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著名書法家張伯英,行楷真跡欣賞,筆勢雋秀飄逸,真書法也

2020-12-17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如果說書法是高雅的藝術,那麼書法就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樣,只是寫寫字而已。我們在前面的文章裡就說了書法是漢字發展的精品表現,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所在。中國的漢字可謂是世間文字之最,它是象形文字演變而來,每一個字都有著深厚的寓意,都是一部哲學詞篇。書法就是把這些寓意和書者所頓悟的道理利用筆墨紙硯揮灑出來。既然我們說了書法是高雅的藝術,那麼書法藝術本身就具備了豐富的情感、趣逸、情緒等諸多的人文感情。說白了就是書法蘊藏了書者氣韻。這氣韻簡單說就是書法藝術的"味"。它既不是"甜",也不是"酸",而是一種"意味",一種"情調",一種"趣味"。也就是說,當你看到宣紙上的黑白世界,能使你在精神上產生"愉悅"的感覺,"亢奮"的心理,不但"悅目",而且"賞心",甚至無法用語言來直接表達這種"愉悅"的味。

近代書法大家張伯英行楷真跡欣賞:

書者介紹:

張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譜名啟讓、別署雲龍山民、榆莊老農,晚號東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遠山樓,小來禽館。徐州銅山縣人,清代光緒朝時舉人。書法家、金石鑑賞家、詩人、學者。出身於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別是張伯英、張仲景、張叔庚、張季遵)。徐州市銅山人。光緒壬寅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順天榜舉人。少負異才。張伯英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楷書結構緊斂而不拘謹,字體規整端莊、方圓兼備,既寬博雄放又緊湊嚴密,內多勁力。行楷樸實秀逸,古拙自然。張伯英用筆萬毫齊力,圓滿峻發,點畫所到之處,極具朝揖相讓之法。筆筆中實,字字氣滿,凝重含蓄,不泥於古,不媚於今,富於創新精神。用筆能任情揮灑,意度自為高遠。張伯英極擅書寫碑誌,數百字大楷不用劃線,從頭到尾一氣呵成,而分行布白、範圍大小莫不恰到好處。

相關焦點

  • 當代著名書法家豆萬龍,行楷書法欣賞,筆勢從容結體自然,好書法
    現代行楷其實就是華文行楷,認識這種字體或是知道有華文行楷的這個名,多數是在電腦見到的。很多人把把他叫做電腦體或是印刷體,其實這人工書寫的,任政任老先生的字,七十年代初期從全國萬人書法中評選出來獲得行楷組第一,然後寫下了這套沿用至今的全中國應用最廣的電腦字體。
  • 著名書法大家朱汝珍,行楷真跡書作欣賞,布白精密結體緊湊,好字
    行楷書法是當下喜歡人數較多的一種書體,雖然它是楷書和行書的衍生體,但是其書法魅力不可小覷。它的血液中融合了楷書和行書的雙重特點,導致行楷字的字形則變化多姿,通篇大小相間。正反相錯,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今天我們分享給大家的就是近現代書法大家朱汝珍的行楷佳作,喜歡的小夥伴不要忘記點讚,收藏哦。
  • 行楷書法欣賞 帶你見識一下真正的行楷
    行楷,其實則是行書的一種,因其楷書部分居多,故稱行楷。相對楷書來說,行楷則多了一分行筆間的自由,而相對於行書來說,行楷則多了一分嚴謹與規整。在眾多書法字體中,行楷可以說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書體。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展示幾幅來自「啟功體書法傳承人」李傳波筆下的幾幅最美行楷書法,一起來欣賞!
  • 清代儒學巨匠莫友芝,15幅精品書法真跡欣賞,氣象渾樸,韻味幽長
    書法的學習有一個詞就是「法古」,意思是書法學習的首選則是古人的字帖,這也是當下的一些實力派書法家所推崇的一種臨習的選擇。但是這也並不能一概而論,並不是古人的字就優越於今人,也並不是今人的字不及古人是書法。以我個人愚見,學習書法不必要太在意學誰的字,重要的是您選擇的是你喜歡的。
  • 罕見啟功鋼筆書寫《心經》欣賞,行楷相彰、筆法流暢,真書法也
    啟功的書法講究乾淨利落,蒼勁有力,飄逸秀美,書卷氣濃厚,有皇家氣派。在書壇大家公認啟功是中國近代以來排在前十的大書法家之一。啟功的字三分行,七分楷,行楷相彰,筆法流暢,啟功先生不只是書好、畫好,詩也好。
  • 渾然天成、巧奪天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魯洪林書法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名家工作室助教,北京琉璃廠書院副院長。魯洪林先生自幼喜愛書畫,臨帖多年,筆耕不輟,在長年累月對書法的鑽研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風格。書法作品的結構布局很重要,整齊劃一的布局,固然標準卻缺乏美感,呆板乏味。
  •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筆勢奇古格韻別趣
    書法藝術的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秘法不可分的,五千年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書法的研究和創新一直就未停歇過。書法發展是一個循環操作步驟,臨帖+創作的過程。那麼想學書法就必須看真跡,臨真跡,有名師指點如何臨真跡,三者缺一不可。在古代,真跡的代名詞就是孤品。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書法篆刻也一樣,只是手段含蓄,不如音樂影像來得直接。對於作品了解得越多,越容易透過表面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我示範了一個常規流程,至於提取出什麼東西因人而異。
  • 最美行楷書法欣賞 筆尖上的神採讓人神往
    在眾多書體中,我最為喜愛的還是那古雅清麗、恬淡自然的行楷書法,它在楷書的基礎上多了一分流暢自然,在行書的基礎上則多了一分端莊嚴謹。說起行楷,那便不得不提到我心中最為敬佩的一位行楷書法家,正是啟功體傳承人——李傳波。
  • 陸柬之700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用筆飄縱、渾然天成!行楷好字帖
    中國書法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其在歷朝歷代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色。而在這其中,唐朝的書法藝術可以說是最為閃耀的存在,是魏晉以後的又一座書法高峰:各種書體風格大放異彩、書法大家不勝枚舉。而今天書畫課代表要介紹的則是唐代陸柬之的書法集字。眾所周知,陸柬之是初唐時期的書法大家,還是楷書名家虞世南的外甥、更是唐朝宰相陸元方伯父、草聖張旭外祖父。陸柬之的書法初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及「二王」父子。其傳世行楷《文賦》曾被稱為「大唐第一行書」,筆致圓潤、用筆飄縱,章法氣韻顧盼生姿、渾然天成!有著深厚的蘭亭味!元人趙子昂以及當代的啟功,都從此帖得法頗豐。
  • 金川書法家——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
    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荊立忠,畢業於天津工會學院藝術系書法專業,副研究館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金昌市康頤老年大學書畫室主任,金川區美術館特聘書法教師。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中國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銅獎,入展第二十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全國第七、八、九屆書法篆刻展等全國書法展20多次。曾在《書法導報》「精英出場」、「隴軍書陣」,《甘肅書法》「隴上名家」欄目刊發專題介紹。有《對創造書法美的幾點認識》《沁園春 探月》《登岱六首》等百餘篇(首)書畫論文、評論、詩詞散見於各類報刊。
  • 梅蘭芳的15幅書法真跡欣賞,字如其人,網友:他的字讓書法家汗顏
    梅蘭芳梅蘭芳的書法見過的人比較少,畢竟人家的專長不是書法,而是京劇。我們今天就要避重就輕,聊一聊我們自認為的梅蘭芳的短板——書法。若是將梅蘭芳先生的書法和當今的明星相比那簡直就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景象,對不起!小編說的慘不忍睹的不是梅蘭芳,而是當代的影視明星。應網友的要求,我們在之前的內容裡,對當紅演員、歌手的毛筆字做了報導,能夠稱得上書法的小編和網友們都一致認為是徐靜蕾的書法,雖然徐靜蕾的字摻雜了很多的硬筆的東西,整體上很有欣賞價值的。而我們的梅蘭芳的字不只是欣賞價值,而且還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既能欣賞,又能作為字帖使用。
  • 現代行楷書法長篇創作的範本,墨韻古樸雋秀,行筆自然雅致,好字
    現在的行楷字帖都沒仔細剖析些筆順。 複雜字的筆順太難推測了,行楷的筆順,主要跟作者個人慣用的筆法有關,目的是充分呈現筆意和美感。再行筆過程中一定會有抬筆的時候,這時候思想不能被楷書局限,要有拋鋒,有時候還要有挫鋒;抬筆後,在空中尋找連在一起的筆畫怎麼寫,但真實落筆時只需要寫出實際存在的筆畫。
  • 著名書法家柳佑平書法作品欣賞
    柳佑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禮書畫院院士、那蘭陀佛學院教授、中國將軍部長書畫院高級院士美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劉炳森的入室弟子、現任職於中央電視臺微電影頻道擔任藝術總監,作品曾被國家領導人個人收藏,以及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外交部和外國領事收藏
  • 現代著名書法家陳箴,精選傑出行楷書法欣賞,筆法勁利,結字新穎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孕育出的極具文化底蘊的藝術,說的直白些書法是藝術造詣的高峰成就,是中華文化的生命延續。書法也是有生命的事物,體現了作者的氣質、精神、才華。如」韻",是表達作品那種有餘不盡的魅力,讓欣賞者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意境能創造出既能通人心靈,發人聯想,有意境的書法,可以有「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的表現力。
  • 近代著名書法家張少圃,傳世精品書作11幅欣賞,筆力險勁書法秀逸
    書法是起源比較悠久的,是和漢字共同發展的文字藝術。很多人都認為書法是漢字的表達升級,這樣說並不是沒有道理,書法有著獨特的抒情和豐富的內心活動的體現的藝術風格。書者通過書法展露自己內心想要被看到的世界,如才華、抱負等等。書法在《辭海》中的定義:「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用圓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篆、隸、正、行、草)的法則。」
  • 著名書法家陸南山,草書中華智慧佳句,字體雋秀章法古樸,好書法
    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今草起於東漢末期,風格多樣,筆勢秀麗,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擅長今草。王羲之字逸少,琅邪臨沂人,徒居會稽山陰,官東晉右軍將軍,在歷史上被尊為[書聖]。
  • 1400個陸柬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古雅遒逸、學習行楷的上好字帖
    陸柬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當然,書法的這兩種學習方式所導致的結果也是大相逕庭的:摹書易得字形,卻不易得筆法,一旦脫稿自己書寫,往往很快就能被打回原形;臨書可通過讀帖更易得筆法,但是前期對字形的掌握往往對新手來講又比較困難
  • 清代著名書法家費念慈,行書真跡拓本欣賞,筆法精美
    費念慈兼通魏碑遺風,臨摹甚勤,著筆堅凝厚重,尤以楷書著名,精賞鑑,善詩,精疇擅人術,金石目錄之學,冠絕一時。著有《歸牧集》。小編自幼鍾愛顏體,生於三代書香世家,受家父薰陶,常習書法十載有餘,年近而立,見識尚淺,敢貿然評論古人作品。
  • 筆尖上的神採 易從網最美毛筆行書書法欣賞
    書法作為漢字行為藝術,在書畫收藏界,一直佔據著很大空間。行楷隸篆,各有千秋。而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青睞、廣泛傳播。行書歷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峰,於各種書體中逐漸佔居主流地位。而作為當代傳承者中的精英,書法家觀山的行書書法真跡作品,已經成為國內外收藏家們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