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條聽扎心的評論。
20多年,一直在為了取悅別人而活。
記得娜姐說過一段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我們對生活,對自己的認知,大多數時候都在這三個狀態中。每一個階段成長蛻變,都有一個過程。
朋友說這兩天太冷了,叫我陪她去買木炭。
我說:去年我媽說,上面有規定不讓燒窯了了,肯定沒有賣的,你就在菜市買點行了。
她說:菜市的都是手工炭,味道太重,沒有木炭香,我還想烤點東西吃呢。
我說:平時燒烤也是用手工炭呀。
我從去年就開始燒手工炭了,家裡保持通風透氣,其實味道也不是特別大,只不過剛開始燃的時候,味道確實挺大的。
她一定要去。我猜她是待家裡悶得慌,也可能是對木炭的獨有情懷吧。
在村裡的冬天,基本上都會燒木炭取暖,像我家老瓦房,房頂比較高的,就直接燒柴,燃不起來的時候,屋子裡煙得不得了,跟燻老鼠似的。
去柳江轉了好久,只看到一個老伯賣,旁邊還起了火盆,燒的也是自己的炭。
他說是貴州木炭,好大一包,45斤,100元。
價格還挺高的。
早幾年,擱村裡都不要錢,你家沒有了,去我家拿,一包兩包,都可以。
頂用半個月。
村裡人每年都要燒兩窯留著來年冬天用。
柳州的冬天真的寒冷,刺骨刺骨的冷。要是下雪,就更不用說了。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柳州的冬天。
太凍了,所以心心念念這要更新,但是每天晚上都被凍住了。
寫作不一定需要安靜的環境,但一定是不被打擾的環境。醞釀的時間要足夠,不然寫不出來。
我每天都想著今天一定要寫,但是家裡的瑣碎不允許,沒有得到醞釀,沒有好的文章。
斷更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斷更後的焦慮和沒有重新開始寫的勇氣。
說遠了。
朋友最終又回到小區買手工炭,買了燒烤爐,買了網,洋洋得意說,今晚要燒烤。
這擱我老家,隨時都能燒烤,爐子往門口一放,把料子準備好,就可以開始了。
老人家來市裡住,不習慣,門口沒有能種菜的大院子,沒有開著門也不怕人家進來偷東西的安全感,更沒有同伴嘮嘮嗑。
我反倒覺得大門一關,把是非堵在門外挺好的。
我也不需要太多社交,三五好友,是不是約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就是人生了。
最近兩個月,心態更平和了。
老師常說,要學會允許,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這其實很難,你喜歡吃魚,我跟你說,魚有很多刺,會卡喉,你一定會跟我反駁,告訴我說,怎樣做魚更好吃,你覺得不好吃是因為你不會做,你沒有吃過好吃的。
簡單的生活方式不一樣,都不能允許存在,可見有多難。
你也別總打聽別人的事,從別人那裡打聽到,你不如當面問問。在別人背後,多說好話。
很可能因為你一句話,你和另一個朋友就友盡了。
你也不用為了取悅別人而活。
一個人喜歡你,更多的是因為你是一個為自己而活的人,而不是一個取悅別人的人。
你真不真實,別人一眼就看出來。
沒有說出來,是理解,是包容,也是不屑一顧。
內心有愛的人,會用愛,包圍你,溫暖你,也會發自內心的希望你越來越好。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