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底,戈巴契夫在他的別墅裡,召集一些加盟共和國領導人,提議發布一份「關於蘇聯未來體制」的聯合聲明。
戈巴契夫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模糊態度,他沒有說明,未來的蘇聯革新聯盟,到底是聯邦制度、還是邦聯制度。
此外,在他的構想中,未來的蘇聯中央莫斯科應該保留部分權力,而各個加盟共和國則擁有相當廣泛的權力,尤其是在經濟領域——
這種構想,已經完全背棄了列寧、史達林設計構想的集權中央模式。
這種制度一旦實行,蘇聯的力量恐怕只會越來越弱,畢竟每個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太大了,幾乎可以無視莫斯科中央的幹預。
商議到最後,戈巴契夫決定,在1991年8月20號籤署這份聯合聲明。
然而,時間也是剛剛好,就在8月19號,蘇聯制度的堅決擁護者們發動了一次軍事政變。
蘇聯國防部、內務部、情報機關克格勃、布爾什維克保守派,一起行動,將戈巴契夫軟禁在克裡米亞洛斯鎮的住宿裡。
於此同時,政變者們將坦克開進了莫斯科。
60個小時之後,八月政變失敗了。而失敗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兩點:
第一,政變者們太過軟弱,沒有使用武力清除反對派。
他們幾乎完全掌握了大權、軍隊,卻沒有逮捕反對派的領袖葉爾欽。眾所周知,住在莫斯科的葉爾欽,只有6倆坦克、和一隊沒有武備的人守衛著。
只要政變者們,以鐵腕手段,就地解決掉葉爾欽,以及其他反對派們。那麼政變的成功率就高了許多。
然而,當他們掌握了絕對權力的時候,面對反對派、遊行示威的群眾,卻亂做一鍋螞蟻,絲毫沒有主見。
此時的蘇聯,需要的是一位鐵血統帥,堅定捍衛蘇聯的統一——可是,政變群體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主心骨。
第二,反對派的堅決抵抗,尤其是葉爾欽的「光輝表現」。
當政變者們把坦克開進莫斯科,葉爾欽不顧武力威脅,毅然爬上坦克,呼籲人們積極抵抗政變者的行動。
這是蘇聯解體之際,葉爾欽的「高光時刻」。美國有限電視臺向全世界,轉播了葉爾欽這一「捍衛自由者」的形象。
或許,正是考慮到葉爾欽的「光輝形象」問題,政變者們才會猶猶豫豫。
8月21日,戈巴契夫被葉爾欽的代表們釋放,政變者們全部被逮捕。
8月22日,蘇聯所有的加盟共和國,紛紛開始宣布獨立。
蘇聯的內臟開始一一腐壞,但他的軀殼依然存在。獲得自由的戈巴契夫,在這個空蕩蕩的軀殼中,行使了4個月的真空權力。而真正的蘇聯權力,則逐漸掌握在葉爾欽、以及各加盟共和國領袖們的手上。
12月15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聯合宣布,「蘇聯已經滅亡「。
17天之後,戈巴契夫辭去蘇聯總統職位,葉爾欽成為眾望所歸的克裡姆林宮新主人。
戈巴契夫的時代結束了。
他曾被安德羅波夫寄予改革厚望,希望其可以拯救蘇聯體制。但他終究還是讓人失望了,一步步的妥協、放權政策,讓蘇聯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困境。別了,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