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需要運動的,常做運動的時候感覺不到,但當你長期居家,身體慢下來之後,你再去爬個六層的小樓,都會覺得吃力,氣喘籲籲。朋友之間我引以為傲的便是徒步充沛的毅力和體力,然而經過大半年的「偷工減料」,這樣的優勢已然不復存在。
在家待得太久,不常去外面走走,總會覺得哪哪都不舒服,人是不能被困住的,思想如是,身體也一樣!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若是心神不寧,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疫情來到武漢並擴散到外省的時候,專家院士說抵抗力、免疫力很重要,你是不是也曾後悔過沒去堅持運動強身健體?
然而這又有什麼用呢?我們暫且把健身的事情扔給以後,於是,我告訴自己,疫情過後,好好鍛鍊自己的身體,有計劃下決心的去做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追求的是一種自由與奔放,所以我是不太願意把自己從一個地方困到另一個地方的,即使那也是在運動,但面對的依然是人工精雕細琢的框架體系。
有人預測這次疫情過後,健身行業會興起,而我更偏向於戶外健身,相對於身體素質的提升,心理素質提升也尤為重要。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一副強壯的皮囊,同時也需要一個強大的心理協調能力。
前段時間與朋友聊天,我們談到了跑步。他說他現在基本每周都會抽出幾天來跑步,因為工作關係,久坐比較頻繁,導致頸椎比以前更難受了。
但這段時間跑步以來,頸椎改善的效果很明顯,頭部明顯輕鬆很多,頸椎也沒有三天兩頭的來折磨自己了。他每次跑個5公裡,和我一樣,喜歡戶外跑步。
從沒想過春節期間會連續一個月宅在家裡,客廳、房間、陽臺,來來回回的不知轉悠了多久,做過深蹲,做過仰臥起坐,甚至做起了廣播體操,動一動,身體都覺得多了幾分靈氣。
我一直認為喜歡步行的人多數喜歡思考,思考內容不限,無條條框框的束縛。
找一條曾被疏遠又有幾分安靜的路,舉目遠眺,不必關心腳下,不必顧及後方,你只要跟著思想的翅膀努力往前飛翔、張望,能看多遠看多遠,能看多久看多久,多麼愜意啊,這獨屬我一人的浪漫旅行!
生活的巨輪又開始有序轉動起來了,我們小心翼翼地放慢著節拍,我們如此地輕聲細語。願從此之後,一切皆安,以運動不息,保身體健康!