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天津的海河邊上,你永遠不知道誰會突然跳下去。
在橋上看到頭朝下往河裡扎猛子的大爺之後,足以讓人發現一些中國跳水隊保持世界前列水平的秘密。
國家隊的跳水固然好看,但那也不過是閃光燈下的表演,沒有天津大爺那一個個炸魚般水花來的原始和過癮。
雖然長相各異,身材胖瘦不均,兩個身著褲衩的大爺彼此相視一笑,便知道是同道中人。
剔除了人類文明條條框框的束縛,只看獅子林橋上那一排白花花的天津大爺,面對遊人的目光巋然不動,那縱身一躍自有一番大義凌然的英雄氣概。
逛完五大道和意式風情區的遊客只是來天津打了個卡,靠近獅子林橋,你才有機會融入一種真實的天津語境,他們為了跳水事業奉獻了全部的晚年,不指望路人的理解和共情。
「跳河一秒鐘,臺下十年功。」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除了天津的大爺大媽,很難再找到能把「跳河」同時拉進體育和藝術範疇裡的人了。
他們把跳河這個行為跟「想不開」的心理活動之間完成分割,又重新賦予了它一種靈魂層面的解釋。
「第一次來天津玩,剛逛完望海樓教堂,沒走幾步就看到了耶穌跳河,這應該就是神跡。」
在天津大爺心裡,橋永遠不是橋,是跳水臺。
看大爺們身經百戰的跳水姿勢,雙腿輕輕一屈,縱身躍下,享受著重力加速度帶來的身體與靈魂的合二為一,著水的一剎那,收穫喝彩一片,分分鐘能讓海河顫抖。然而大爺波瀾不驚,遊回岸邊再跳一次。
這哪裡是跳水,分明是帶著你感受了一次跌宕起伏,卻終歸回到原點的紅塵人生。
海河邊的每一個橋墩,都是大爺大媽們逝去的青春。
話說60年代,年輕的大爺大媽就會齊裝滿員從今天獅子林橋附近「跳河」,譁譁跟下餃子一樣,然後保持隊形「遊」到解放橋 ...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海河是那啥!那會兒的「海河跳」也許就像現在的「公主抱」一樣,是男友力的象徵。
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跳河,閃耀著雄性荷爾蒙。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幾十年如一日,從最低高度開始磨礪,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天津這塊土地太神奇,人傑地靈,盛產為跳河而生的戰鬥機。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很有道理。
不信你看這群大爺大媽,雖然已經是五六十歲的年紀,但照樣能來個金雞獨立。接受996福報的年輕人難以想像,同是生活在一片歲月靜好的朗朗乾坤下,居然有人可以如此瀟灑浪蕩。
擠公交、擠地鐵、加班到深夜,跟跳河的大爺大媽們一比,自己已經輸的明明白白。
生活很苦,但求一樂,橋我都敢跳,還有什麼坎邁不過去?
當然,不甘示弱的天津阿姨一旦入局,大爺就妥妥的成了拍照工具。
能幹過天津大爺的,只有天津大姨兒。
一改平時在家看孫子的慈愛與隨和,只要站在橋上,就不能讓岸邊的觀眾白來,在天津,跳水也得講究藝德。
「跳水過程經常要維持一整天,圍觀的人越多跳的越起勁,跳到河裡,遊到岸邊,再走上橋,再跳下河,如此往復。」
作為天津的傳統競技項目, 河水一天不結冰,就有大爺玩跳水,圍觀群眾的學習熱情也有機會得到滿足。
在天津,沒有大爺跳水的不叫海河!
海河跳水已經進化為天津的一種文化現象。
都說天津的精髓在於海河,每一寸河沿兒都有主,釣魚的打魚的跳水的放生的,各種版本的大爺一應俱全。」
單說這獅子林橋上一共有1177隻石獅子,石獅子形象各異,意味著人間百態。
而你以為大爺跳河看的只是大爺就大錯特錯了,就像這獅子林橋早就突破了橋的概念,是集戀愛遛彎、失戀跳河、夏遊冬泳、跳水滑冰、誦經放生、垂釣捕撈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聖地,把天津市井文化融合的恰到好處。
在這種環境中跳水的精髓也不在於跳水本身,你看這一跳,伴隨著身後解說的,叫好的,甚至還有伴奏的。
很難說清天津人民對於水上運動的熱愛,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們對於海河的功能性開發已經達到某種極致,並依據自己的幽默感給了一些實際指導建議。
依萍如果在海河橋上跳水,天津人只會歡呼拍手搞笑解說。
但快感與危險總是並存,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玩的來這種極限運動,一般人穿上泳衣最多也就在這曬個日光浴。
大爺們隨便一個熱身動作,都不是你所能駕馭。
而且除了敢跳,還要足夠謹慎,眾所周知,現在的海河上是有觀光船的,稍有不慎,就容易和經途的遊船撞個滿懷。
而另一批人則認為在大街上只穿個褲頭最起碼也屬於影響市容的範疇,更不用說還有被船撞的風險。
「關鍵你遊泳就遊泳,別在裡面洗澡啊。」
可以說天津人民對這種行為有種複雜的感情,它既代表著生活氣息,也在與當下的時代發生衝突。
畢竟大爺們年紀大了,薪火相傳的民間絕藝也很難引起年輕人的注意。也許未來終究有一天,路過海河的時候,我們會指著獅子林橋告訴孩子,以前這能跳水,也能遊泳,其餘的留給孩子自己想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