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項目特點及訓練思路

2020-10-30 特步跑步


馬拉松項目供能特點是最短的時間完成規定比賽距離的周期性耐力項目。所以,耐力素質是運動員最重要的運動能力。


當然,耐力素質並不僅僅是馬拉松運動員應具備的重要素質,對於許多競技類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而言同樣重要。比如:世界三大運動項目:籃球、足球、網球運動員也都會定期安排針對性比較強的專項體能課,並配有專業的體能訓練師。 那麼,大眾馬拉松跑者該如何提高「耐力」水平?



本文以提升馬拉松運動成績為目的作為切入點,根據國內外中長跑運動訓練研究得出,以有氧耐力訓練為基礎,以混氧訓練來提高訓練強度,以速度耐力為關鍵的訓練新思路,更能讓運動員在訓練中產生良好的訓練效果。


三者供能特點分析:有氧代謝供能的特點是供能效率較低,但供能時間很長;無氧代謝供能的特點是供能效率較高,但供能時間很短。因此,在持續時間較長輸出功率不大的耐力運動中,有氧代謝則是主要的供能系統。在需要大功率能量輸出的快速力量運動中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混氧代謝供能特點則處於無氧和有氧代謝之間,在「量和強度」上能夠起到橋梁作用。


所以,馬拉松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好壞主要決定於在規定距離內機體釋放最大限度的能量以及把這些能量用最經濟合理的形式轉換為跑速的能力。因此,最大限度的提升耐力水平、無氧閾速度、加快乳酸分解速度,提高運動員比賽中脂肪供能的比例是當今訓練中解決的關鍵問題。


從運動生理負荷強度考慮,馬拉松運動員提高耐力素質常用三種訓練手段:低強度耐力訓練;中等強度耐力訓練;高強度耐力訓練。



一、低強度耐力訓練



通常,按照140~150次/分鐘的心率進行較大運動量的低強度耐力訓練,我們稱之為有氧訓練。低強度有氧耐力訓練的目的主要是:1、相關呼吸肌力的增強;2、運動肌中慢肌纖維參與比例的提高;3、慢肌纖維的選擇性肥大;4、慢肌纖維中的線粒體數量的增多。


進行低強度耐力訓練後,運動員機體會出現以下變化:1、心肺功能得到提升,促進機體氧的轉運能力;2、運動員運動肌利用氧氣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實現有氧代謝供能增強。另外,低強度耐力訓練還能夠促進運動員技術動作的改善、提高運動員肌肉彈性,以及起到大運動負荷訓練後身體恢復的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是,低強度耐力訓練也是混氧訓練、無氧訓練、速度訓練的基礎保障。因此,低強度有氧耐力訓練應在大眾馬拉松訓練理念中佔有主導地位,佔的訓練內容比例也最大,應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二、強度耐力訓練



混氧耐力訓練兼顧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的特點。混合氧耐力的強度:心率160~165次/分左右。混氧耐力訓練可以根據訓練目的的不同,決定這堂課有氧和無氧所佔的比例。混氧耐力訓練的類型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固定距離(和配速)的訓練方式。比如:按照心率160~165次/分左右的訓練強度進行16~20公裡(每30天左右,可以進行一次25公裡)勻速跑混氧耐力訓練,從而提升馬拉松專項能力。


第二種:混氧變速跑的訓練方式。比如:本堂課的訓練距離為20公裡,可以按照有氧耐力強度進行5公裡,6~10公裡按照混氧耐力強度進行5公裡,11~15公裡再按照有氧耐力強度進行5公裡,最後5公裡按照混氧耐力強度結束。這樣的變速跑訓練方式可以刺激運動員心肺功能和機體耐受能力的提高。


無氧閾水平上的運動負荷是乳酸的產生與消除處於平衡狀態的臨界點,是能夠維持大運動量訓練負荷的最大平均負荷。因此,混氧耐力訓練一方面具有低強度課的訓練效果,另一方面與低強度訓練相比,能夠長時間地刺激運動員的心肺功能,尤其是運動肌的有氧代謝功能,使之更好地向耐力項目的比賽需求發展。



三、大強度耐力訓練



採用90%最大攝氧量,或接近於馬拉松比賽強度(心率:165~170次/分)的大強度耐力訓練,稱之為大強度訓練。大強度訓練課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大強度(心率:170~180次/分)進行間歇性耐力訓練,比如:1000米x10次;2000米x6次;5000米x3次;400米x20次等,常用於夏季。


另一種是採用中強度(心率:165~170次/分)進行持續性中強度耐力訓練。比如:每間隔三周可以按照接近於比賽強度進行20~25長距離訓練課,賽前18~21天按照比賽強度進行一次~30~32公裡長距離訓練課,常用於春秋冬季節。


大強度訓練課的訓練目的是為了通過改善肌肉末梢組織的狀況,提高運動員肌肉的最大有氧代謝水平以及代謝消除乳酸的能力,並讓運動員適應比賽時的內環境的變化(即耐乳酸能力),最終使運動員的專項比賽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耐力素質是馬拉松運動員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素質,比賽強度對運動員運動能力的要求決定了運動員的訓練負荷(量和強度)。對於42.195公裡的全程馬拉松,耐力水平的發展水平對於提高運動員的專項競技水平起到非常主導作用。因此,認清馬拉松項目特點及比賽應該具備的綜合能力,並為此為長期目標進行科學、系統訓練是馬拉松運動員獲取好成績的根本保證。

相關焦點

  • 揭秘 馬拉松訓練計劃的制定思路
    對跑步教練來說,針對跑者,針對馬拉松的訓練方案制定是一次集知識與經驗、思考與判斷的試煉。一份合格的馬拉松訓練計劃一定具備獨特而全面、系統且動態調整的特點。「獨特」基於跑者本身,差異化的跑者決定了訓練計劃的不同;「全面」基於對科學跑步的理解,不簡單是兩條腿的接力騰空,更是人體科學、訓練學、運動醫學等學科的交叉分析;「系統」體現在跑步提高是以階段性提高、循序漸進、科學提高,而非一蹴而就的不正確訓練方案。「動態調整」最見功力,教練通過跑者訓練反饋,突發狀況,進行科學調整,將馬拉松訓練計劃的作用最大化發揮。
  • 800米特點 -- 訓練思路
    速度 訓練大多根據比賽的時間來安排; 速度耐力 訓練安排在耐力訓練之後(為的是有一定的耐力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為基礎)。      對於一年多賽的運動員,應保持始終訓練量、訓練強度要基本一致,訓練負荷變化穩定,即:幾大身體素質(速度、耐力、力量、協調)不會有太大的起伏,並且要適合這個項目的特點。
  • 大眾馬拉松跑者需要強化哪些訓練內容?
    通常,運動訓練團隊由領隊、教練員、運動員、管理工作人員、科研人員和醫務人員組成。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分析,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內容大致可分為:有氧耐力訓練、混氧耐力訓練、無氧耐力訓練、速度訓練以及核心力量訓練。
  • 馬拉松訓練指南
    對於馬拉松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它已經是一項全民運動了。在參加馬拉松之前要進行相關的訓練,制定相關的訓練計劃。一般馬拉松參賽者會為自己制定12周、16周或者是18周的訓練計劃,馬拉松的訓練很重要,下面介紹一下馬拉松訓練指南,這個主要是針對16周訓練計劃的跑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 馬拉松突擊訓練的小妙招
    11月1日的無錫馬拉松達到了2萬人規模,紹興馬拉松、西安馬拉松、重慶馬拉松成功舉辦,上馬、廣馬、武漢馬……上半年積累推遲下來的賽事一個個都在本年的最後兩個月裡爆發式舉行,跑友們一下子陷入從無賽可比到大賽群至的境地。很多人在報了馬拉松之後才發現,最近一直都缺少訓練,別說創造最好成績了,完賽都會是巨大挑戰。
  • 馬拉松訓練計劃
    儘可能找那些和你目標馬拉松環境接近的比賽,這可以為你的比賽做好準備。  具體的訓練單元  休息日——所有訓練計劃都必須安排恢復,每個人安排休息的頻率都會不同,有些人每周訓練後需要2或3天,有些人需要1天,每個人都需要安排沒有或很少訓練的輕鬆時間。這份計劃的每周一都安排為休息日,這也是很多人作為輕鬆時間的日子。
  • 【馬拉松訓練】馬俊仁訓練法
    馬俊仁教練在多年的訓練實踐中,形成了自已特有的訓練方法,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大負荷訓練導致疲勞產生後的恢復;通過多種渠道掌握配製促進機體恢復的營養補劑(涉及到興奮劑不在這裡探討);訓練負荷非常大,並且每次訓練結束,還要進行7-8公裡的放鬆慢跑恢復體力,使運動員肌肉中積淤的酸性物質能更快地排出,以便更好地承受下一次負荷;通過自身的
  • 合理增加力量訓練,對提升馬拉松成績非常有幫助!
    對於跑步訓練,越來越多的跑者不再一味的進行LSD、堆積跑量,而是採用不同的的訓練方式增強跑步水平。前蘇聯亞.雅基莫夫教練曾根據800米跑項目的特點和訓練指出:「力量、速度和耐力應同時發展,是當今中長跑訓練的特點」。因此如果你想要更好地減少損傷風險、提高跑步能力的話,力量訓練是日常訓練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 「瀋陽馬拉松」安全跑好馬拉松牢記兩要素:良好心態 系統訓練
    特邀嘉賓、遼寧男籃隊員關寧也結合自己的日常訓練介紹了運動經驗。運動專家提醒跑友,良好心態和系統訓練是跑好馬拉松的兩大要素。進行枯燥項目的訓練過程中,隨著時間和難度的增加,參與者的情緒會發生很大變化,只有在短時間內調整好狀態,才能安全地繼續下去。」跑馬拉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和我攀登珠峰時一樣,在遇到巨大困難的時候,在你想放棄的時候,在自己情緒出現巨大波動的時候,內心一定要調整好。
  • 為什麼跑馬拉松需要LSD訓練?
    隨著馬拉松運動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種門檻相對較低的運動。當大家去深入了解這項運動的時候,才發現馬拉松並不簡單,它有很多的專業名詞和專業的訓練方法。比如LSD,這三個字母跑友們一定不會陌生。經常會在跑友圈裡見到有人周末約跑LSD,尤其是臨近馬拉松比賽的時候,無論怎樣都要進行一次LSD訓練。那麼到底什麼是LSD?
  • 中國田徑協會將建「田徑項目承德國際訓練基地」
    長城網訊(記者 韓顏)據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消息,為進一步完善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備戰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進一步推進田徑項目「走出去、請進來」和「與狼共舞」的備戰思路,不斷完善田徑項目的奧運備戰體系,11月26日,中國田徑協會與承德御道口雍乾狩獵有限公司籤署協議
  • 塑跑|馬拉松訓練
    李教授也表示,中國人如果希望在馬拉松項目上有所突破,非洲以突出強度為特徵的訓練並不適合我們,因為我們沒有人家那麼好的基礎耐力,我們想要實現突破,加有目的跑量,強化基礎耐力是關鍵。李芷萱35天參加3場比賽均取得國內女子最好成績,以雄辯的事實證明,強化耐力不僅讓李芷萱跑得快,還讓她恢復快,這是完全對路子的訓練模式。
  • 系統訓練!安全跑好馬拉松牢記兩要素
    當天上午,官方訓練營第三期在瀋陽奧體中心舉行,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會備戰體能訓練專家組成員、北京體育大學體能訓練學院教授李春雷和當代藝術家、三次登頂珠峰的登山家孫義全,與廣大跑友分享運動心得,傳授安全跑好馬拉松相關知識
  • 馬拉松訓練,常見四大「認識誤區」
    所以,很多跑友都想儘快實現自己的首個全程馬拉松。我們都知道,訓練周期長是馬拉松運動訓練的一大特點,如果沒有長時間的基礎訓練做保障,運動員很難能夠高質量地完成比賽,即便完成,對運動員的身體刺激也很大。然而,當下不少業餘馬拉松跑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少跑友僅僅跑步不到3個月,就去挑戰全程馬拉松,甚至覺得只要賽前跑完30公裡,就一定能夠完成全程馬拉松,其實這只是心理上的「安慰」。事實上,馬拉松運動訓練,強調科學、系統和連貫,需要運動員較長的訓練周期做保障,而並非一次課、兩次課這麼簡單。
  • 馬拉松訓練不是胡亂跑,訓練要有周期性和計劃性
    又如何在訓練過程中逐步提高跑步能力呢?馬拉松訓練中的5種跑法針對馬拉松的訓練特點,有必要了解這5種跑法:輕鬆跑,長距離跑,速度跑,力量跑,節奏跑。在訓練周期中,應合理安排這幾種跑步訓練形式,這是馬拉松訓練的基礎內容。當然也有一些其它不同名稱的跑步方法,如間歇跑,高強度訓練跑等,這些儘管名稱不同,但形式類似。
  • 記憶培訓機構的能力教學思路
    差別最大的是快速項目和馬拉松項目。同樣是記撲克,記1副撲克和記10副撲克,能力上就有非常大的不同。賽場上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夥伴一副撲克的記憶速度很快,但馬拉松就不行;有些夥伴馬拉松挺好,但記一副撲克的速度倒不是特別快。如果只是記一副撲克,要提升速度,其實不難。
  • 馬拉松訓練中必備的3種練習
    所以,對於合理的訓練,我們難道有理由說不嗎?完整的訓練周期一般在一個比賽之前的好幾個月就已經開始了。在擁有一定的有氧能力和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如果我們進行針對性的馬拉松訓練,我們很容易就會跑出好成績。今天,我們就講三種可以有效提高你的馬拉松水平的練習。
  • 跑好馬拉松,需要練什麼?
    運動訓練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專門組織的有計劃的訓練過程。通常,運動訓練團隊由領隊、教練員、運動員、管理工作人員、科研人員和醫務人員組成。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分析,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內容大致可分為:有氧耐力訓練、混氧耐力訓練、無氧耐力訓練、速度訓練以及核心力量訓練。
  •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 18周馬拉松訓練計劃(附訓練表)
    初級跑者的基礎階段為5周,通過五周時間的積累,身體適應常規的訓練習慣,能夠為下一階段訓練做好準備;高級跑者訓練計劃,基礎訓練階段一周,這是因為高級跑者至少參加過一次以上的馬拉松,已經適應並習慣了馬拉松的跑量和身體適應
  • 國內六大馬拉松高手照常訓練 不過也有高手被隔離
    摘要:疫情期間,中國高水平專業運動員們的訓練沒有停,但各支國字號隊伍基本都採取封閉集訓方式。不過,把馬拉松運動員「封起來」訓練不太現實,他們到底怎麼訓練的,還照舊「上街」跑步嗎?馬拉松和其他運動項目最大的不同,是其比賽場地的開放性——賽道幾乎都是平日裡人來人往的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