵器之地。當時在銅的原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錫,即銅錫合金,後人稱之為「青銅」,增加了硬度。青銅技術的進步支撐了銅鎖製造的技術基礎。這是「地利」。
「銅鎖生產出來後,就必須有售後服務。」胡關健說,於是,當時紹興有一批銅匠師傅,挑著「叮呔叮呔」作響的銅匠擔,走村穿巷,開展以修鎖配匙為主的上門服務。
各種古銅鎖
一把鎖與使用者的社會地位
「一把銅鎖,其複雜的程度還與當時使用者的社會地位有關。」胡關健說,紹鎖的外形雖然大同小異,然其鎖匙孔形狀、鎖匙(頭)形狀、簧片數的多少等卻大相逕庭,可謂紹鎖之精髓。
據介紹,位於鎖體端面鎖匙孔的形狀,大部分為文字形,如「一上下土工士山六王正大囗圓旦古而吉尚喜壽」等。
孔狀為「一」字者,是庶民百姓所使用的鎖具;「士」字者,是讀書人、士大夫所使用的鎖具;「吉」字者,是達官貴人使用的鎖具。「喜」字用於婚嫁;「壽」字意寓祈求健康、長壽。而帝王、將相、王公、公主等,則另有標誌。
當時的鎖匙也可用來區別已婚和未婚女人。所謂「出門帶鎖匙者」,指已結婚女子,反之,則指未結婚女子。
簧片數的多少,決定了鎖具開啟的難易程度,鎖具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同鎖具簧片數的多少相關。鎖具簧片數越多,相對擁有者身份和地位越高。
紹鎖中,以二、三、四簧片鎖居多;一、七、八簧片鎖鳳毛麟角;八簧以上者,胡關鍵至今還沒收集到。
魚、蝦圖案的花旗鎖寓意深刻
「對於另一個類別——花旗鎖,可能產自大理古國(現為雲南省)一帶,因為花旗鎖又稱『麗江鎖』。」胡關健說,花旗鎖同紹鎖的區別主要是在造形上,它是以魚、蝦、蝴蝶等圖案為主。
「魚、蝦在晚上也是睜著雙眼的,也就是寓意花旗鎖在晚上也睜大眼睛,讓小偷、盜賊不敢輕舉妄動。」胡關健笑著說,而以蝦為形狀的花旗鎖,其蝦形的節數越多,開鎖的難度也越高,擁有者的權力也越高。
而刑具鎖從枷鎖到腳鐐、手銬、指銬等等,起源於木製的枷鎖,祖師爺應該也是魯班。《水滸傳》中的林衝、武松等在發配中都戴過木枷鎖。
首飾鎖則主要起裝飾作用,鎖上會做出諸如「五女拜壽」、「七子鬧春」、「五子登科」、「百處好合」等圖案。
20世紀40年代,隨著西方栓鎖(彈子鎖)的傳入和廣泛使用,簧片鎖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想在安昌古鎮建一家鎖博館
今年57歲的胡關健,學的是機械製造專業,曾留學日本,並在日本權田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工作過兩年。
從2000年收藏第一把古銅鎖至今,17年間,胡關健花在這些『寶貝』上的費用已有好幾十萬元——便宜點的古銅鎖一把二三十元,貴一點的兩千多元。
「之所以收藏古銅鎖,是出於喜愛,同我學的機械製造專業也有一定關係。」胡關健表示,眼下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安昌古鎮上建一個鎖博館,出一本古銅鎖研究的專著。讓更多人能觸摸到中國的古銅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中國古銅鎖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