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單機評測]一直夢想擁有一臺好看、耐用還不貴,能堪稱「完美」的遊戲本。它一定不會太厚重,能讓我每天樂於把它放進背包裡,輕鬆行走兩公裡到地鐵站。屏幕色彩要準確、刷新率也要高,工作修圖無偏差,玩遊戲的時候可以幫我輕鬆「爆頭」。最關鍵的是,它一定要有一塊性能超強的NVIDIA RTX顯卡,能讓我感受一下什麼才是擁有高幀率、光線追蹤效果的「滿血版」遊戲,不再留任何遺憾。
經過一番對比和測試,最終我的目標鎖定掠奪者刀鋒500。在我看來,這款產品在其性能發揮和輕薄便攜性上已經做到了目前最優的平衡,可以說是輕薄遊戲本的「完美之作」。
起初,刀鋒500輕薄的全金屬機身設計就給到了我50%的好感,它厚度不超過18mm,重量約2kg左右,身形和我之前用過的輕薄商務本差不多,在便攜性上非常OK。而剩下50%的好感度就來源於它內部的硬體配置——RTX 2070 SUPER搭載Max-Q設計的8GB獨顯、十代i7八核處理器、300Hz刷新率屏幕,妥妥旗艦級配置,最高畫質暢玩時下主流遊戲大作無任何壓力。
測試機配置參數:
價格當然是最終決定入手的最關鍵因素,想一想以前隨便買臺標壓處理器的MacbookPro都要1.8~1.9萬元,而同樣很輕薄但在硬體性能各方秒吊打前者的它才1.5萬元,這就是Windows筆記本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遊戲實測結果:
購買建議:
1.升級硬碟。
原機配備的是1TB容量的M.2固態硬碟,對於遊戲比較多的用戶而言容量稍顯吃緊,不過好在該機有兩個M.2插槽,支持Raid 0。後期遊戲多了可以另購一條M.2接口的固態硬碟來擴充容量。
擁有一臺Max-Q筆記本是什麼體驗?
試想一下如果把你現在手頭用的輕薄商務本換成RTX 2070SUPER顯卡,i7八核處理器,你開不開心。在擁有Max-Q筆記本以後每天上班都能開開心心的去,輕輕鬆鬆的回家,它輕到不會給你通勤帶來任何負擔,而超強的性能又能幫你更快完成工作,減少加班的情況出現。
刀鋒500之所以能設計得和輕薄本商務本一樣便攜,卻又能像「主戰坦克」型遊戲本一樣擁有高規格硬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於NVIDIA Max-Q技術的加持。當然很多朋友聽了「Max-Q」就認為這是降低功耗了的「閹割」版顯卡,名不副實。
其實不然。
Max-Q究竟是啥?
Max-Q原本是航空領域的一句專業術語,被稱為「最大動壓力」——在火箭發射不久後,發射控制中心的人就或許會說「我們正在接近 Max-Q」或「我們已經達到了 Max-Q」,這一詞語正是用來描述宇宙飛船/火箭在大氣飛行時所承受的最大動態壓力,同時也是一個為系統整體調優至關重要的參數。
Max-Q降低顯卡功耗是事實,但與航天領域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NVIDIA通過該技術巧妙地平衡了顯卡的性能和功耗,在保證在降低40%顯卡功耗的同時,依然能給到用戶80~90%左右的真實性能,因此Max-Q絕非僅僅是降低功耗那麼簡單的事情。
所以當Max-Q技術引入到筆記本以後,也給到了消費者以下兩點最真實的感受:
1. Max-Q設計可以讓輕薄本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圖形性能(如今很多輕薄商務本都有Max-Q獨顯,辦公效率大幅提高)
2.高性能遊戲本可以兼顧輕薄和強悍性能(例如刀鋒500,高性能遊戲本不再是「習武之人」標配)
抱著筆記本玩3A也不用再是「習武之人」
刀鋒500採用全金屬銳薄機身,機身配色是掠奪者家族既具有辨識度的「高級藍」配色。
它出色的便攜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給我帶來了以下三點體驗:
1.機身厚度17.9mm(與手指厚度相當),放進背包幾乎不佔地方。
2.重量約2kg,單手可持。
3.微邊框屏幕設計,機身大小相當於普通14英寸筆記本,大多數雙肩背包都能裝下它。
朋友們看到這裡一定想知道RTX 2070Super Max-Q在刀鋒500上的實際性能發揮如何,那麼下面我們就來進行測試。當然,在測試之前,還有一項關鍵技術值得一提。
Max-Q顯卡幀數提高神技——DynamicBoost
2020年中,NVIDIA又為Max-Q機型引入了一項Max-Q Dynamic Boost動態調優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升顯卡性能,從而提高遊戲幀數。它的工作原理也並不難讓人理解——基於遊戲不同場景的每一幀,去智能化的平衡 GPU 和 CPU 的功耗,打破CPU/GPU之間的性能瓶頸。
Max-Q Dynamic Boost技術
Max-Q Dynamic Boost
掠奪者刀鋒500就是首批原機預裝了最新NVIDIA驅動,並支持Max-Q Dynamic Boost的機型。在顯卡驅動控制面板NV Control Panel中我們就能看到相關選項。
通過3Dmark TimeSpy(DX12)跑分測試來看, 在開啟Max-Q Dynamic Boost後,RTX 2070SUPER Max-Q顯卡的性能提升了5%左右,然而對CPU性能的影響在0.1%以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開啟Dynamic Boost:8402分。關閉Dynamic Boost:7995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啟DynamicBoost功能後,刀鋒500內的RTX2070SUPERMax-QTimeSpy圖形分數可達到8249分,那麼通過橫向對比來看,其性能已經相當於93%的常規移動版RTX2070SUPER(TimeSpy圖形分8808),超越常規RTX 2070移動版顯卡約6%,性能表現非常不俗,同時也證實了官方對於Max-Q降低40%功耗同時帶來90%左右性能的說法。
當然上述技術對實際遊戲幀數確實有著明顯提升的作用,同樣也大約在5~6%左右。此外我們也摸清了Max-Q Dynamic Boost工作原理。
開/關DynamicBoost功能實測《巫師3》
在全最高畫質,1080P解析度《巫師3》遊戲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野外場景中對GPU性能要求更高。因此在閉Dynamic Boost時,刀鋒500的CPU功耗維持在45W左右浮動,頻率為4.4GHz,溫度為78°C;GPU功耗90W左右浮動,頻率1485MHz,溫度75°C。遊戲幀數為88FPS。
而在開啟DynamicBoost以後,雖然CPU部分的功耗轉移給了顯卡,但由於GPU突破了90W功耗限制,顯卡頻率大幅提升,因此同一場景下實際遊戲幀數提高了6FPS,達到94FPS。
關閉DynamicBoost
開啟DynamicBoost
這時問題又來了,Dynamic Boost是否單純只是一個通過降低CPU性能來給GPU提升性能的技術呢?然而在3Dmark TimeSpy的CPU測試中我們發現並非如此。
雖然我們開啟了Dynamic Boost功能,但是在更多對CPU性能要求更高的場景中,筆記本還是正確地將更多功耗分配給了CPU(CPU功耗約80W,GPU功耗約20W)。這就證明了DynamicBoost確實是基於遊戲不同場景智能化平衡GPU 和 CPU 功耗的「黑科技」技術,能明顯為Max-Q遊戲本提升遊戲幀數,建議大家開啟。
更多遊戲測試:
玩遊戲當然是要爽,當我們擁有了RTX 2070SUPER這樣內置RT Cores(光線追蹤計算單元)的顯卡以後,誰不想體驗一下當下主流大作最高畫質,以及光線追蹤的魅力呢?
《Control》體驗
開關光追畫質/幀數對比gif
實測的時候我們發現在遊戲中開啟DXR光線追蹤特效後,雖然遊戲裡面的光、影反饋更接近於真實世界的表現了,但遊戲幀數有略微降低。不過好在NVIDIA針對此類問題又給出了一個叫做DLSS2.0技術性的解決方案,能夠在不損失畫質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遊戲幀數。
DLSS2.0提升遊戲幀數的黑科技
DLSS2.0是基於RTX人工智慧 Tensor Cores衍生的技術,可以讓顯卡只用 1/4~1/2 的渲染解析度,然後通過自動智能化生成/還原出高解析度的圖像來。所以開啟了DLSS2.0以後便能獲得大幅遊戲幀數的提升,同時由於降低了顯卡負載,電腦會更加省電(如果DLSS2.0技術能運用到未來的掌機上,那也將是突破性的發展)。
開啟DLSS2.0對畫質幾乎是無損的
開啟/關閉DLSS2.0幀數對比GIF
實測刀鋒500的RTX2070SUPER Max-Q在開啟DLSS2.0後,遊戲幀數可從45FPS提升至72FPS,提升幅度高達60%。
300Hz+3ms屏幕,新手也能槍槍爆頭了
玩遊戲菜老被別人虐不一定是自身的問題,還可能是自己的裝備太辣雞,在硬體層面就被對手秒殺了。退一萬步來講,即使自己真的天資不夠強,也能用先進的裝備來湊一湊。
玩競級遊戲最注重什麼?當然是屏幕要看得清敵人,然後屏幕畫面還要足夠流暢,能讓我快速選定敵人並第一時間揮舞重拳。
掠奪者刀鋒500的屏幕就非常值得仔細說一說了。它採用了15.6英寸,微邊框設計,100%色域,300Hz刷新率,支持G-SYNC的屏幕。
單從指標上來看就是一塊非常完美而無遺憾的屏幕,不管是辦公修圖、做視頻還是玩各種遊戲都能非常完美地應對。
100%sRGB色域,色彩飽滿而細膩
300Hz高刷新率真的無用武之處嘛?
實測證明,在2070Super Max-Q顯卡的刀鋒500運行《CS:GO》、《守望先鋒》這類遊戲時,遊戲幀數接近於300FPS,可以很大程度上發揮這塊300Hz屏幕的全部實力。
《CS:GO》高畫質,DUST2,遊戲幀數300FPS+
《守望先鋒》高畫質1080P,艾興瓦爾德,遊戲幀數240FPS+
那麼從體驗上來講,300Hz屏幕究竟與傳統60Hz屏幕又有什麼不同呢?從NVIDIA官方此前的測試來看主要針對三個常見的電競痛點進行了補足:
1.提升畫面流暢度,更易跟蹤對手行蹤
2.減少畫面重影,避免注意力被分散
3.降低系統延遲,畫面更新更及時
60Hz對比144Hz、240Hz
NVIDIA官方使用的是高端電競屏幕常見的240Hz進行的演示,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屏幕帶來的各種瓶頸。那麼擁有更高階的300Hz刷新率屏幕的刀鋒500就是在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
我在《CS:GO》中模擬了一個簡單的場景,通過打開狙擊槍瞄準鏡並快速移動滑鼠來觀察遠處物體運動軌跡。測試發現,在60Hz刷新率之下,狙擊鏡中的物體出現了大量的模糊情況,會給人虛無縹緲不好瞄準的感覺。而300Hz屏幕中的物體就清晰可見,如果我反應足夠快,那麼這一槍應該是可以爆頭的。
另外,刀鋒500還支持NVIDIA G-SYNC技術,這個技術保證了這塊300HZ超高刷新率的屏幕不會出現畫面撕裂。究竟啥是G-SYNC,原理是什麼呢?NV官方就做了一個非常淺顯易懂的視頻:
用我們自己的話簡單一點來說,G-SYNC是垂直同步技術的高階進化版。
眾所周知,遊戲畫面中的撕裂都是由於遊戲幀數和顯示器刷新率不同步導致的。
以往的垂直同步是通過控制遊戲幀數與顯示器刷新率同步,例如60Hz刷新率顯示器,遊戲幀數會降低到60FPS。但是遊戲玩起來會感覺滑鼠不跟手。如果遊戲達不到每秒60FPS,那麼顯示器還要等著顯卡輸出新的一幀,這樣還會產生延遲。
刀鋒500,高畫質《戰地5》,64人網戰,遊戲幀數135FPS
刀鋒500,高畫質1080P《絕地求生》,遊戲幀數138FPS
而G-SYNC是反過來通過動態調整顯示器刷新率與實際遊戲幀數進行同步,從而避免撕裂的情況產生,這項功能就對刀鋒500這種擁有超高刷新率屏幕的機型更加適用——當遊戲幀數無法達到300FPS時,那麼該功能就會動態調整屏幕刷新率跟顯卡輸出幀數相匹配,這樣畫面在保證了沒有撕裂的前提下還是流暢的,同時也沒有延遲。
試玩了一整天,沒想到它還是那麼清涼
終於該說到散熱了,由於它的表現真的十分出色,實際烤機表現甚至吊打了許多比它厚很多的筆記本,這也是我獨愛刀鋒500的關鍵原因所在。
刀鋒500搭載的是4代3D刀鋒速冷金屬風扇 ,0.1mm至薄金屬葉片,散熱系統中還包括3個散熱風扇以及5個純銅導熱管。
由於機身背面進風口面級較上帶有所減小,因此依然推薦在玩遊戲的時候稍微墊起機身,增加機身背面進風量。
值得一提的是,刀鋒500的機身尚依然擁有「Turbo」一鍵超頻按鍵。實測一鍵Turbo功能不只是調整風扇至最大功率用來加強散熱,而且還通過對硬體性能進行深度調教來發揮筆記本最佳性能。
按下「Turbo」鍵後,PredatorSense控制臺會自動開啟GPU超頻功能
Turbooff:
FPU(CPU)單烤20min:
CPU功耗65W+,全核頻率3.4GHz左右。
FPU+Furmark(CPU+GPU)雙烤20min:
CPU功耗35W,全核睿頻2.5GHz。
GPU功耗80W左右。
Turboon:
FPU(CPU)單烤20min:
CPU功耗75W+,CPU全核頻率3.6GHz左右。
FPU+Furmark(CPU+GPU)雙烤20min:
CPU功耗45W+,CPU全核頻率2.8GHz左右
GPU功耗90W+。
通過上述烤機結果來看,簡單來說,當我們關閉Turbo模式時就相當於刀鋒500是默認開啟了「安靜模式」,電腦發熱量、噪音都處於較小值(人位噪音約為40分貝,相當於安靜的辦公室),此時性能表現較為均衡。
而開啟Turbo後,雖然風扇噪音會略微增加(人位噪音約等於60分貝,相當於普通人說話交流的響度),但卻能穩定發揮出碾壓同級其它產品的超強性能實力!
十代酷睿i7八核處理器,連續20次多核跑分測試:
連續基礎測試軟體跑分的目的,一是模擬真實辦公場景看其性能表現,二是看其在持續高壓工作的狀態下的硬體性能穩定性如何。
墊高筆記本,室溫26.4°C,開啟Turbo
經常跑分的同學應該都了解,其它遊戲本i7-10875H的單次跑分成績普遍在1400左右,而刀鋒500的20次平均多核跑分卻達到1670cb。超越同級遊戲本的發揮,說明刀鋒500一是性能調教比較狂野,PL2達到了115W,二在於其散熱系統確實出色,能將CPU實際功耗穩壓至75W以上。
外觀細節介紹
最後再聊聊掠奪者刀鋒500的外觀細節。
其整個機身由金屬打造,A面非常簡約,只有一個會發光的掠奪者LOGO,顯得十分低調,所以就算是辦公用也沒什麼不妥。
單鍵獨立RGB幻彩燈效
RGB鍵盤燈效可以按需定製調節,B面也是採用了高透鍵帽,磨砂材質,摸著滿滿都是人民幣的質感。旁邊的小夥伴都快被我晃暈了:
RGB鍵盤GIF
可定製RGB光效GIF
鑽石切割鍵帽
機身非常輕薄,透過光就可以在B面觀察到3個四代刀鋒速冷風扇。
總結:
總體來說,掠奪者刀鋒500憑藉四代刀鋒速冷風扇,在散熱性能上發揮出同級其它產品你難以超越的素質,NVIDIA RTX發燒級顯卡以及Max-Q等一系列技術的加持,可以讓它流暢運行光追遊戲和3A大作。其外觀炫酷深沉,但身形依舊輕薄,超強的便攜性是其他遊戲本無法比擬的。300Hz高刷新率、高響應時間的屏幕,可以讓玩家體驗流暢的遊戲畫面,超窄邊框和高色域,掠奪者刀鋒500樣樣不少。可以說掠奪者刀鋒500是在其價位段內最能打的產品之一了,非常推薦像我一樣比較看重筆記本便攜性的遊戲愛好者選擇(手中的Mac突然就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