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41歲的前巴薩球星在不久前掛靴。與他人稍稍不同的是,他在暮年的每一次竭力振作更像是為了尋求認可,而不是對所剩的力量和潛能仍心存幻想。
在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裡瓦爾多都飽受受迫害心魔的困擾——與假摔和詐傷無關——因此他的這種索求可謂理所當然。他總是覺得全世界都與他為敵,從童年起便是如此,儘管那時的他最大的心思只是混進「岡扎加」去踢球——那是一塊寸草不生的廢棄場地,但對於在累西腓郊外保利斯塔長大的孩子們,那是惟一的玩樂之所,也是滋生夢想的沃土。
早在少年時代,裡瓦爾多就學會了在質疑者面前堅持自我。在鄰裡親朋眼中,更有出息的應該是他的哥哥裡納爾多,而這位日後成為金球先生的巴西人在當時被認為只是一名還湊合的前鋒,身形太瘦長,難以在職業足壇立足。
球場下的生活同樣艱辛;生性害羞,又在變聲期不敢開口說話,這使得14歲的裡瓦爾多在學校和社交圈子中格格不入。未受到充足教育的他退學了。
16歲時生活又給他重重一擊。他的父親、也是最好的朋友羅米爾多,在一天早晨出門工作,再也沒有回來——他在累西腓商業區被一輛大巴撞倒。幾個月後,裡瓦爾多自幼鍾愛的聖十字俱樂部青訓部認為他能力有限,達不到入選的要求。
「他是一個聰明的球員,但身體因為貧困而太弱;他的射門軟弱無力。當時俱樂部有超過50名球員,在一次評測中他被淘汰。這種事情在所難免。」當時主管青訓的貝蒂尼奧說道。
但令人稱道的是,裡瓦爾多練足了力量堅持了下來。他適齡地加入了另一家俱樂部保利斯塔諾,諷刺的是兩年後作為職業球員他又被聖十字俱樂部籤下。
但聖十字的經歷難以善終:困苦的童年使他比隊友們更容易受傷,更容易累趴。營養不良使他失去了門牙,在十幾歲的年齡就裝上了假牙。教練在訓練時不敢給他上量,強壯的對手屢屢在拼搶時將他放倒。球迷和媒體很快失去了耐心,1992年球隊總監若熱-裡貝羅毫不猶豫地將他放進一筆三人交易,對象是聖保羅州的小球會莫吉米裡姆。
如同出身巴西東北的許多一樣,裡瓦爾多為了生計被迫南下,不可避免地遭遇種種嘲諷和偏見。在巴西,「東北人」仍然過著艱難的生活。長久以來全國性的電視節目對他們很不友好,流行的肥皂劇裡儘是南方人對他們懶惰形象的過分演繹,根本沒想過許多巴西最傑出的音樂家和作家都出自北方。
儘管曾因失利而遭受責難,但裡瓦爾多成為了巴西隊奪取2002世界盃冠軍的核心一員
在南方競爭激烈的環境裡,裡瓦爾多必須中流擊水才能避免沉淪人海。
「作為東北人,事事都不容易。」裡瓦爾多曾在一次訪問中說。當時正聊到他是一個「喜歡抱怨的人」。「你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你得到的仁慈要少得多。但我為我的出身而驕傲,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我並不害怕承認,我會發出聲音來捍衛自己。」
但命運終於開始對他露出了善意。新東家莫吉有雕琢璞玉的傳統,這也是他們經營策略的一部分。這個害羞的瘦長男孩得到了教練恰當的關懷。作為回報,他幫助這家小球會奪得了州第二級聯賽的冠軍。這支球隊主打3-5-2,大量輪換球員,被媒體戲稱為「土包子大秀場」。但裡瓦爾多在場上仍是聖十字同鄉巴爾伯爾的副手,憑藉這一點,他在後者來年轉會科林蒂安時也被租借了過去。
在科林蒂安,裡瓦爾多終於綻放。1993年他在巴甲打進11球,走到了聚光燈下,並首次得到了國家隊的召喚。在首場比賽中他就對墨西哥隊打進致勝球,成為競爭1994年世界盃名額的一員。
接下來的賽季上半段他的表現令人失望,無緣世界盃。由於科林蒂安無意挽留,他們的死敵帕爾梅拉斯乘虛而入,裡瓦爾多成了他們帳下大將,隨隊奪取了1994年巴甲冠軍,他自己打進14球獲得銀靴。
兩年後拉科魯尼亞尋求一名前鋒頂替離隊的1994世界盃明星貝貝託,裡瓦爾多得以登陸歐洲。他單賽季打進22球幫助球隊獲得西甲第三,但他沒能成為加利西亞球迷的寵兒,因為他輕描淡寫地在一個賽季之後就轉投巴塞隆納,並以235場130球的成績成為俱樂部歷史上最好的球員之一。
但他的成功反而讓他在巴西隊更加煩心,他陷入了一場充滿痛苦和誤導的國家隊重建,一切指向1998年世界盃。擁有貝貝託、羅納爾多、羅伯特-卡洛斯的巴西隊未能奪取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足球金牌,但裡瓦爾多被挑出來大加批判。1998年在法國他是球隊至關重要的一員,但他們搖搖欲墜的陣容在決賽中被東道主痛擊。裡瓦爾多對俱樂部的付出超過國家隊,這一指責一直困擾著他,直到2002年世界盃。
裡瓦爾多以235場130球被寫進了巴塞隆納的歷史
在韓日世界盃上,裡瓦爾多得以全神貫注。斯科拉裡竭盡全力維護他和羅納爾多兩人,而這兩人關係並不融洽。這名巴薩前鋒堪稱當屆賽事中巴西隊發揮最穩定的一員,總能在球隊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比如16強戰對比利時——巴西隊手腳緊張,但幸運的是,維爾莫茨的進球被吹掉,然后里瓦爾多在67分鐘時打進了雜耍般的一球,讓他們鎮定了下來。
在1/4決賽對英格蘭時,他接到羅納爾迪尼奧的妙傳,以一記斯諾克推桿般的射門將比分扳平。即使在賽事初期對土耳其時那個虛假的表演也不能令這樣的表現失色。雖然那種表演可憐可笑,但也是他對對方球員粗暴行為的一種回應。
在2002年之後,一切不可避免地要走上下坡路。與巴薩鬧翻之後他得到了解約,加盟米蘭,但未能打動主帥安切洛蒂,後者從未要求籤下他,只是被老闆貝魯斯科尼擺布。卡卡的到來終結了裡瓦爾多留在足壇第一線的最後希望——同樣是這個年輕人將他擠出了巴西隊——他回到巴西加盟克魯塞羅。但事情不如人意,僅僅打了10場比賽他就轉會奧林匹亞科斯。
隨後就是浪跡天涯,他輾轉聖保羅,烏茲別克斯坦和安哥拉,在去年以40歲高齡回到聖卡埃塔諾。金錢也許是一個動機,但裡瓦爾多其人始終生活富足,從未像許多巴西隊的同胞一樣揮金如土。他還令人訝異地拒絕了許多商業活動和代言。與其他巴西傳奇球星不同,他還對主辦2014世界盃一事持嚴厲的批評態度。
到了最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他執著地留在球場上是受到兩種愛的驅使:對足球本身的愛,以及渴望從世界得到的愛。
我願意相信,在最後的最後,他已經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