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頻出 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近日來,基金髮行市場再度爆款頻出。

6月18日,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混合和招商創新成長混合3隻大額募集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宣布成立,首發規模分別為79.11億元、58.66億元、40.86億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年內新發基金份額高達8789.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15.78億份,其中誕生10隻百億基金,35隻基金的首募規模在50億元以上。

爆款基金頻出的同時,「贖舊買新」現象再次成為行業熱點。

日前,有基金公司人士抱怨,某些銀行在內部設置止盈線,引導客戶贖回賺錢的老基金,將資金用於認購新基金。

實際上,這是基金行業所謂「幸福的煩惱」。某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6月19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行情不好的時候,公募基金乏人問津,理財經理為了完成銷售指標而煩惱。

又一個權益發行高峰

在「爆款基金」名詞出現之前,公募基金有過兩次權益基金髮行高峰,分別出現在兩個大牛市。

其中,2007年1―9月合計成立了31隻權益基金,募集規模合計2806.8億元,平均單只募集90.54億元;2015年上半年成立了394隻新基金,合計募集規模超過1萬億元,平均募集規模25.89億元。

6月22日,某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儘管今年基金募集火爆,但伴隨著市場日趨成熟,基金公司靠發大基金「一夜暴富」已越來越難。

「年內新基金平均首募規模15.78億份,但與前兩次高峰期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從這個角度說,2007年和2015年分別是公募基金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而現在,則最多算是『黑鐵時代』。」該人士說。

上述人士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07年新基金市場是真正的搶購,而目前很多爆款基金有較多人為痕跡。

追溯爆款基金概念的流行,其實始於興全合宜的一日售罄。

2018年,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擬任基金經理的興全合宜發售,首募327億元。業界當時有「興全忙活一天,我們努力十年」的說法。此後,興全基金(現興證全球基金)與東方紅資管、睿遠基金一起,成為了「爆款專業戶」。

曾有基金渠道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復盤興全合宜的首募。在他看來,該爆款是很多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想在代銷方面有所建樹的銀行而言,提高自己對基金公司的議價能力方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造爆款。而興證全球多年來在行業內的口碑,以及擬任基金經理既往出色的業績,也催化了興全合宜的首募火爆。

據一位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回憶,興全合宜首募規模超出預期,在結束募集前還曾內部按下剎車鍵。

不過,興全合宜的出現,無疑讓業界看到了爆款基金帶來的諸多好處。該基金設置兩年封閉期,打開時基金規模達到372億元,基金公司和銀行均獲得了不錯的管理費、佣金等收入。

銀行渠道強勢的結果

隨著爆款基金而來的還有爭議。

對基金公司而言,最擔心的是渠道鼓勵客戶「贖舊買新」。坊間一直流傳著基金公司為銀行「打工」的說法,主要就是緣於基金行業總是重首募,輕持續營銷。

6月22日,某滬上基金公司高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與銀行的強勢地位有關,首發基金最符合銀行利益。受此影響,基金公司不得已不斷發新基,背後邏輯是你不發新基金,市場份額就會被侵蝕,結果變成基金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基金公司的權益基金規模卻不斷縮水。

事實上,監管層也曾為此推出了相關制度安排。如2013年8月,《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實施,試圖通過懲罰性贖回費消除基金銷售過程中「贖舊買新」的頑疾。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持有不同意見。

上述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就指出,新基金成立以後規模縮水很正常,跟投資者心理也有關係。有的基金虧損嚴重能拿個十年八年,潛意識裡是盼著有朝一日回本,但碰到牛市賺了點錢反而會心慌,想著贖回。

「有人說營銷人員鼓勵投資者『贖舊買新』不對,但什麼時候是贖回基金的最佳時機卻沒有定論。這種做法影響了基金公司的利益是肯定的,卻未必影響投資者利益。極端點說,基金業績差,投資者虧損,銀行丟了客戶,基金公司也不會賠償。」上述資深基金研究人士直言。

該人士認為,歸根結底為客戶不在基金公司手上,市場經濟下,各個環節都會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某銀行系基金公司前高管亦透露,基金代銷本質是商業行為,銀行也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爆款的爭議B面

對於「贖舊買新」的抱怨,其實不僅來自基金公司渠道人士,也有基金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抱怨過,稱為了應對贖回,已嚴重影響到基金運作。尤其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額贖回,基金經理難免操作「變形」,為保證流動性而被迫忍痛拋售。

「對開放式基金而言,流動性管理本來就是基金經理的重要職責之一。為何封閉式基金會消失,開放式基金成為全球共同基金市場的主流,就是因為流動性對投資者非常重要。」6月22日,上述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說,不管怎麼運作似乎都是銀行得利。但現實中,很多贖回是投資者自己做的決策,未必來自客戶經理引導。」6月22日,某基金公司中層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如今的爆款,實際上也有門檻。真正的爆款專業戶,都是那些品牌較受認可的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這在行業內也是稀缺資源。」該人士說。

上述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也指出,「我們這邊的客戶經理推薦客戶買基金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很多客戶對基金如何運作並不了解,買了之後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銀行對於中間業務的考核近幾年來呈逐漸加大趨勢,但在銀行的收入佔比中仍然不高,而基金代銷也不是中間業務的全部。

安永此前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19年回顧及未來展望》顯示,51家上市銀行2019年共實現營業收入52652.37億元,其中,中間業務收入為9347.5億元。

上述基金公司中層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投資短期化行為不僅僅是銀行渠道的「鍋」,利益機制也決定了代銷機構的行為。譬如,某些第三方銷售平臺通過基金投顧等名義包裝基金組合,將基金當成股票來炒,相比銀行渠道,這對於基金產品的管理影響更大。

相關焦點

  • 申萬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權益大年 旗下多隻產品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 | 張桔在爆款產品頻出的2020年,申萬菱信基金未能收穫一隻爆款權益產品,這使得公司最新規模又較今年中期下滑一名。旗下多隻產品的年內業績雖然表現不菲,但規模上卻令人失望,甚至有的還出現清盤警報聲。
  • 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跑進18萬億時代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 權益類基金受追捧 2020年首隻爆款基金誕生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新年首隻爆款基金誕生□本報記者 徐金忠 8日,2020年第一隻爆款基金誕生:交銀施洛德內核驅動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一日售罄,觸發比例配售。業內人士認為,這與2019年公募基金亮眼的權益投資收益分不開。對於2020年的A股市場,基金機構認為有理由保持樂觀。在配置方向上,科技以及逆周期政策調節下的低估值板塊均是重點關注方向。多重因素催生爆款基金8日,交銀施洛德基金公告稱,交銀施洛德內核驅動混合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並進行比例配售。
  • 公募權益時代重債輕股思路難改 中信保誠基金造星不利錯失爆款
    紅周刊 記者 | 曹井雪   爆款權益時代,中信保誠基金年內僅發一隻權益新品,基金經理普遍「叫好不叫座」。   2020年僅餘一個半月,就公募而言,爆款基金成為今年行業最熱詞彙。
  • 本周爆款基金集齊「五朵金花」 劉格菘新基金認購規模或超800億元
    □本報記者 萬宇 一周出現5隻爆款 帶著包攬年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前三的光環,廣發基金劉格菘的新產品一經推出便大賣。Wind數據顯示,2019年業績排名前十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劉格菘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收益率分別達121.69%、110.37%、106.58%,位列前三。此前,由劉格菘擔任基金經理的廣發科技創新也一日售罄,該基金的配售比例僅為3.30%。這一配售比例也創下了公募基金行業配售比例新低。
  • 多隻主題權益類公募袖珍化生存 建信基金打造科技爆款或「半途而廢」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收盤,建信科技創新A最新的淨值增長率僅為-5.74%,同時基金成立迄今的最新年化收益僅為-16.09%,不僅在39隻科創主題類基金中排名墊底,而且在同類1038隻基金中僅排在第1023位。稍早前基金髮行時一度風光無限,「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符合今年科技爆款的基本特質。
  • 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市場兩極分化
    爆款基金頻出成為頭部基金公司規模驟增的重要砝碼。今年以來,共有40隻新發基金首募規模超過百億。其中,僅匯添富一家就佔據10隻,還有6隻來自於易方達,鵬華、南方和華夏基金則各有3隻。憑藉不凡的權益基金髮行業績,匯添富一舉進入基金公司規模前三。
  • 四破萬億關口 「優等生」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18萬億時代到來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 華富基金年內無緣主動權益爆款 明星基金經理缺失或是問題關鍵
    華富基金年內無緣主動權益爆款 明星基金經理缺失或是問題關鍵  來源:紅刊財經  記者 | 張桔  作為最新規模排名在52位的基金公司,華富基金因明星基金經理缺失,在權益產品發行大年中錯失了產品發行爆款的機會
  • 懵了爆款基大虧!基金的錯還是你的錯?
    今年前兩個月,得益於去年權益基金的優秀表現,新發基金中爆款頻現。但是如今狂熱追漲的投資者有點懵,剛買的新基金,很快虧了十幾個點,那麼到底該怎麼買基金呢?睿遠不行了?近期爆款網紅基金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單月最大回撤超20%,引發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 競爭權益爆款 推出新人尚未「滿月」 興業基金長期「重債輕股...
    作為規模排名在24位的基金公司,興業基金今年在權益產品上表現平平,年內盡然沒有一隻權益產品發行達到爆款標準,更為重要的是,權益類產品整體業績表現還不樂觀,這一點與公司長期「重債輕股」的投資理念有關,導致權益基金經理缺乏競爭力。
  • 年內股基爆款頻現 鵬華基金「現象級」大廠權益品牌閃亮
    今年以來,A股市場結構性機會較為突出,投資者「借基」入市的積極性被點燃,權益類基金深受投資者青睞,爆款基金層出不窮。有關統計顯示,今年前十個月新成立基金達1113隻,發行份額達24515.47億份,歷史上首次突破2.4萬億份大關,新成立基金的數量和發行份額雙雙創下新高,其中前十個月權益類基金的發行份額超過了1.6萬億份。
  • 年內股基爆款頻現 鵬華基金「現象級」大廠權益品牌閃亮_金融資訊...
    ,爆款基金層出不窮。有關統計顯示,今年前十個月新成立基金達1113隻,發行份額達24515.47億份,歷史上首次突破2.4萬億份大關,新成立基金的數量和發行份額雙雙創下新高,其中前十個月權益類基金的發行份額超過了1.6萬億份。享譽「基本面投資專家」稱號的鵬華旗下主動權益類產品爆款頻現,成為今年公募基金璀璨奪目的「現象級」廠牌。
  • A股開門紅「爆款」基金頻出 中信證券臻選回報強勢來襲
    與此同時,投資者對基金賺錢效應越發認可,基金髮行市場一派熱火朝天,多隻產品再現一日售罄。記者了解到,後續仍有數十隻產品正排隊待發,其中不乏「實力派」打造的精品。其中,龍頭券商中信證券旗下第7隻公募化大集合——中信證券臻選回報兩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改造完成,即將於1月份正式啟動發行。
  • 千億資金瘋搶 爆款權益基金不斷 這些基金公司做對了什麼?
    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發行市場分化明顯,爆款基金出現的範圍非常小,只有少數公司少數基金經理能夠做到。   為什麼火的是他們?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表現突出的8家基金公司,一起探討這些公司實現權益產品規模業績雙增長的內在動力。
  • ...開啟?爆款基金高倉位踩入黃金坑 什麼才是投資基金的正確姿勢?
    雖然A股近期的震蕩讓爆款基金受傷,但在部分基金經理眼裡,A股調整為未來挖下了一個「黃金坑」,而淨值回調的部分爆款基金,也可能為基民提供一個申購的「黃金坑」。數據顯示,在滬指3000點以下建倉,持有1年、2年的勝率都在76%以上,持有3年的勝率更是達到85%。
  • 「爆款」基、「日光」基頻現,權益基金春季行情中吸金已近3000億元!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何劍嶺圖片來源:攝圖網2019年由科技股主導的行情中,A股市場賺錢效應明顯,單日破百億的爆款基金頻現,其中定開債基佔據了半壁江山。轉眼進入2020年,一天就被哄搶一空的「日光基」,再次見證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任,以及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們在之前多輪牛熊中所鑄造的IP。爆款基金和「日光」基金快速建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2日成立的廣發價值優勢基金一日售罄,單日募集近百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日光」基金。
  • 基金持續高收益引發熱議,2021投基需精挑細選優質爆款
    2021權益基金大概率跑贏滬深300過去兩年,部分公募絕對回報非常突出,廣發高端製造等12隻基金漲幅超過200%,高額收益也吸引大批基民投資。不過,權益類基金的倉位限制決定了它們仍然承擔較大風險,以絕對收益來衡量基金表現並不合適。
  • 投顧陪你讀早報:無懼震蕩吸金百億,爆款基金一日售罄,本周A股可以...
    年內爆款基金頻現 科技主題基金仍是香餑餑 5月以來,創業板指數有所回升,科技成長類權益基金也頻現爆款,易方達均衡成長、景順長城成長領航、信達澳銀科技創新一年定開均在發行當日售罄,場面火爆。又見「日光基」!
  • 新基金搶瘋了!年初緣何爆款頻現?值得買嗎?
    2021年,公募基金髮行延續去年年底的火爆情形,更是連續出現多隻基金同日售罄的火爆行情。  那麼,為什麼新發市場會如此火爆,值不值得買呢?  緣何爆款頻出?  1、知名基金經理掛帥  基金經理過往業績優異,是這些開年就爆賣的基金的共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